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场是追赶、发展与改革的30年,下半场是创新、变革和引领的10年。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每经记者 李卓 实习记者 陈克远 实习编辑 王丽娜
改革开放40年间,我国商贸流通业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起步阶段的计划经济体制,到此后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到“入世”以后的各种模式创新和机制创新,中国经济的运行轨迹一路向前。
在我国众多的商贸流通形式创新中,电子商务作为其中之一,于20世纪末起步,仅用20年时间,不仅表现出了勃勃生机,更是成为当下促进我国经济创新发展的重要驱动。
什么样的市场环境孕育了中国的电子商务?电子商务的发展为我国改革开放事业做出了哪些贡献?未来电子商务又将走向何方?针对这些问题,《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专访了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副教授王强。
正值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王强作为主笔撰写了《中国商贸流通业改革开放40周年发展报告》,该报告以中国商业联合会和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名义联合向全社会发布,全文约2.2万字;在国务院办公厅于2016年11月印发的《关于推动实体零售创新转型的意见》起草阶段,王强参与并组织了文件发布前的专家研讨会;而其个人对于电子商务的关注,更是在其于中国人民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商学院前身)攻读博士学位的1999年,处于第一轮互联网热潮阶段。此外,自2009年起,王强每年都会出版一份《中国零售业发展监测与分析报告》,目前该报告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作为改革开放40年商贸流通业变化的见证者与研究者,王强告诉记者,改革开放40年间的商贸流通业发展,可以按时间分为前30年的上半场和后10年的下半场。上半场是追赶、发展与改革的30年,下半场是创新、变革和引领的10年。而电子商务在下半场当中,不仅让中国走在了世界前列,更是带动了我国流通、物流、商业技术等产业的发展。
奋起直追的30年 孕育电子商务成长的土壤
尽管电子商务不是中国的原生技术,但不可否认的是,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电子商务最发达的国家。
纵观改革开放40年间我国商贸流通业的发展,电子商务的萌芽是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第一轮发展高潮在1999-2001年期间,而其真正表现出对我国经济发展强效助推作用,可能还要算到最近的10年当中。但值得注意的是,正是因为有了改革开放前30年的成果作为基础,由此才有了后10年电子商务的大发展。
王强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改革开放的前30年,是追赶、发展与改革的30年。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曾说过:“我们要赶上时代,这是改革要达到的目的。”可以看到的是,中国的商贸流通业走过了1978-2008年的前30年间的4个阶段,和2008-2018年的后十年的第5个阶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总结改革开放40年内的成就,聚焦商贸流通业可以用四个突破、四个创新、十大转变来形容。”王强表示,所谓的四个突破是指,突破以管制式分配为主要形式的产品流通体制,突破“重生产、轻流通”的理论认识误区,突破狭隘的供给性的、产品性的有形市场观念,突破体制约束,解放思想,实现法无禁止即可为。而四个创新在于,流通理论创新,流通管理体制创新,和以商品交易市场、批发市场、工业品市场、农贸市场以及商业经营连锁化为代表的流通制度创新,以信息技术变革所推动的新商业革命为代表的互联网流通应用创新。
“将上述创新与突破具体落实到中国市场和流通上,就可以看到中国商业实现了十大转变。”王强举例说,就经济体制而言,早年我国流通领域的主体曾是“国合商业一统天下”,但如今已经是各种经济体制百花齐放,同时商业业态也变得更加现代、多元。而不仅是在商贸流通行业内部,对于消费者来说,也极大地满足了老百姓日趋多样的消费需求。
显而易见的而是,上述改革开放成果为此后电子商务的发展培育了良好的市场环境。而不仅如此,再从技术、设备等方面来看,在改革开放前30年的砥砺前行中,同样为此后电子商务的发展提前备好了趁手的工具。
“改革之初的百货店里,销售员传递购物小票和钱款,还是用夹子从钢丝上甩过去,等到了20世纪80、90年代,就开始引进国外的一些技术,比如POS机等,这是电子商务基础设施的前身。”王强表示,从初期的购买设施设备、引进技术,尝试学习和消化,到技术运用成熟规范,并融合进购销调存的全过程,再到后续建立国内自主的流通、零售以及物流设施设备和装备产业,我国商贸流通业逐步实现了信息化、网络化和数字化的大发展。也正式有了设备和技术的基础,在随后的电子商务和移动互联网时代,才有了我国流通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能够在世界范围内发挥引领作用的成就。
引流潮流的10年 电子商务带动配套产业腾飞
相比改革开放的前30年,2008年后的最近10年,则是创新、变革和引领的10年。尤其是电子商务领域,其成就有目共睹。
国家统计局及商务部《中国电子商务报告》数据显示,从2008年至2017年,我国电子商务交易总额从3.14万亿元增长至29.16万亿元;网上零售规模从0.13万亿元激增至7.18万亿元。也正是从2017年起,我国一举跃升为全球第一大网络零售大国。
在王强看来,电子商务的良好发展是改革开放40年的成果体现,同时两者也表现出了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他对中国的电商发展给与了这样的定位和评价:“由于中国的网络消费市场是全球最大的市场,提供了丰富的应用场景和市场空间,双创政策的驱动,进一步催生了诸如淘宝、京东及其他多种形式的零售新物种,支付宝、微信支付更是让中国提前迈入‘无现金’社会,成为了电商和移动互联背景下的流通技术、商业模式变革与创新的引领者。”
他指出,中国目前拥有全世界最大规模的互联网上网人口数量,2017年达到7.72亿人,互联网宽带接入户数2016年将近3亿户,受此推动,中国的网上零售和快递物流发展迅猛。他进一步以阿里巴巴“双11”的表现举例来说,在十一五末期(2010年),当时淘宝“双11”的成交额为9.36亿元,但在8年过后,今年的天猫“双11”成交额已经超过2135亿元。而不仅是天猫,还包括京东、苏宁、当当、唯品会、1号店等为代表的众多电商企业也都在迅速发展,成为了我国商贸流通和零售业创新的增长极。
此外,不仅是企业在销售业绩方面的表现,电子商务的发展同样带动了快递业、物流设备和技术等相关配套产业的发展。全国快递业务量在过去五年间保持了年均47.77%的高速增长,2017年达到400.6亿件,快递业务收入年均增长率36.26%,达到4957亿元。就快递业而言,王强表示,十一五末期,国家邮政局统计的快递业务量约在36.7亿件,当时的履约成本大概是24.57元/件。但到了十二五末期(2015年),我国的快递业务量达到206.7亿件,履约成本则下降到了13.41元/件,2017年进一步降低至12.37元/件,成本的下降又相应推动快递业务愈发普及,形成良性循环。同时,电子商务给快递业带来的利好,不仅在于业务量的提升,同时也促进了快递业的效率提升。
而在物流设备和技术应用方面,王强进一步表示,包括近年来企业投入研发的无人车、无人机、无人配送中心,虽然不是我国原创的技术,但是国内企业在应用中,却摸索出了适合自己的道路。此外,如GPS、RFID、无人零售等技术的普及应用,对于我国的商贸流通业发展也起到重要作用。
“从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再到当前市场对于无人零售、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探索,电子商务的发展一次次带动了我国商贸流通业基础设施和技术的升级。可以说,在这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十年时间中,特别是我国的物流技术装备市场成为世界第一大市场,且保持稳定快速增长,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一流物流装备和物流技术的竞赛场。”王强表示。
当然,看得到既往的成就,也需要不断去寻求未来的方向。正值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站在新的起点,未来的电子商务行业又将承担哪些新的使命?对此,王强认为,结合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瞻望商业发展的未来,也要从这两个关键词“不平衡不充分”和“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来出发。从这两个角度出发,其实也可以看到,目前业内诸多关于消费分层、购买力外流、城乡市场分割、消费升级降级的争论,反映的都是以商品和商业服务供给结构问题为核心的消费市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以及美好生活的消费需求没有很好满足的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王强表示,从商业流通发展和优化的角度来说,未来电子商务的发展还是需要通过模式创新和技术创新,优化各阶层、各区域、国内外商品供给结构,以及城乡商业结构等。而从消费的角度来说,需要兼顾供给侧和需求侧,通过移动互联网商务的创新,推广消费升级的新技术和新模式,找到能够满足消费者消费升级需求的方式。
此外,王强还提出,电子商务的未来发展也离不开监测调控机制、商法体系的完善和营商环境的进一步优化。特别是在诸如市场监测、数据挖掘、数据共享、公开性等工作上,还需要监管部门和社会企业能够更紧密的互动,这样大数据的采集机制才会更完善,而收集到大数据也才能真正在共享中实现价值和增值。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