每日经济新闻

    我的校长晓静姐,她“交班”了……

    每日经济新闻 2019-03-13 14:31

    每经编辑 王朋    

    ▲ 郑晓静 图片来源: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官网

    说来惭愧,最近一次见晓静姐,还是2017年的西商大会。

    当时大会安排里,包括首届“梦回长安校友行”。作为西电校党委书记的她一如既往,从容不迫。面对台下一众优秀校友,发出“才聚创新西安,重塑汉唐风骨”的西电“声音”。

    彼时的我,虽已离校数年,听来仍觉热血澎湃。

    从我在校时的校长,再到后来的书记,晓静姐于我们而言,始终如一位长者,耐心平和,严谨变通……

    工作之故,毕业之后很少回到学校,也少有对学校人事的知晓。近日与大学友人聊及,才得知我们的晓静姐已到退休之龄。

    思绪翻涌,便想起那些年在西电度过的青葱岁月,想起这位人生路上的导师。

    01

    事实上,我与晓静姐并不熟络。

    西电求学四年,接触不多,但在一众学生间,其亲民形象却深入人心。

    每当西电人聊天提及,也大多叫她“晓静姐”。这个称呼,在我们来校之初便早已存在。

    据上一届的学长说,她前来西电任职还不到一年,风评倒是相当可以,在学生面前毫无架子,聊起天来像个知心姐姐,大家就以“晓静姐”称呼。

    时至今日,仍在同学中延用。

    关于晓静姐的故事,我们在校期间多有耳闻。于我而言,她的人生成长,堪当我的人生标杆。

    1958年生人的她,于我们90后而言,算是父母一辈。不过她的成长奋进和追梦路途,依旧能引起年轻人的极大兴趣。

    尤记得当年有位学妹曾感叹,“这就是神话!”

    与很多出生在那个年代的人一般,她的经历委实称得上是轰轰烈烈,个人的命运在时代风云的裹挟之下,亦可谓风起云涌——当知青,下过乡,尔后留校华中工学院(现华中科技大学)。

    ▲ 图片来源:每经实习记者高苗 摄

    前26载的岁月,她始终没有离开武汉这个生长之地。

    不过,出走他乡早有征兆。

    在华中工学院攻读硕士时期,师从兰州大学(后文简称兰大)的叶开沅教授(兼职导师),尽管整体只有两次会面机会,导师的博学及非凡气度仍令她印象深刻。

    事实上,不满足于“名义”师徒关系的晓静姐,在1983年就曾“自作主张”,跑去兰大寻找叶教授,以便得到经常指导……

    据说,当年华中工学院力学系系主任李灏先生,曾举荐她去美国读博。不过,被这位学生专业素养和恒心打动的叶开沅,也抛来了橄榄枝,希望能跟他攻读博士学位。

    多年之后,晓静姐在某篇文章中回溯该段经历,“促使我离开母校和鱼米之乡,来到兰州大学的最直接的原因是:我觉得自己离解决非线性板壳力学中的一个经典问题,只有一步之遥。” 

    02

    专业领域的建树,让晓静姐收获了来自业界的肯定。

    譬如其三次科研方向转换,三次转换“成功”。

    在一开始的非线性固体力学领域,她针对非线性轴对称冯卡门板方程,在精确解确定后,还做了一系列的终结收尾工作。

    因此,1988年郑晓静获中国科协的首届“青年科技奖”(现在的“中国青年科技奖”)。被钱伟长等学界大拿评价为是“国内外少见的优秀工作”、“已处国内外领先地位,是五十年来该课题最完备的一项研究”。

    而强烈的好奇心,以及对于学术的极致追求,让她将目光盯在了电磁固体力学研究上。当时,这个领域的研究国内尚未有人涉足,在国外也基本处于停滞阶段。

    她的学术研究很快在学术界获得了肯定,并于2008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 图片来源: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官网

    第三次转换科研方向,“出于解决国家需求中的实际问题”,她将工作重心放在了关于风沙环境力学的研究上。

    晓静姐作为这项国家基础科学研究重大规划项目(973)的负责人,在结题验收时,其课题部分成果被专家组评价为“提升了我国风沙运动研究的国际影响力”。

    扎根西北的三十多年,她也因科研成果积淀,获得中国科学院院士头衔,但她更专注于认真做事,无论是搞科研,还是做管理,在每一个阶段都努力做到最好。

    值得注意的是,在调任西电校长之前,她已在兰大行政岗沉淀了20多年。从1996年算起,由兰大科研处处长起步,再到副校长,兼任兰大研究生院院长。

    甘肃省科技厅的一位老领导曾打趣她的变化,“我是看着郑晓静,从跟我们说话脸红,到现在说话脸不变色心不跳。”

    谈及对学校管理工作的感触,晓静姐坚持“以生为本,德育为先”,但她也坦陈诚,这是一种历练,酸甜苦辣,非常磨练人。 

    03

    2017年,西电同北大、浙大等15所高校一起入选第二批双创示范基地。

    得知消息时,我还兴奋了好一阵。

    此前一年,学校承办了全国科技工作者创新创业大赛,晓静姐所说的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创新创业是一种精神和态度。”

    作为电子信息领域唯一入选高校,同时也是西部地区入选的两所高校之一,西电着实风光了一把。而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承办,让这种双创氛围愈发浓烈。

    期间因工作事务回过几次母校,发现这种类型的比赛颇受欢迎,不少学弟学妹,均以参与其中为荣。

    西电学子有两张成绩单,一是常规课程,二是创新实践等课外记录。她曾公开表示,学校80%的本科生都参与了第二张成绩单的认定。

    对于学科构建上,针对人文气息的“先天不足”,她也有所尝试。

    早在2013年底,西电就开设了终南文化书院,还入选了首届全国高校礼敬中华传统文化特色展示项目。此外,人文学院开设录音艺术专业,外国语学院突出以电子信息技术为背景的科技英语……

    ▲ 图片来源:每经实习记者高苗 摄

    在她看来,这些偏文学科大可依托学校的优势平台,同样做到“西电特色”。

    在“双一流”大学评选中,西电拥有两项一流学科。

    除了氛围上的引导,她还善于动用榜样“站台”。

    譬如,发挥优秀校友“传帮带”。联想集团创始人柳传志就被邀请,成为母校创新创业学院名誉院长,其创业故事也被编进案例……

    但最令人称道的,还是西商大会上,西电校友经济的发力。

    2018年,梦回长安——百万校友回归·西电专场日,现场签约项目逾3600亿元,创造了校友回归专场新纪录……

    作为西电人,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晓静姐来校七年的管理工作虽已结束,但科学研究的脚步应该不会停下。

    就像她曾告诉一众学子的话,“乘理想之马,挥鞭从此起程,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阳正晴!”

    愿晓静姐此后,一切顺遂。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成都最接地气的市井气息,就是茶馆文化。尤其是濒临消失的老茶馆,那里有最原汁原味的老成都。

    下一篇

    陌陌的旧模式与新故事:曾打算退市 如今靠直播持续16季度盈利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