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圳,有这样两尊雕塑:一尊是位于深圳市政府门前的铜雕“拓荒牛”,埋头奋蹄的形象充满力量;一尊是位于深圳博物馆老馆前的雕塑“闯”,健硕的巨人正张开双臂用力撑开大门。从“拓荒牛”到“闯”,两尊雕塑相互呼应,映照着深圳敢闯敢试、敢为人先、拼搏进取的城市气质。
从默默无闻的小渔村到拥有千万人口的现代化大都市,创造“深圳奇迹”的,正是特区一代代拓荒者、闯关者、先行者。而从深圳“拓荒牛”创造“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到“十万人才下海南”揭开海南跨越式发展的新篇章,再到新时代建设者112天高标准建设完成雄安市民服务中心、树立起令人赞叹的“雄安质量”……一个个改革开放地标的崛起,同样源自无数改革者和建设者的开拓进取、接续奋斗。
40年来,一批又一批改革者在各自领域奋勇争先、攻坚克难,共同书写了激动人心的“中国奇迹”。从敢为天下先的小岗村“大包干”带头人,到“剪开企业改革帷幕”的步鑫生;从我国人造卫星技术和深空探测技术的开拓者孙家栋,到创立超级杂交水稻技术体系的袁隆平;从7次刷新集装箱装卸世界纪录的许振超,到率先开启中国特色“社区建设”探索之路的茅永红……细览近日公示的100名改革开放杰出贡献拟表彰对象事迹,一种感受分外强烈:无论来自哪个年代、身处何种领域,那种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创新进取、追求卓越的精气神,是改革者身上鲜明的集体标识。面向未来,如何赓续这样的开拓精神,为深化改革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是需要我们回答的一个命题。
今日之改革,早已不似40年前。然而,改革经验的积累、物质条件的改善,并不意味着拓荒精神已经过时。面对利益固化的藩篱,我们能否保持“再深的水也要蹚”的勇毅?随着改革在一些领域突入“无人区”,我们如何开掘新的疆界?当前,改革又到了一个新的历史关头,推进改革的复杂程度、敏感程度、艰巨程度不亚于40年前。只有时刻保持改革的精神、改革的气魄,勇当新时代改革“拓荒牛”,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才能不断形成新经验、集聚新智慧、贡献新方案。
上世纪90年代,时任中国扶贫基金会会长的项南为一本书作序,点赞拓荒者:“漳浦县那位因开拓而闻名的县领导,在他调离漳浦多年之后,仍然在人大代表选举中,获得最高的选票,这就是人民对拓荒者的最大信任。”前不久,一位企业家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敢闯敢试、敢为人先、艰苦奋斗’,深圳的拓荒牛精神给了我憧憬与力量。”正如他们所言,永不松懈、永远奋斗的拓荒精神,正是激励人们干事创业、实现梦想的强大动力,值得所有人赓续传承。
因循守旧没有出路,畏缩不前坐失良机。让我们像“拓荒牛”那样,砥砺于万千荆棘中杀出血路的勇气、从无到有开天辟地的魄力、不畏险阻矢志奋斗的定力,笃定信心推动改革开放再出发。
张凡《人民日报》(2018年12月13日0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