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日,在开年首场金沙讲坛上,中国考古学会理事卜工用幽默生动的语言讲述《古蜀文明与早期中国的关系》,带领观众穿越历史长河,感受巴蜀文化的独特魅力。
每经记者 杜蔚 每经编辑 杨欢
讲坛结束后卜工(左三)与观众交流(图片来源:成博志愿者李丹)
2019年,金沙讲坛迎来第10个年头。
今日(3月2日)15时许,在开年首场金沙讲坛上,中国考古学会理事卜工用幽默生动的语言讲述《古蜀文明与早期中国的关系》,带领观众穿越历史长河,感受巴蜀文化的独特魅力。
前来聆听讲坛的市民在学术厅外排起了长龙,《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还有不少未报上名的市民也来到现场等待候补。距离讲坛开场还有20分钟,成都博物馆学术报告厅几乎座无虚席,不仅有携带孩子前来的家长,还有朝气蓬勃的青年、头发花白的长者。
“只有450个名额,我早早就报好了名,专门开车带孩子过来听,担心没座位,提早一个小时就到了。”落座后,旁边的一位家长告诉记者。
古蜀文明独树一帜 是中华文明史上的灿烂篇章
卜工是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馆员、中国考古学会理事、暨南大学兼职教授。长期以来致力于汉代以前的中国考古学研究,著有《文明起源的中国模式》和《历史选择中国模式》,参加《晋中考古》《忻州游邀》考古学专刊的编写,特别关注中国早期历史的研究。
古蜀文明,是指从远古时期到春秋时期早期,产生于四川地区(包括四川省和重庆市等地)不同于中原文明却又与中原文明有着千丝万缕关系的古文明。目前留存的遗址主要有成都金沙遗址、三星堆遗址等。
“此时我想到邹衡先生的赞叹,他说可以想见当时屹立在中国西南部的这一古国是如何惊叹,它像灯塔一样照亮长江和西南,它是中华文明坐标体系中崭新的亮点,是中国古礼的历史丰碑,是中华文明史上的灿烂篇章。”卜工认为这便是古蜀文明对历史的贡献,而古蜀文明的巅峰状态则是三星堆金沙遗址呈现的壮观与辉煌。
此次,卜工借助考古成果为市民解密了蜀王大典,展现古蜀文明巅峰时刻绽放的辉煌。“我们今天说到的古蜀文明和早期中国这两个概念,都不是来自历史文献记载,而是中国考古学的发现。它们是深藏地下的无字天书,是尘埃淹没的光辉岁月,是科学发掘的鲜活历史。”在接受采访时卜工介绍说。
“以往,人们只了解中原地区的青铜礼器,以为那就是中国古代青铜文明的全部,就是中国古礼唯一的至高境界。可是川西平原发出一个低沉浑厚的声音——且慢!中华文明还有别样洞天,还有更多精彩。这就是咱们三星堆文化。 ”卜工说,“从宝墩遗址、三星堆遗址到金沙遗址,每一次重大考古发现都令天府百姓豪情满怀,令国人拍案叫绝,令世人叹为观止,令学术界激动不已。”
“古蜀文明的崭新高度极大地丰富了中华文明的内涵”
卜工认为,古蜀文明的原生性特征是主流、是本质、是要害。“三星堆的青铜器是古蜀礼制的集中代表,900多件古蜀礼器,只有青铜礼器,这反映出古蜀文明和中原王朝有联系不假,但也有自己独特的起源和发展道路。”
“在距今五千年以后的两千多年里始终保持传统,全面发展,在精神和物质文化各方面都创造出奇迹,这在早期中国的其他地区是绝无仅有的。”卜工进一步表示,三星堆遗址、金沙遗址的发掘成果表明,古蜀文明的核心是礼制的精彩与高度,当时的祭祀是国之大事,是举国之力,是国家级别,绝非民间活动。
讲坛中,卜工还较为生动详细地讲到了古老制度——三件一套,他说:“过去我只是认识到三件套的东西是研究两种墓葬等级的抓手,后来证明古蜀是中国传统最有力的证据。”
卜工表示, 1985年三星堆两个祭祀堆出现了大量精美的青铜礼器,古蜀文明的崭新高度极大地丰富了中华文明的内涵,开启和推动了川西地区文明探险的历程,同时也刷亮了世人的眼球。
两个多小时的讲座迎来阵阵掌声。讲座尾声,卜工诠释了古蜀文明的四大特点,他说:“从距今五千年宝敦古国到三星堆金沙王国连续稳定发展的长江传统经济系统,本地特色浓郁的、明确的物质精神和制度文化,就是古蜀文明。所以古蜀文明四大特点是大江传统,本地特色,开放包容,传承有序。”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