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联合石化吃亏背后的能源逻辑

    2019-01-02 12:21

    中国经营报记者 李哲 北京报道

    2018年12月27日,有媒体报道称,中国石化(600028.SH)全资子公司中国国际石油化工联合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联合石化”)疑似发生交易亏损且主要负责人已因工作原因停职。随后,中国石化公告表示,联合石化在某些原油交易过程中因油价下跌产生部分损失,公司正在评估具体情况。联合石化总经理陈波和党委书记詹麒因工作原因停职,由副总经理陈岗主持行政工作。

    《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到,在联合石化“吃亏”的背后是我国原油长期依赖进口和原油价格长期受国际市场控制的现实。在原油价格波动常态化趋势下,原油价格对炼厂影响较大。特别是2018年10月份,原油价格突然急转直下,在暴跌的原油市场中,很多厂商都难以独善其身。

    对于联合石化为保障原油供给而在交易中采取的套期保值的做法,隆众资讯油气首席分析师闫建涛向记者表示:“在油价波动中,无论是出于国家能源安全的考量还是企业自身生产的稳定,进行大宗原油期货交易,套期保值的方式都是美孚、壳牌和中国石化等国际石化巨头的共同选择。”

    预计亏损数量可控

    12月27日下午,中国石化股价收盘大跌6.75%。触发股价暴跌的重要原因是关于联合石化在原油交易中产生部分损失的消息。

    记者了解到,联合石化是全国最大的原油进口公司,其成立于1993年2月,经营范围包括四大板块,即原油贸易、成品油贸易、LNG贸易及仓储物流等国际石油贸易业务。该公司目前为大型国际石油贸易公司。

    权威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石油消耗6.1亿吨,但国内石油产量仅1.91亿吨,其中68.69%的原油依赖进口。2017年全年中国进口原油日均840万桶。

    在这其中,联合石化进口原油比例较高。据《中国石化报》报道,联合石化2017年进口原油1.85亿吨,占中国原油进口总量的44%。照此计算,联合石化每天进口原油约375万桶。

    据媒体报道,联合石化以70美元/桶以上的价格购买了3000万~7000万桶原油。按照12月27日WTI(美国西德克萨斯轻质原油)期货原油46.22美元/桶的价格,联合石化的这些交易中,每桶原油亏损价格在20美元以上。

    “如果按照报道中显示的数据,这个数量基本相当于中国石化8~18天的原油进口量,这样看来这个数量并不算很多。特别是相对中国石化1.62万亿元的总资产而言,这样的亏损数目不会对业绩产生太大影响。但是这一消息直接导致了中国石化股价暴跌。”中国能源网首席分析师韩晓平说道。

    事实上,国际油价的波动已经常态化。在这背后我国原油长期依赖进口却对原油价格没有控制权。2018年8~9月期间,美国不断加大对伊朗的制裁力度,石油市场供应显著收紧,主力基金持续加仓,推动国际油价进入上升通道。

    此外,2018年9月召开的亚太石油峰会(APPEC)上,伊核问题及由此带来的油价变化是会议最热的议题。当时有分析认为这可能会造成伊朗原油产能下降,导致市场出现供需缺口。包括贸易商托克(Trafigura)、摩科瑞(Mercuira),投资银行高盛,咨询机构PIRA在内的多家机构发布了油价看涨信号。

    然而,进入2018年10月以后,由于美国释放大量库存,以及沙特记者遇害事件背后的大国博弈、伊朗局势变化等使得国际油价呈现出疯狂下跌态势。对此,韩晓平表示:“油价波动是常态。在这么大的供给量下肯定不可能完全依靠现货。选择期货和期权的方式就是必然。炒期货跟炒股很像,谁也不可能保证一辈子炒股不亏本。”

    有别于“中航油事件”

    此次联合石化原油交易损失让外界直接联想到了十余年前的中航油亏损事件。然而,表面相似的两个事件背后实质却极为不同。

    2003年上半年,中国航油(新加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航油新加坡公司”)开始涉足原油交易。下半年,中航油新加坡公司从第一个价值为200万桶原油的期权合同中获利。然而,进入2004年后,中航油新加坡公司开始卖出大量航煤(即航空煤油)现价保顶期权。这直接导致该公司在当年二季度的潜在亏损值达到3580万美元。

    此时,中航油新加坡公司总裁陈久霖已无力回天。2004年11月29日,该公司因外籍交易员从事石油衍生品交易发生巨额亏损,发布公告申请停牌重组。

    同年12月1日,中航油新加坡公司宣布总计亏损达5.5亿美元,陈久霖最终被新加坡司法机关判决入狱四年零三个月。

    从事件经过来看,联合石化与中航油新加坡公司确实都是通过期货或期权来进行原油交易。但是,这其中的逻辑却并不相同。

    “据我所知,联合石化内部管理还是非常严格的。进行操作的人员也是很专业的。此次造成损失很可能是为了保障原油供给而进行这样的操作。”韩晓平说道。

    但是,中航油事件中,作为采购方的陈久霖则是通过卖出看涨期权的方式来赚取其中的利润,最终由于其错误判断了市场环境导致巨额亏损。

    此外,与陈久霖依靠期权涉足原油交易不同,此次联合石化在原油交易上究竟涉及期货还是期权尚未可知。对此,中国石化方面回应记者称调查还在进行中,暂不便透露更多内容。

    记者了解到,期货与期权都是常用的金融衍生品工具,但二者也有所不同。例如,期货交易的标的是标准的期货合约,而期权交易标的则是一种买卖的权利;期货合约是双向合约,交易双方都要承担期货合约到期交割的义务,而期权是单向合约,期权的买方在支付权利金(获得合约权利付出的费用)后即取得履行或不履行买卖期权合约的权利,不必承担义务;履约保证方面,期货合约的买卖双方都要缴纳一定比例的保证金,而期权交易中,买方最大的风险是已经支付的权利金,而卖方则必须缴纳保证金作为履约担保。

    对于此次联合石化选择的交易形式,闫建涛向记者表示:“国际上比较普遍的是以期货加现货或以期权加现货的形式进行交易。这其中,现货可以平衡风险。此外,这笔投资是否已经平仓也会影响亏损数额。如果平仓了,肯定会产生实际亏损,如果没有平仓只是会产生潜在的风险。”

    观察2018年前11个月国际油价不难发现,油价呈现明显的先涨后跌趋势。2018年WTI均价维持在65美元/桶,同比上涨28%。“在这样的油价周期中,套期保值会是一种对交易的保护。”闫建涛说道。

    记者了解到,套期保值是在原油贸易业务中常用的平衡风险的方式。例如,某工厂希望在两个月后购买一批原油,而又担心原油价格上涨造成的成本压力,这时就可以预先购买原油期货看涨合约,两个月后如果原油价格上涨,此时原油期货也会随之上涨,卖出预先购买的看涨合约就可以抵消原油上涨带来的成本问题。

    但是,套期保值也不可能完全规避价格波动带来的成本风险。这样的操作需要对市场有很好的判断,如果原油价格下跌,那么购买的期货看涨合约就会造成亏损。从联合石化此次损失来看,正是因为对冲原油价格上涨从而带来采购成本增加的风险。最终,油价暴跌下,联合石化的亏损就不可避免。

    闫建涛告诉记者:“在原油进口贸易业务中,为了锁定远期原油进口价格成本,稳定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套期保值操作是必不可少的。包括美孚、壳牌等国际石油公司在原油交易过程中都会采取套期保值的方式降低风险。”

    油价震荡下难独善其身

    就我国现有能源结构而言,化石能源仍然占据主要位置,原油更是很多基础化工原料的来源。而我国原油仍长期依赖国外进口,进口依存度高。

    “联合石化大批采购原油可以说是在为国护盘,这些大批采购的原油是为了保障我国社会稳定运行。”闫建涛说道。

    据国际权威机构数据显示,中国石化平均每天原油产量约80.4万桶,原油加工量约480.3万桶,成品油销售量则为400.2万桶。与此相对应的是,壳牌平均每天原油产量约173万桶,原油加工量约257万桶,成品油销售量则为660万桶。壳牌相对于中国石化而言,对原油进口的需求就要小得多。

    可见,无论是从国家能源安全的角度还是从中国石化企业平稳运行的角度,对于如此巨大的原油进口量,采用套期保值的方式交易原油都是有效降低交易风险的途径。

    “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原油市场国际化的问题。中国如今的体量已经非常巨大,任何轻微的波动都会对经济造成影响。但是,包括进口天然气、成品油、原油等重要能源的价格却几乎全部都要按照国际定价,而中国缺乏话语权。”闫建涛说道。

    2018年3月26日,中国原油期货在上海期货交易所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正式挂牌上市交易。依托这一资源,未来对接更多国外原油资源后,我国可能会实现用上期所的价格来替代国际油价。

    而联合石化正是上期所的客户之一,其体量在上期所原油期货板块中扮演了“压舱石”的角色。在我国未来原油期货交易市场上,联合石化还需要承担很重的任务。如此看来,联合石化此次亏损更多的是对于国际油价风向的误判。

    “联合石化此次吃亏或许是件好事,观察国际油价的走势,需要从产能、供需关系、地缘政治、大数据等多方面因素去考量。举个例子,从1983年至今的原油价格,在每年的11月和12月都呈现下跌趋势,这是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效果。如果仅仅考量单一因素对油价的影响显然是略显片面的。”闫建涛说道。

    上一篇

    美油失守45美元关口 布油跌幅扩大至1%

    下一篇

    午间公告:东方铁塔中标国家电网项目约2.45亿元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