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ofo和戴威的至暗时刻:收法院“限制消费令”,还有1000万人等着退押金

    每日经济新闻 2018-12-20 17:50

    12月4日,法院对东峡大通(北京)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作出了“限制消费令”。目前排队等ofo退押金的用户数已经超过1000万,身陷资金困境的ofo未来将骑向何方?

    根据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披露的信息,12月4日,法院对东峡大通(北京)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作出了“限制消费令”,该公司和戴威不得选择飞机、列车软卧、轮船二等以上舱位;不能在星级宾馆等场合消费,不能买房买车旅游等。

    连日来,围绕着ofo发生的故事层出不穷。先是有网友声称自己假装外国人,给ofo写邮件,成功退回了迟迟拿不到手的押金,然后位于中关村的ofo总部被现场办理退押金的用户团团围住,百米长队浩浩荡荡。而选择线上退押金的人,现在只能拿到1000多万的等待退押金的号码牌。虽然戴威昨天发了公开信,声称要“为我们欠着的每一分钱负责”,但能否退到押金、何时能退到,所有人心里都没底。

    ofo门前千万用户排队等押金

    “您当前已排到第10749759位,排队退款期间可正常用车。”12月19日,一名媒体人在朋友圈晒出ofo退款系统截图,他还是很惊讶于这一千多万名用户的后知后觉,毕竟关于ofo的资金困难消息已经数次被曝光过。

    如果以每人99元押金计算,ofo需要退还的资金缺口已经超过10亿元。连日来,在ofo位于北京中关村互联网金融中心的总部,聚集了大量前来办理退押金的用户,现场排起长龙。这对于该公司来说,无疑是不能承受之重。

    “现场退押金情况和线上退押金并无区别。现场并不能直接退押金,用户需填写一张表,包括身份证与手机号码等信息,ofo承诺1-3个工作日退还押金。”ofo公司相关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回应称。

    但是,其承诺的1-3个工作日退款并没能执行。此外,ofo公司原CPO(首席产品官)陈为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已经于今年7月离职,美国市场的运营情况并不清楚。这意味着,ofo的海外业务已基本停摆,其陆续从印度、以色列、中东、澳大利亚、德国、西班牙、英国、韩国、日本等多个海外市场撤出。

    ofo创始人戴威发全员信:为欠的每一分钱负责,勇敢活下去

    随着退押金事件的舆论声愈来愈大,12月19日傍晚,戴威终于发声。

    在这封内部信中,他写道:“大家这几天都经历着巨大的煎熬和压力,我也在痛苦和绝望中坚持着。由于从去年底到今年初没能够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做出正确的判断,公司今年一整年都背负着巨大的现金流压力。退还用户押金、支付供应商的欠款、维持公司的运营,1块钱要掰成3块钱花。”戴威表示,自己也想到过走破产的道路。

    “我告诉自己,也告诉每一位ofo人,活着才有希望,再大的压力我们也要扛着,再大的困难我们也要想办法克服。”

    以下是ofo创始人戴威的全员信全文:

    各位ofo人:

    大家好。相信无论你们是在总部还是在全国各个城市,这几天都经历着巨大的煎熬和压力,我与大家一样,在痛苦和绝望中坚持着。

    由于从去年底到今年初没能够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做出正确的判断,公司今年一整年都背负着巨大的现金流压力。退还用户押金、支付供应商的欠款、维持公司的运营,1块钱要掰成3块钱花。

    近半年来,来自现金流和媒体的压力,让我们力不从心,尤其是公司全力寻找融资而无果后,我无数次想过把运营资金全砍掉,用来退还部分用户押金和供应商欠款,甚至是解散公司、申请破产,这样大家就不用继续承担这么大的压力了。

    但每当我产生这样念头的时候,我总能看到路上一个又一个用户,或许是骑着小黄车赶去上班、或许是推着小黄车乘放重物,再想到每天我们还依然为好几百万用户提供着服务,我告诉自己,也告诉每一位ofo人,活着才有希望,再大的压力我们也要扛着,再大的困难我们也要想办法克服。

    非常非常感恩仍然坚持在公司的各位兄弟姐妹,我难以想象和体会你们在今年承受了多大的压力、克服了多大的困难。我没有机会和你们一一相识和了解,但我内心充满着感恩和骄傲,是大家用自己生命的热情和敬业在维

    着单车的运营,为用户能多骑到一辆车、能多一天骑到车而拼命。

    也同样感恩已经离职或是将要离职的各位同学,你们每一位都用自己的感情和力量撑起过ofo年轻却沉重的身躯,我没有机会和你们一一告别,但我内心充满信心,有一天你们定会归来,因为ofo的生命和血液里有大家的参和存在。

    最后,我希望每一位ofo人都能认同并坚定信念:不逃避,勇敢活下去,为我们欠着的每一分钱负责,为每一个支持过我们的用户负责!

    让世界没有陌生的角落,ofo人永不放弃。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人民日报评共享单车押金难退:说没挪用是撒慌 包容不等于纵容

    人民日报12月20日发表评论称,你提供车,我押点钱,缴纳押金本不是问题,这样的信用关系小孩子也能理解。从资源共享角度看,一辆车能对应更多人,不仅不是坏事反而就是初衷,因为这意味着资源的高效利用;但从金融角度看,一辆车对应更多押金,意味着杠杆率升高,风险会加大。

    单车不贵、押金挺高,企业就有冲动为获取更多押金大量投放车辆。所以,回过头看,共享单车押金模式,或许一开始就值得打问号。尤其是在盈利模式不明朗的情形下,押金的诱惑就更大了。若押金能原封不动当然没问题,但潮水退去后大家已经看到:裸泳者不少。口口声声说“没用过一分钱押金”的,撒谎了。挪用,成了潜规则;不挪用,成了例外。

    正是因为押金背后隐藏风险,当一些共享单车平台推出全国免押时,我们举双手赞成。行业内的专家也认同,当互联网信用分与智能化管理开始筛选与约束用户,押金不是必选项。但确实有不少企业还在收取押金,普通用户难以透视企业具体经营,企业自律又沦为一句空话,怎么办?只能寄希望于法律、制度与监管。今年两会,交通部门的负责人说,已经制定了初步的针对押金和预付金的监管办法。但或许是因为随后“免押”大有推广之势,这一监管办法并没有落地,对押金的紧箍一直没有建立。

    两年多来,共享单车模式本身的红利是显而易见的,比如有效解决“最后一公里”,让城市管理者重新审视甚至调整路权分配;比如以绿色出行缓解拥堵指数,同时减少排放与污染。事实上,上千万还留着押金的用户本身就是创新成功的明证。换个角度看押金,它既是一种骑行准入,又何尝不是每个普通用户对共享经济的包容与支持?

    但包容并不等于纵容。诚实守信、用户至上,这些原则不因“互联网+”而改变。无论是传统经济还是新经济,真正的成功,都要在更长周期中检验。事实上,1000万人扫码骑车的场面有多喜人,1000万人集体挤兑押金的场景就有多可怕。这可能成为压垮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也会溅起伤及无辜企业的火花,更会挫伤人们对于共享经济的信心。

    这两年,共享骑行企业确实引来了很多关注,有时也会想:这是不是一种过度的不必要的关注?或许也不是。因为比起普通企业,共享行业的公共性更强,从一开始将道路当做舞台。它不仅是企业层面的创新,也是城市治理层面的试验,是重新审视交通方式、提高资源利用率的社会实验。它的成果在爆发式外溢,但许多成本从一开始也是全社会共担的。换句话说,像共享单车这样的创新,是付出了不小社会成本的难得的成果。无论是批评用户乱停放来维护社会文明,还是关注企业“退款门”来捍卫商业文明,都是为了让创新行稳致远。

    但就眼下的情况看,无论是用户层还是企业层,我们离真正成熟的共享经济发展还有不小的距离。大概共享本来就不容易。有学者说:“分享原来属于道德情操的范围。不过现在人们搞分享经济,明明是冲着致富去的。道德情操和国民财富这两件事,单独来看都不奇怪。怪就怪在,分享经济要求通过道德情操,去实现国民财富。相当于把斯密主张利他的《道德情操论》和主张利己的《国富论》,合并成一本书。”这位学者的原意在于肯定分享经济变革了传统经济学。现在来看,有“致富”的冲动并不难,要保持“道德情操”还挺难。这正是:

    把好规则龙头,骑时才能轻松。

    每日经济新闻综合全天候科技、21世纪经济报道、公开消息、人民日报。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非美货币全线上扬 欧元触及一个月高点

    下一篇

    杭州今年卖地收入超越北上广深 登顶全国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