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张祎 每经实习编辑 易启江
成都太古里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成都,前脚刚公布了含建设“国际会展之都”在内的“三城三都”三年建设行动计划,后脚就将迎来第60届泛美开发银行(Inter-American Development Bank,以下简称“泛美行”)理事会年会,数十国政要将齐聚成都。
2019年3月26日~31日,由中国人民银行、泛美行主办,四川省政府、成都市政府承办的泛美行年会将在成都召开。
这是泛美行第一次进入中国举办理事会年会。作为泛美行的最高决策机构,泛美行理事会每年都会召开年会,由成员国财长或央行行长等政要共同探讨全球及拉美地区经济金融形势、发展战略和泛美行集团经营策略。
从时间轴看,2019年是值得铭记的一年。因为今年既是泛美行成立60周年,也是中国加入泛美行10周年。在经历了15年长跑后,中国于2009年正式加入泛美行这一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区域性政府间开发金融机构,成为其第48个成员国,为中拉深化合作开辟了新空间。
据了解,此次泛美行落地中国举办理事会年会,中国曾有数个城市进入过泛美行理事会年会候选名单,为什么最终是成都这座城市与泛美行结缘?成都在获得考察组最高评分的背后,又透露出了怎样的城市特质?
成都金融城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这已不是成都首次承办金融领域的高规格会议,2016年第三次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也曾选择在成都召开。国际性金融盛会屡次光顾,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家西部金融中心,成都赢得了更为广阔的发展机遇。
提及成都与金融的渊源,可以一直追溯到北宋时期。那时的成都,孕育出了世界最早的流通纸币“交子”。此外,这座城市还诞生了新中国第一张股票和第一个股票场外交易市场,在中国资本市场变迁史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成都快步完成了从“西南金融中心”到“西部金融中心”的建设升级,而后又将“西部金融中心”纳入国家中心城市核心功能定位,进一步实现了从传统金融集聚地向现代金融产业生态圈的转变。
如今的成都,市场潜力巨大、高端人才聚集、金融资源富集,已成为中西部地区金融机构种类最齐全、数量最多、金融市场发展速度最快的城市,进驻的各类金融机构及中介服务机构超过了2500家,现代金融服务正在不断向高端、高质、高效方向发展,继续创造着多个中国第一:拥有国内首个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金融服务平台“盈创动力”、推出全国首个“双创”金融指数、拥有全国首个金融众创空间“金融梦工场”……
2018年前三季度,成都金融业增加值达1203.5亿元,占GDP比重11.1%。截至2018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分别为3.78万亿元和3.26万亿元,分别增长5.7%和11.3%。中国(深圳)开发研究院发布的第10期“中国金融中心指数”显示,成都位居全国第六、中西部第一。
根据成都市金融业发展的“十三五”规划,成都正在以自贸区金融、科技金融、绿色金融、要素市场建设为抓手,着力打造资本市场、财富管理、创投融资、金融结算和新型金融先行区,推动金融产业聚集化、信息化、国际化格局向纵深发展。
2018年,成都《关于进一步加快建设国家西部金融中心的若干意见》《建设西部金融中心行动计划》出台,提出力争到2022年建成立足四川、服务西部、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家西部金融中心。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泛美行理事会年会此番移师东方,来到中国西部,不但是促进“一带一路”倡议与拉美发展战略对接的独特契机,也是成都近年来不断加大对外开放力度,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的开放型经济体系的成效体现。
近年来,成都地区经济发展实力不断增强。2017年,成都的GDP达到1.39万亿元,位居全国城市第八、省会城市第二。2018年,这一数据超过1.53万亿元,增速达8.0%、高于全国1.4个百分点。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构建起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进入全面开放新格局,作为南方丝绸之路、北方丝绸之路以及长江经济带的交汇点,成都也由“内陆腹地”跃升为“内陆开放高地”。
成都已提出,到2035年全面建成泛欧泛亚有重要影响力的国际门户枢纽城市,并正在“五中心一枢纽”的框架下,建设全国重要的经济中心、科技中心、金融中心、文创中心、对外交往中心和国际综合交通通信枢纽,增强国家中心城市核心功能,为向世界级城市历史性跨越提供支点。
这是一张置身于全球坐标系,着眼于欧亚,用国际视野描绘出的发展蓝图。而一座不沿海、不沿江、不沿边的内陆城市,何以能打通地理边际,寻得开放口岸,成为一座指日可待的国际门户枢纽城市?
以成都为网络构建国际航空大通道,以成都为战略支点构建铁路大通道,是成都建设泛欧泛亚、向西向南开放全球城市网络节点的关键一环。
成都虽身处腹地,但在地理位置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为“国际陆海联运走廊”创造了绝佳条件。成都有一张交通名片——“蓉欧快铁”。这是一条以成都为核心,连接西欧腹地和中亚各国,北通俄罗斯,南达东盟的国际物流通道。2018年,成都国际班列境外站点数拓展至24个,全年累计开行2619列,增长158.8%,连续三年领跑全国。2018年,成都实现进出口总额4983.2亿元,同比增长26.4%。
此外,成都还有四通八达的“空中丝绸之路走廊”。截至2018年底,成都已开通航线355条,其中国际(地区)航线数量居中西部地区第一,达到114条,覆盖了亚洲、欧洲、北美洲、非洲、大洋洲的重要枢纽城市。而正在建设中的成都天府国际机场的建设现场,一期项目设计能够满足年旅客吞吐量4000万人次的需求,远期目标将满足年旅客吞吐量9000万人次的需求。随着这一“十三五”期间最大民航运输枢纽机场项目建成,成都将成为中西部第一个,国内第三个拥有双机场的城市。
有着“领馆第三城”之称的成都,也是中西部地区拥有领事馆数量最多的城市。截至2018底,已有17个国家获批在成都设立领事机构,与成都建立友好合作关系的城市达到了93个。世界500强企业中,有285家已落户成都。成都,正在用宽广的胸襟不断扩大自身“朋友圈”,四向拓展,全域开放,主动迎接全球化发展浪潮。
成都世纪城会展中心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每一座世界文化名城,都有其特定历史阶段的时代表达。成都,亦是如此。历经传承发展,天府文化凝聚成“创新创造、优雅时尚、乐观包容、友善公益”的时代价值和现实表达,使成都发展为一座气质和标识越来越为独特的国际化都市。
在决定年会落地城市之前,泛美行曾派出代表对候选城市进行评估。在成都,考察组实地走访了世纪城娇子会议中心、西部博览城、香格里拉酒店、宽窄巷子、熊猫基地、大魔方演艺中心等点位,对成都的软硬件设施均表示满意。
“全域开放、国际合作”,成都对会展业发展的目标,不仅仅是一项产业,更是全面开放型经济体系的重要平台。
世界文创名城、旅游名城、赛事名城,国际美食之都、音乐之都、会展之都——成都已明确提出,将围绕“三城三都”来打造国际新标识。2019年2月14日,成都发布“推进‘三城三都’建设工作三年行动计划”,为成都加快建设世界文化名城、全面提升城市综合实力描绘了最新“路线图”。
“三城三都”的建设对成都究竟意味着什么,仅以国际会展之都的打造为例,便能直观感受。2018年,成都举办重大活动超过680个,展出总面积1027.2万平方米,会展产业总收入约1090亿元。在中国城市会展业竞争力指数榜单中,成都连续两年排名全国第四,仅次于上海、北京以及广州。
根据三年行动计划,在建设国际会展之都方面,成都还将大力引进国际知名展会,优化提升城市会议会展承载功能,建设国际会展功能区。力争到2030年,建成“一带一路”会展门户城市以及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会展之都。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