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聚焦三大新场景 打造享誉全球的“天府成都·文旅成华”名片

    每日经济新闻 2018-12-28 00:54

    改革开放走过40个年头,40年的实践说明,创新是改革开放的生命。

    每个时代均有属于自己的创新主题,当新经济正以不可逆转之势发展之时,场景逻辑也随之成为城市竞争的关键。

    对于每个希望抢占发展先机的城市而言,打造符合经济需求的新场景变得至关重要。这样的故事正在成都市成华区发生,创新已让这座老工业基地蜕变成文创高地,下一步,引入新场景是其转型的新目标——以人的需求为导向,成华正在探索有效途径,引进更多文化、消费、生活新场景,打破区域内部和区域间协调机制的障碍,寻求区域经济更高发展路径。

    文化新场景:构建具有“文旅成华”显示度的旅游新轴线

    “东郊记忆”的日均游客接待量2万人,2017年共吸引国内外游客810.47万人次;2018年国庆“黄金周”,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共接待游客44.31万人次……作为城市的流量聚集区,热门地点使大量资源汇聚,也让文旅成为成华区城市发展的内生逻辑。

    现在,将“文旅成华”作为定位,在“文”和“旅”上找支撑,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成华已走出了一条以文化推动城市转型之路。

    成华区发改局相关负责人指出,“文旅成华”的重要功能之一是能够推动产业结构和经济地理的重塑、促进经济的协同和融合发展,发挥文化的协同作用、挖掘产业的发展潜力,进一步整合成都甚至更广范围的资源配置。

    成华的思路是,以太古里、猛追湾、东郊记忆、青龙新街口、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为旅游轴线,整体规划精品线路和连片旅游区,打造文化体验新场景,打响熊猫星球、夜游锦江、东郊记忆三个品牌,进一步提升“天府成都·文旅成华”全球知名度。

    “关键是实现定位上的错位竞争和联合发展。比如,太古里、猛追湾可以代表‘最时尚’,东郊记忆、大熊猫基地又可以代表‘最成都’。”旅游专家、北京外国语大学文创产业研究中心旅游研究所所长刘思敏指出,“借鉴‘燕京八景’‘西湖十八景’的经验,可通过将旅游资源连点成线的方式,实现营销策略的最大化、突出城市的旅游特色,同时还能促进交通等领域的完善、提供更好的旅游体验。”

    这与成华的文化新场景思路不谋而合。目前,成华深入推进天府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利用,全力打好大熊猫文化、后工业文明“两张牌”,推动文商旅城融合发展。

    依托生态本底和熊猫IP,带有熊猫元素的城市地标不断涌现。成华持续开发富含大熊猫、川剧等地域特色元素的文旅项目和品牌活动,推进北湖熊猫国际旅游休闲区建设,打造“大熊猫基地-北湖公园”休闲旅游新场景,高标准建设熊猫星球、熊猫主题乐园、熊猫《PANDA!》秀,高品质打造大熊猫国际游学区、中法大熊猫国际社区美食小镇等文旅街区。

    厚植工业文明,工业遗址与现代艺术兼有的“东郊记忆”成为文化新地标和文产新高地。借助“国家音乐产业基地”品牌影响,打通“创、展、演”链条,东郊文创集聚区陆续引进完美世界、繁星戏剧村、亚旅传媒等领军性文创企业,相继促成西部文创之芯、中歌艺术城、华策骑士西部国际影都等重大项目签约,打造音乐节、动漫节等品牌节庆,引入大型展会、电竞赛事、时尚发布等活动。近年来,香奈儿2018早春发布会、极客公园Rebiuld2018科技商业峰会、成都·蓬皮杜:“全球都市”国际艺术双年展等数千场大小活动和展会相继举行,提升成华乃至成都的文化、旅游引力。

    此外,青龙新街口目前正以“文化为魂”推进公共空间打造,打造“青龙5811铁路印记”工坊街区,形成了一系列文创新景观。

    消费新场景:发展“夜经济”“临江经济”等新业态

    城市的发展带动了本地消费需求的上升,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方面也呈现出较大程度的提挡升级。数据显示,1990年至2017年,成华第三产业的占比从42.4%提升至81.8%。2018年1~9月,成华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31.3亿元,同比增长9.9%。

    据成华相关负责人透露,其已将2020年的发展目标定为全区GDP突破1000亿元大关,人均GDP迈上10万元台阶。这意味着,在成华,消费还蕴含着巨大的发展空间。

    四川省川塔发展总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孙雷是消费需求变化的见证者。位于猛追湾的“成都339”在十余年的发展过程中,曾一度遭遇困境,据孙雷回忆,2015年,“成都339”商店开店率甚至不到40%。

    对消费新场景的不断探索,正是“成都339”打破瓶颈的关键。据孙雷介绍,SPACE等酒吧入驻带动了整个商业体特质的改变,他们据此进行了一轮调整梳理,引进更多配合夜间经济所需的餐饮店等,打造“时尚夜消费”的标签。如今,它已从曾经的默默无闻发展为成都夜间消费的标志。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由城市打造的新场景,打开了创新的另一扇门,更多业态得以展开新的探索。

    在“成都339”一侧,锦江穿城而过,沿岸打围意味着锦江绿道的修建已有了具体的时间表。孙雷称,“临江经济”被纳入339发展的规划当中,在绿道修建完成后,更多流量将能够沿着锦江进入。她注意到,成都正在打造“夜游锦江”这一休闲旅游新名片,其“夜经济”业态刚好能够与之契合。

    在北京联合大学在线旅游研究中心主任杨彦锋看来,夜游经济在丰富城市功能、拓展城市游憩中心功能区等方面,具有重要的补充功能,在景观构建与产业引进两方面综合施力后,能够打造出一个有机的夜游经济带。

    成华区相关负责人介绍,现在,成华正以IP经济、夜间经济、二次元经济、美食经济、时尚经济为特色,塑造现代文旅产业发展体系。此外,成华还在瞄准世界旅游名城和国际美食之都建设,打造全域旅游场景,塑造熊猫、美食、休闲、绿道等旅游品牌,打造熊猫都市乐园、夜游锦江、寻香街等旅游新名片,构建多维度多层次的泛旅游产业格局。

    生活新场景:创新社区综合体运营新模式

    随着“文旅成华”将城市发展从工业逻辑回归人本逻辑,新经济企业、优质要素亦加速涌入成华。其中,人才集聚,也推进“文旅”进一步发展。据统计,2017年,成华新增创新创业人才5700余名,工业智能制造人才1100名,落户的“蓉漂”青年5600名。

    面对这些高素质人才,真正留住人才、将人才转化成城市发展的新动能,将是成华下一步着力的关键。

    成华创新社区综合体运营新模式,通过打造生活新场景满足其各方面的需求。

    以和美社区为例。在学习上海等城市的社区打造后,和美社区将党群综合服务中心和文化活动中心进行了一次大变革——在社区配套公建中,借用“共享办公空间”的理念重新布置,并率先引进了创女时代和云上田园等社会企业,借市场经验之力推动社区转型。据街道党政办副主任孙玲介绍,促使他们采取此行动的一个原因是,社区内8万居民中,大部分为新迁入居民,对高端生活服务的要求较高。

    在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社会研究所所长、研究员黄进看来,下沉到社区的服务越来越多,居民不断增加的需求也在向着信息化、多元化、专业化迈进,传统的社区治理与服务模式已无法实现这些功能。引进专业的社会企业将是社区发展的方向。

    去年3月起,成华区实施智慧街区试点工作,探索社区现代化的新思路。继“青龙新街口”和“守望新鸿”智慧社区成果初显后,昭青社区的“文韵昭青·邻里驿站”按照民政部社区公共服务大数据应用打造“家门口服务站”。“邻里驿站”设置有社区会客厅、健康小屋、社区E生活等智慧化服务功能区。据青龙街道办事处副主任王光英介绍,采取“社会化公司+社会组织+社区基金”EPC模式打造,构建以公共服务、便民利民服务、社区商业服务等为主要内容的全域社区服务体系,既减轻了社区运行成本,还为企业面对面与居民互动创造了条件,同时也为社区基金开源节流……带着大数据味道富有新意的项目进入社区,成为社区服务的新空间,社区治理的粘合剂,也让社区资源得到有效配置。

    打破传统社区形态,打造生活新场景,成华还有更多探索。

    京东7FRESH西南总部正式落户成华区,为打造无界零售样板而成立,通过“线上+线下”场景融合、“超市+餐饮”新兴复合零售业态,促进成都生活服务、智能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升级发展。阿里盒马鲜生、绿地的G-super超市、华润OLE精品超市……越来越多的品质生活服务业也在成华区聚集,为成华区采取EPC新理念打造智慧社区,构建线上线下良性互动服务联盟创造了新的条件。

    建设高品质美丽宜居公园城区,成华区经升级改造,提升熊猫大道、新华公园、沙河城市公园绿化和品质,为居民带来更多生活新场景,进一步推动“人、城、境、业”和谐统一。

    正如《全球城市史》作者乔尔·科特金所说:“哪里更宜居,知识分子就选择在哪里居住,知识分子选择在哪里居住,人类的智慧就在哪里聚集,人类的智慧在哪里聚集,最终人类的财富也会在哪里聚集。”

    “下一步,我们还将结合‘文旅成华’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外延,聚焦高品质和谐宜居生活社区和生活体验型都市商圈建设,吸引各要素聚集,做强城市经济,提升业态附加值和竞争力。”成华区相关负责人如是说。文/杨弃非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中证协召开第一次行业首席经济学家例会 专家建议加快推进科创板落地

    下一篇

    中弘退“末日”盘中一度涨停 4600万元狂买究竟为了啥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