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3690万人重燃希望!用同一种办法,两位艾滋病人先后被“治愈”

    每日经济新闻 2019-03-06 13:43

    3月5日,英国《自然》杂志发表了一篇“爆炸性”文章称,英国一名艾滋病患者,在经干细胞移植治疗后已有18个月未检测到艾滋病毒。他可能成为艾滋病被治愈的第二人。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的临床研究员Graham Cooke认为,干细胞移植只适用于小部分人。

    每经编辑 王嘉琦    

    图片来源:摄图网

    艾滋病毒是目前全球主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全球有3690万艾滋病毒携带者。到目前为止,这种不治之症已造成3500多万人死亡。2017年,全球有94万人死于艾滋病毒相关病症。

    现在,病人只能通过抗逆转录病毒疗法最大程度地抑制艾滋病毒,并制止病情发展。

    在人类的艾滋病历史上,此前只有德国柏林的一位病人在2008年得到治愈,他采用的是干细胞移植。10年来,全球的科研人员一直想复制这种办法,但都无果而终。

    直到3月5日,英国《自然》杂志发表了一篇“爆炸性”文章称,英国一名艾滋病患者,在经干细胞移植治疗后已有18个月未检测到艾滋病毒。他可能成为艾滋病被治愈的第二人。

    这会是全球3690万艾滋病毒携带者的希望吗?

    全球第二例:艾滋病被“治愈”

    为了保护病人的隐私,一般对外称呼这位患者为“伦敦病人”。

    据路透社报道,在伦敦大学学院参与该病人治疗的传染病专家Ravindra Gupta表示,“伦敦病人”是一名男性患者。他在2003年被查出感染艾滋病毒,2012年晚些时候又被查出患霍奇金淋巴瘤。

    2016年,医生们开始寻找匹配的干细胞,决定对他进行干细胞移植治疗。Ravindra Gupta表示:“这是他生存的最后希望”。

    简单的说,干细胞移植就是将病人的"白细胞替换成带有HIV抗体的白细胞。

    在手术之后,病人血液中的艾滋病毒完全消失了。

    《自然》杂志介绍,Ravindra Gupta选择的捐赠者的CCR5基因(CCR5是艾滋病毒攻击人体的一个主要入点)中带有一种罕见的变异,被称为“CCR5 delta 32”,这种变异可使人体对艾滋病毒产生抵抗力。目前,所有欧洲人后裔中,有1%的人带有这种变异。

    干细胞移植手术非常顺利,但也产生了一些副作用,比如“移植物抗宿主病”,也就是说捐献者的免疫系统会攻击接受者的免疫细胞。

    16个月之后,“伦敦病人”开始停止服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该药物用于治疗艾滋等逆转录病毒感染)。停药的18个月后,病人体内依然没有检查出艾滋病毒。

    干细胞移植治疗艾滋病,还有多长的路

    据路透社报道,这位艾滋病患者是主动要求医疗组不透露自己的姓名、年龄、国籍和其他个人信息。医疗组将他称为“伦敦病人”还有一个原因,是因为上一次通过干细胞移植被治愈的艾滋病患者,叫作“柏林病人”。

    “柏林病人”本名Timothy Brown,来自美国西雅图。1995年,他被诊断出患有艾滋病时,正在德国柏林学习。最开始,他是通过抗逆转录病毒疗法来控制病情,可几年之后,又被确诊患有急性髓性白血病。经过一段时间不成功的化疗之后,2007年和2008年,柏林的医疗团队给他做了两次干细胞移植。至今,Timothy Brown都没有再被诊断出癌症和艾滋病毒。这也是首例艾滋病被治愈的案例。

    不过,据《纽约时报》报道,Timothy Brown成功治疗之后,许多科学家一直在努力复制。可结果是,当病人停止服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几个月后,艾滋病毒卷土重来,要么病人因癌症去世。因此,很多科学家认为,“柏林病人”只是侥幸。

    如果说第一例是偶然,那么第二例则更有说服力了。可是乐观之余,不少专业人士对“伦敦病人”被治愈还是持有保留意见的。

    Ravindra Gupta本人也表示,现在很难说“伦敦病人”已经痊愈,这要经过时间的考验。

    图片来源:摄图网

    据路透社报道,许多专家认为,这种方法成本高昂,程序复杂,风险较大。而且,要找到合适的供体也不容易,携带“CCR5 delta 32”变异细胞的绝大多数都是北欧人的后裔。

    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的临床研究员Graham Cooke认为,干细胞移植只适用于小部分人。

    值得注意的是,学术文章中,科研人员将“伦敦病人”的成功案例称为“长期缓解”,也就是长期没有发现艾滋病毒。而在很多媒体采访中,专家将此称为“治愈”。

    但是,“伦敦病人”的成功治疗将会再次激发研究人员对CCR5基因治疗的兴趣,或许重大的突破就在前方。

    每日经济新闻综合《自然》杂志、路透社、纽约时报等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美国的隐忧:酗酒、毒品、自杀死亡人数创新高

    下一篇

    西藏证监局:希望辖区符合条件企业通过科创板提升创新能力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