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届A股公司争先恐后的交出最差成绩单,凡是亏损较为严重的,原因往往和经营无关,绝大多数预报大额亏损的公司都是因为计提了各种减值准备,尤其是商誉减值准备。问题来了,为什么以前商誉就没这么突出?2018年发生了什么?
图片来源:摄图网
证监会规定,1月31日前要完成年报业绩的预报,而交易日的公告要在头天晚上发布才算数,因此1月30日晚间,尚未发布业绩预报的公司纷纷披露。
让人始料不及的是,这届A股公司争先恐后的交出最差成绩单,3亿5亿不是事,10亿20亿不算多,天神娱乐更是预报亏损78亿,暂居鳌头。不过,石化油服笑而不语,当年亏损161亿的记录怕是很难打破。
下一位是谁?
这年头,不亏个十几亿,都不好意思说自己亏损。
是因为2018年进入了经济寒冬吗?是,也不是。
仔细看看业绩预告,一部分上市公司确实是因为经营不善,但经营不善顶多引起微亏或者利润下降,凡是亏损较为严重的,原因往往和经营无关。
绝大多数预报大额亏损的公司都是因为计提了各种减值准备,尤其是商誉减值准备。
两个月来,商誉这个词在中小投资者眼前晃来晃去,不断的通过各种渠道普及商誉的会计概念。
问题来了,为什么以前商誉就没这么突出?2018年发生了什么?
2018年的商誉雷,还要从2015年的那波牛市说起,当时上证指数一度超过5000点。但是,牛市和商誉什么关系呢?
商誉本质上是上市公司并购其他公司的溢价部分,而牛市的时候,股价昂扬的上市公司更热衷于花大价钱进行并购,并购带来规模的扩大,通过炒作概念提升股价。
不少最近商誉暴雷的上市公司都是在2015年前后积累了大量的商誉,比如上海莱士(54亿,2014年)、万达电影(52亿)、华谊兄弟(36亿)、利欧股份(32亿)、宋城演艺(24亿)、二三四五(24亿)、奥特佳(19亿)、骊威文化(18亿)……
为什么2015年的雷要会在2018年爆呢?
和并购时的对赌条款有关,A股上市公司在并购时,为了标榜高额溢价决策的正确性,往往会和对方实控人签订对赌协议。在并购后的指定年份实现规定的扣非净利润,并把这些预计净利润作为商誉的计算依据。
乍一看,很合理。
但是,上市公司和被并购公司的实控人是有利益关系的,双方的关系非同一般。虽然并购完成后,通常和对方实控人不再是关联方,但仍然存在着实质上的关联交易。对赌协议完不成怎么办?双方也有的是技巧和花样,通过关联方利益输送下就可以了。
所以绝大多数的对赌协议基本都能保质保量完成,一般对赌协议签几年呢?
三年。
2015年到2018年,正好三年。
也就是说,2018年的年报中,很多对赌协议都到期了。
关于商誉的暴雷,坊间流传着有一种说法:在业绩不好的年份洗澡触底,股价降了,股东可以低价回购,但待到来年业绩反弹,股价会升的更高,大股东通过股权质押获取高收益。
这种说法靠谱吗?
还别说,真有像这么回事的,比如雅戈尔公告业绩预增:2018年度,公司预计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为36.64亿元,同比增加约33.67亿元,同比增长约1134.72%。业绩大幅增长主要原因为2017年度,公司因计提中信股份资产减值准备约33.08亿元,导致往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仅为约2.967亿元。
但是,业绩增长1134.72%后,投资者会买账吗?毕竟投资者不傻,业绩涨了几十倍不见得股价会涨那么高。所以这种说法虽然看起来有道理,但实际上大股东这么操作的话,风险极大。
牛市特别容易给上市公司的决策层带来错觉,将资本市场的繁荣昌盛误当成了经营上的改善,于是不少公司在股价暴涨的时期盲目扩大生产规模。扩大生产规模的后果,就是带来资产减值风险。
1、固定资产和在建工程的减值风险
以京东方为例,公司2015年开始,固定资产和在建工程增加到822亿。由于价格下降、折旧增速过快,王东升疯狂扩大生产规模的代价是2018年的业绩下滑,较上年下滑了一半以上。
除了固定资产折旧影响效益外,固定资产和在建工程还存在着减值风险。如盾安环境就计提了固定资产和在建工程减值准备,从而降低了利润。
2、长期股权投资的减值风险
光线传媒并购了形形色色的影视公司,与华谊兄弟高溢价收购不同,光线传媒都是在初期较低价格收购,因此商誉要少一些,并购的影视公司大部分体现在长期股权投资项目中。
根据会计准则,长期股权投资也是需要计提减值准备的会计科目之一,一旦投资的公司出现经营问题,按照准则也是需要计提减值准备的。所以即便是公司没有高溢价并购,就算是正常并购,一些“皮包公司”、“垃圾公司”也会带来减值风险。
以天山生物为例,公司发行股份收购了一家“大象广告”,然而大象广告存在资金被挪用,违规对外担保及违规对外借款等情况且金额巨大,武汉地铁2号线提前终止协议疑似伪造,历年摊销成本累计少摊销金额达到4.8亿元等情况,以及仍有新的涉案事项在调查中,大象广告持续经营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极可能出现资不抵债的情况。公司认为该项投资能够收回的可能性极小,按预计可收回金额计提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约17.95亿元。
3、应收账款的减值风险
在生产规模扩张的时候,同时增加最明显的一个项目,便是应收账款。如果公司的产品没有足够的竞争力,那么公司为了提高销量势必会产生更多的应收款,而应收款反过来存在着减值风险,也就是坏账准备。
比如ST华信,2015年开始膨胀,从9亿多暴增到27亿,到了2016年应收款更是达到巅峰,近70亿。好景不长,2018年公司的应收款暴雷。
4、存货的减值风险
在资产项目中,存货是减值风险较大却又最容易被忽视的项目。
转成本的过程中,存货与利润的关系非常密切。星空君多次在专栏提到存货和利润的关系,但许多读者很难理解。
其实这是个会计操作,在转成本的时候,存货金额越大,转成本的金额就越小,从而虚增利润。
所以存货金额巨大的情况下,就会存在着利润虚增的可能。
同时,库存商品还有毁损、降价的可能,所以存在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风险。
以雏鹰农牧为例,公司发布公告,由于2018年末公司生猪养殖成本高于生猪销售价格,为了更加真实、准确反映公司2018年末的资产状况,基于谨慎性原则,公司拟对2018年末存栏的生猪及库存商品计提存货跌价准备,与前次业绩预测相比,减少利润约3.84亿元。
2018年的业绩地雷层出不穷,截止1月31日,共计有
1、商誉的鉴别
商誉的构成非常复杂,比如海尔收购的GAE产生的巨额商誉,比如美的收购库卡集团的商誉,金额都比较大,但风险却比较小;而影视公司的商誉,通常风险都比较大。
对赌协议存在很多可以调控的空间,可以通过现金流量表来进行鉴定:如果并购后的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远小于净利润,说明公司的业绩存在着为了完成对赌协议而虚增的可能。
这种情况下,如果商誉金额较大,则要警惕了。
2、其余资产减值的鉴别
对于其他存在减值风险的资产,应收账款、存货、固定资产、在建工程、长期股权投资等,最简单的鉴别方法就是用资产项目的金额去和资产总额或者净资产比较,如果比例比较大,那就要警惕减值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