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猪肉偿债”的雏鹰农牧,如今因为资金紧张,又自爆因缺钱而导致饲料喂得不及时,活活饿死了一批生猪。这事写进了公司的2018年业绩预测中,在狗年过得不顺的雏鹰农牧加入业绩爆雷概念股,预计2018年亏损29亿~33亿元。
每经记者 李诗琪 每经编辑 文多
图片来源:摄图网
前有獐子岛(002069,SZ)的扇贝离奇跑路,如今又有雏鹰农牧(002477,SZ)饿死生猪,上市公司业绩亏损的猎奇原因再度刷新了投资者的认知。
1月30日晚,A股市场继续爆雷声阵阵,人称“养猪第一股”的雏鹰农牧也未能幸免而大幅下修业绩。公告显示,公司此前预计2018年度净利润变动区间为亏损15亿~17亿元,修正后预计亏损29亿~33亿元。
亏损数字几近翻倍,其背后的重要原因之一更是让人大跌眼镜:受到资金紧张的影响,雏鹰农牧竟然因缺钱而饲料喂得不及时,活活饿死了一批生猪。雪上加霜的是,猪周期等因素也导致公司的利润明显降低。
不少投资者恐怕还记得,“二师兄”在面临被饿死命运之前,还曾被公司拿去偿债:为缓解债务问题,去年11月,雏鹰农牧与多位债权人达成过“肉偿”协议。
1月30日晚,一纸业绩下调公告再度将雏鹰农牧的经营难题摆在人们眼前。自去年6月财务风波接连爆发以来,眼下的雏鹰农牧正经历着上市来最艰难的一段时光。
2018年11月5日,雏鹰农牧发布公告称,2018年度第一期超短期融资券应于11月5日兑付本息5.28亿元,而公司未能按照约定筹措足额偿债资金。
重压之下,“还钱”对于雏鹰农牧来说刻不容缓。为此,当时的雏鹰农牧上演了一出“以肉偿债”的戏码,着实成为资本市场中的一桩新鲜事。
据雏鹰农牧11月中旬发布的债务事项进展公告,公司计划调整其所涉债务的支付方式:对部分本金主要以货币资金方式延期支付,而利息全部以公司火腿、生态肉礼盒等产品支付。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梳理发现,雏鹰农牧旗下囊括多款高端肉制品,其中包括几款标价在万元左右的发酵火腿产品。
“以肉偿债”的故事刚刚告一段落,围绕雏鹰农牧的坏消息却并未就此停止,另一桩蹊跷事再次将雏鹰农牧推向风口浪尖。
雏鹰农牧披露,由于资金紧张,饲料供应不及时,公司生猪养殖死亡率高于预期,叠加其它因素影响,公司较前次预测相比减少利润3.91亿元。
也就是说,大名鼎鼎的“生猪第一股”资金紧张到了不能及时喂饲料,而活活饿死生猪的境地。
当然这不是业绩预测变动的最大原因,公司披露,由于养殖成本高于销售价格、盈利能力及融资能力受影响等原因,导致资产减值超过7亿元;此外,公司产生近1亿元的计提商誉减值。不过,对这些“共同问题”,记者这里就不详表了。
雏鹰农牧的高端发酵火腿售价很高,难怪可以肉偿债务。图片来源:京东商城截图
如果是30年前,一腔热血投身养殖行业的侯建芳能否想到自己一手创办的公司,处境竟会如此尴尬。
1988年,连续三次高考落榜的侯建芳在家乡河南开始了自己的创业经历。彼时的侯建芳拿着到处借来的200元钱开始了养鸡生涯,几年后,侯建芳开始将产业拓展至生猪养殖领域。
2003年,雏鹰农牧的前身——河南雏鹰禽业发展有限公司成立。根据《财经天下周刊》的报道,在2016年胡润百富榜上,侯建芳家族一度以85亿元财富位居第398名。
高速发展的雏鹰农牧虽风光一时,但此前的一些经营策略,或许早已为如今的种种困难埋下伏笔。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梳理发现,以“公司+基地+农户”和工厂化养殖并举的“雏鹰模式”,一直为雏鹰农牧津津乐道,可这也成为它债台高筑的重要原因。
2015年5月,雏鹰农牧开始进行轻资产转型,以合作社作为养殖场的投资主体,公司只负责供应仔猪、饲料、屠宰和销售业务。
但在真正的合作模式中,雏鹰农牧却要为合作社的融资提供信用担保,并向金融机构缴纳30%~50%的保证金,表面上是轻资产运营,实则加重了雏鹰农牧的资金负担。
此外,雏鹰农牧还涉足多个产业的投资。据记者不完全梳理,雏鹰农牧当前的长期股权投资范围共涉及基金管理、通讯设备、能源开发等多个领域。
买买买的扩张行为不仅再度增加了公司的资金风险,也导致了侯建芳的股权高比例质押。截至2018年末,侯建芳直接持有的雏鹰农牧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40.20%,而累计已质押的持股占到了公司总股本的39.66%,质押比例高达98.65%。雏鹰农牧曾在去年2月时回复投资者称,侯建芳股份质押的用途主要是为公司融资提供担保和个人融资。
在这种背景下,雏鹰农牧似乎已经开始谋划自救。2018年三季报中,雏鹰农牧曾表示为了解决公司资金紧张,第四季度拟“断臂求生”处置部分资产。但截至目前,这一计划还没有具体进展披露。
1月31日上午,记者联系雏鹰农牧方面但未获回应。外界唯一能猜测的是,随着公司财务情况的持续恶化,这只雏鹰的再展翅似乎也变得愈发艰难。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