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在股市表现不佳的情况下,ETF份额不减反增,比年初时增幅达165%,造成这种分化的原因是什么呢?
图片来源:摄图网
不管怎么说,现在还是有一些资金主动进入ETF,但这明显不是趋势性的现象。
这三年多来,沪深股市表现黯淡,各大指数普遍回落,不少投资者亏损累累。有统计显示,不论是公募还是私募的,2018年股票型基金无一取得正收益,因业绩惨淡被迫清盘的也不在少数。
尽管如此,ETF还是出现了净申购现象,并且规模还不算小,其中最典型的是华夏上证50ETF,其份额超过了500亿份。就全市场而言,目前各类ETF的份额是2205亿份,这比年初的831亿份要增加165%。在股市处于严冬之际,有这么多的资金涌入ETF,显然是个很值得研究的现象。
有人把这种状况的出现看作是牛市将要到来的信号,像华夏50ETF,现在是它第二次规模达到500亿份,前一次是在2015年的4月份,当时正是股市行情如火如荼之际。ETF作为交易所基金,其特征是被动跟踪某个指数,并且几乎是全仓位买入所跟踪指数的样本股。因此,从理论上来说,买了某个ETF,其实就相当于买了该ETF所对应的标的股票。通常只有在看好市场走势的情况下,才会出现大量资金踊跃申购ETF的状况。有意思的是,今年以来的客观现实是虽然ETF不断被净申购,但是股市却在不断下台阶。即便是上证50指数,虽然有那么多的资金进入这个最大的ETF,看似形成很大的买盘力量,但该指数今年还是下跌的。于是问题就来了:为什么现在会出现ETF的净申购?而这种净申购又为什么不能推动股市上涨呢?
其实,只要仔细分析一下,就不难发现,当下的ETF份额大增,并不是很多人理解的那样,是一种简单而又典型的外围现金流入,这里还是有很多的蹊跷。
譬如说,这几年推行国资改革,国资委行使出资人的职责,并且进行国资的整合。作为一种配合,一些基金公司发行了相应的国资改革ETF,由相应上市公司的国资股东拿出股份进行申购,这样一来虽然在市场上看到的是某个ETF获得了巨量的净申购,但因为是以股份认购的(实际上是一种换购),因此并没有真正的现金流入。这类基金的份额,今年至少增加了500亿元,尽管它们对国资改革的进行,发挥了相应的作用,但在这种情况下所出现的基金净申购,与人们是否看好后市无关,而且一般也不会在二级市场形成相应的买盘。
再譬如,这两年,特别是今年以来,股市持续低迷,个股风险加大,选择个股来抗御风险、实现收益的难度大幅度增加,这就迫使部分投资者包括机构投资者,调整思路,进行指数化投资,以平滑风险。因此,事实上也就出现了对ETF的净申购,但其资金来源则是由投资者将其它股票卖出所带来的,而这从全市场的范围来看,并不带来真正意义上的增量资金。而且由于投资者在一些原来的投资组合中,本身就包括了相应的ETF样本股,因此在这个将股票换成基金的过程中,ETF的样本股同样也会受到打压,结果ETF本身就出不了什么行情。
再譬如,现在股指期货交易已经有所松绑,利用相应的ETF现货及指数期货进行对冲交易,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于是,为了组织交易的需要,也有一些买盘介入ETF,但因为是做对冲,所以持有时间很短。而且由于存在反向交易的机会(即融券卖出),因此这也同样不会带来真正意义上的增量资金,而且由此所导致的ETF份额增加,也不具备太大的指向性意义。
当然,不管怎么说,现在还是有一些资金主动进入ETF的,但这种情况明显不是趋势性的现象。作为投资者,应该看清ETF份额增加背后的蹊跷,不要被假象所迷惑,对市场及其走势有一个清醒而完整的认识。
来源:证券时报网公众号(ID:wwwstcncom) 作者:桂浩明(申万宏源证券首席分析师)
以上内容为每经App出于传递信息的目的进行转载,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入市,风险自担。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