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个税专项附加扣除咋操作?1月初发工资可2月申报补扣 留存资料不需提交税务机关

    每日经济新闻 2018-12-24 22:11

    刘丽坚介绍,纳税人只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申报相关信息就能享受扣除。如果纳税人愿意将自己的相关信息提供给单位,单位在每个月发放工资时,就可根据个人申报情况进行扣除。

    每经记者 张钟尹    每经编辑 陈星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新的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和《专项附加扣除暂行办法》自明年1月1日起实施,距现在只剩一周时间。1月初就发当月工资的员工能享受扣除吗?以往的年终奖优惠政策会有哪些调整?留存的资料需要提交吗……

    对于这些大家关心的问题,12月24日,国新办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财政部副部长程丽华和税务总局总审计师刘丽坚一一进行了解答。

    1月初发工资能享受扣除吗?

    距离1月1日只有一个星期了,1月初马上就要发当月工资的单位,员工能否享受专项扣除?

    刘丽坚表示,如果纳税人领取1月份工资前忘记申报或者申报晚了,比如现在有一些“上发薪”的单位,因为距离1月1日没几天了,来不及申报怎么办,可以在2月或者以后月份申报后,一次性补扣享受;一次性补扣不完的,还可以在以后月份工资中继续补扣。如果纳税人在年度中未申报扣除,或者申报晚了到年底仍补扣不完的,可以在第二年汇算清缴时向税务机关申请退税,各级税务部门将提供便捷、高效、安全的退税服务。

    刘丽坚介绍,纳税人只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申报相关信息就能享受扣除。如果纳税人愿意将自己的相关信息提供给单位,单位在每个月发放工资时,就可根据个人申报情况进行扣除。也可以在第二年汇算清缴时,自行到税务机关申报信息办理扣除。

    年终奖怎么办?

    新的个税法和条例实施后,现行的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比如年终奖将做出怎样的调整?

    程丽华表示,为了确保新税法顺利平稳实施,稳定社会预期,个人所得税法修改后将总体上平移现行有效的优惠政策,并根据税法的修改情况对几项优惠政策作相应调整和衔接安排,目前正在依法履行相关程序。

    目前年终奖的个税计算方法是2005年确定的,根据《关于调整个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等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方法问题的通知》,先将雇员当月内取得的全年一次性奖金,除以12个月,按其商数确定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雇员当月工资薪金所得高于(或等于)税法规定的费用扣除额的,适用公式(一)为:应纳税额=雇员当月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如果雇员当月工资薪金所得低于税法规定的费用扣除额的,适用公式(二)为:应纳税额=(雇员当月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雇员当月工资薪金所得与费用扣除额的差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专项附加扣除怎么办理?

    纳税人享受6项专项附加扣除怎么办理?刘丽坚归纳起来分三步:一是对条件,二是报信息,三是留资料。

    刘丽坚解释,对条件,就是将自己的个人情况与6项专项附加扣除的条件对照一下,看看自己是否符合扣除的条件,符合几项,比如子女是否处于受教育阶段,老人是否已经达到60岁,在自己工作的城市有没有贷款买房或者租房等。

    第二步为报信息,刘丽坚介绍,无论是选择在扣缴单位发工资时享受扣除,还是选择在次年自行向税务机关办理汇算清缴申报时扣除,都仅需填写并报送专项附加扣除相关信息即可。具体填报方式有四种:一是下载手机APP“个人所得税”填写,二是登录各省电子税务局网站填写,三是填写电子信息表,四是填写纸质信息表。电子和纸质信息表都可以在税务局网站上下载。

    其中,选择在扣缴单位办理扣除的,可以直接将纸质或者电子表提交给扣缴单位财务或者人力资源部门,也可以通过手机APP或网页填写后选择推送给扣缴单位,还可以直接向税务机关申报,在第二年汇算清缴时将有关信息提供给税务机关后办理退税。

    要留哪些资料?

    不少人非常关心要留存哪些资料才能享受扣除。

    刘丽坚表示,专扣办法中规定了部分扣除项目需要纳税人留存必备资料,这个主要是为了界定好征纳双方的法律责任,倡导大家共同维护诚信社会。

    大家可能会有疑问,不是说可以通过部门信息共享来校验吗?为什么还要每个人留存资料呢?刘丽坚解释,主要是因为,专项附加扣除政策在我国还是首次实施,各方信息共享还需要一个逐步健全完善的过程。

    刘丽坚强调,第一,留存资料不需要提交,申报时既不需要给税务机关,也不需要给扣缴单位。第二,并不是所有项目都需要留存资料,比如子女在境内接受教育的,因为教育部门的信息比较全面,所以大家不用留资料。第三,留存资料多数都是在发生相关事项时产生的,不需要大家再额外单独准备资料,比如住房贷款合同,申请房贷时肯定人人都要签的,即使税务局不要求,大家也需要自己留着。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银亿股份资金困境:业绩下滑 债券未能如期偿付

    下一篇

    审计署:各地已整改近3000亿元问题金额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