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涛 每经记者崔晟摄
对于1967年出生的冯涛来说,与时俱进是他对永宣创投近20年发展时光的概括。
1999年,冯涛到新成立的上海联创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担任总裁时,已经在当时的创投圈子里颇有名气——1997年,在艾丰豪投资集团担任高级副总裁的冯涛和华登国际一起主导投资了新浪网。那次投资,冯涛获取了50倍的回报。
但事实上,投资当时以新浪为代表的互联网创业项目,只是冯涛工作的一部分。从事矿业的风险投资是他1993年从多伦多大学毕业后,在艾丰豪投资集团一直致力的方向。这一方向最终在永宣创投延续至今。
看似不变的投资方向,在20年的时光中,刻刻在变。“永宣创投从一开始泛泛地投资,到后来设立并购基金、生物医药基金等专业性基金,从最初以新材料、矿业领域投资为主,拓展至文创、零售、医疗器械等垂直领域,一直在不断升级深化。”言语风趣的冯涛告诉笔者,“投资和人都要与时俱进,如果认为自己觉悟了,形成了某种经验、知识体系,结果往往要吃亏。”
行业起伏中的潜行者
“起伏向上,有点像股票市场一样。”回顾中国创投行业走过的20年,出生于上海、1988年远赴加拿大攻读硕士和博士的冯涛说道,1998年“一号提案”后,中国的创投行业迎来了上升期;1999年,在上海市政府和中科院的推动下,上海联创成立,后来发展成永宣创投;2001年互联网泡沫破灭之际,创投行业发展的曲线出现了下滑,之后上升至2008年金融危机时,再次向下。但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创投行业的机遇在金融危机结束后迎来红利,一直到2018年行业曲线再度向下。
对于2018年行业的下行,冯涛并不否认募资难的说法,“优质的投资标的稀缺,退出市场也比较难。一些投资机构本身也缺少资金,甚至一些机构LP没有经营好自己的主业,对投资的热情减弱了。”
在募资难讨论的另一面,是对退出难的关注。在冯涛的观察中,当下国内的退出渠道并不理想,A股上市与新三板的建设仍有很大完善空间,科创板虽已经提出但还需拭目以待;赴美上市的一些互联网公司在2018年股价又频被腰斩。在这样的背景下,冯涛建议把新三板市场做活,把新推出的科创板做扎实,并适当培育、扶持并购市场,切实保护好知识产权。
正是在审慎地分析中,冯涛带领永宣创投管理着30亿美元基金、投资了160家公司,且已有40家投资组合公司在境内外成功上市。
对于即将到来的2019年,冯涛更加看好消费分级和教育医疗等行业的创业项目。“2019上半年,市场会更加艰难。”但冯涛觉得,艰难的时期反而是投资的好时机。
未雨绸缪的老兵
“进入投资行业不能太早也不能太晚,时机与人都很重要。”坐在上海兴国宾馆办公室里的冯涛,风趣中也不失理性、和气中也带着思考。“回顾国内创投行业20年的历史,最好的投资时机往往是大家不愿意告诉别人我是该行业中人之际,不愿意说自己是投资行业从业者,也不愿意对外称自己是创业的,这个节点是最好的时候。”
“虽然永宣创投算行业老兵,但其实并没有太多优势。最重要的长处在于有强烈的风险意识。”在冯涛的经验中,做投资时,如果面临不可掌控的风险太多,就尽量不考虑;如果是可以掌控的风险,就需要和专业团队一起制定全方位的预案。
正是秉持着这一经验,永宣创投曾先后投资了重庆赛诺、东江环保、郑煤机、西部牧业、西部矿业、上海洗霸、哈工智能、迅雷、富森美、米缸金融、新天然气、平安好医生、腾讯音乐、陆金所、水滴互动等企业。
在2017年福布斯中国推出的“中国最佳创投人”以及“中国最佳创投机构/PE机构”榜单中,冯涛和软银中国薛村禾、红杉资本沈南鹏一起位列“中国最佳创投人”榜单前三。
“其实,2013年以后我们投资的项目就非常少了,我个人主要从事一些天使投资作为尝试,未来也是先观望一段时间。”冯涛认为,真正好的投资可能会出现在2019下半年,自己要做的就是在与时俱进中做好准备。
(作者系人民创投 黄盛)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