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福州市人民政府官网发布了一则公告,内容为福州市无线电管理局同意中国移动申请注销TD-SCDMA基站。
每经记者 刘春山 每经编辑 孙志成
图片来源:摄图网
近日,福州市人民政府官网发布了一则公告,内容为福州市无线电管理局同意中国移动申请注销TD-SCDMA基站。
这意味着,在5G通信即将到来的时候,中国移动的部分3G TD-SCDMA基站开始退出历史舞台。一位运营商技术人员告诉记者,从全球趋势来看,2G、3G 退网是大势所趋,中国移动3G通信产业链支撑动力少,所以为5G建设让路,中国移动3G退网是必然。这同时也是个渐进的过程,毕竟要考虑到原有3G用户的迁移。
每日经济新闻(微信号:nbdnews)记者粗略统计发现,中国移动在3G网络上面的投入至少超过三千亿。目前阶段,三大运营商均在为5G建设做前期准备,进行清频、退网。从去年开始中国联通也开始在全国范围内陆续退网2G,保留3G和4G,不同于中国移动的退网3G,中国联通退网的是2G。
记者注意到,中国移动在去年11月份发布的《中国移动5G终端策略》中就提到,在模式频段方面,中国移动要求智能手机企业提供的5G终端产品需要同时支持五模5G NR、4G TD-LTE、4G LTE FDD、3G WCDMA、2G GSM 模式频段,数据类终端支持5G和4G就行,并没有要求首批5G手机支持3G TD-SCDMA制式。
这意味着,在去年11月之后生产的5G手机,无需再考虑中国移动的TD-SCDMA通信制式,未来中国移动3G也将退出历史舞台。
TD-SCDMA是中国主导的3G通信标准,另外两个3G国际标准为WCDMA和CDMA2000,分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采用。到了4G时代,发展为TD-LTE、FDD-LTE两个标准,然后到5G时代,全球都采用了同一个通信标准。
图片来源:摄图网
国内于2008年开始发放3G牌照,中国移动从2009年开始大规模铺开3G建设。据中国移动财报的披露,中国移动3G时代的通信建设资本开支每年都超过1200亿元人民币。2009年为1294亿元,2010年为1243亿元。也就是说在建设3G网络上,中国移动至少花费了3000亿元人民币,这还不包括之后运维等方面的开支。
“这个决定并非是现在突然做出的,应该是中国移动陆陆续续推进的。现在基本上大部分用户都升级到4G了,中国移动也早已将语音通信放到4G VoLTE上面了。”上述运营商技术人员告诉每日经济新闻(微信号:nbdnews)记者。
该技术人员同时表示,中国移动3G TD-SCDMA的产业链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因为当初只有中国移动使用TD-SCDMA标准,在基站、配件、运维方面成本支出都比较大,供应商也较少,现在TD-SCDMA已经完成了自己的使命,退出是早晚的事情。
在5G商用前夕,不仅是移动,联通也在加速网络清退。
去年上半年开始,中国联通部分省市开始2G退网,联通当时表示,通过免费更换手机卡,赠送体验流量、登网优惠购机等优惠活动,协助2G用户向3G、4G迁转。早在2016年,工信部已经发布《关于同意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调整部分频率用于LTE组网的批复》,同意中国联通关于重耕2G、3G频率资源用于4G网络的请示。
一名通信技术人员对每日经济新闻(微信号:nbdnews)记者表示,之所以中国联通退网的是2G而不是3G,因为联通3G建网采用的是 WCDMA标准,产业链较为成熟,建设布局也比较完善,这与移动所遇到的情况不同。
图片来源:摄图网
5G网络建设初期,运营商将拥有一张2G、3G、4G、5G并存的网络,“一家多网”不仅让各家面临较大的运营压力,还会大大增加成本。中国电信技术部总经理何志强此前就曾公开表示,如何高效地运行和维护多张不同制式的网络、不断减少运维成本、实现节能减排、提高竞争力,是每个运营商都要面临和解决的问题。
记者注意到,根据中国电信之前的部署,电信的5G通信只承载数据通信功能,语音电话功能则由4G网络来承担。目前,联通和电信都在部分地区开始让4G网络来承担语音通信为即将到来的5G做准备。
实际上,中国依然有着大量的2G、3G用户,根据工信部的数据,截至2018年末,我国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到15.7亿户,4G用户总数达到11.7亿户, 2G、3G手机用户仍有3亿。
上述运营商人士告诉记者,基本上大部分中国移动的手机用户都用上了4G,但在偏远地区还有大量2G、3G用户,如何让退网不影响这部分人的正常使用,需要移动考虑。
当前5G建网也正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今年年底前,有望超过近20个城市都将体验到5G。上海移动总经理近日透露,中国移动正推动上海主城区、郊区业务热点区域、垂直行业应用区域的5G连片覆盖,9月底在全上海范围内完成不少于5000个5G基站建设。而据北京日报报道,北京五环内区域内年底前就能实现5G信号全覆盖。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