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难敌滴滴,走差异化或是车企转型移动出行一条出路

    中国汽车报 2018-12-07 09:44

    2018年车市遇冷,经济周期的波动也已传导到车市,狂奔十年之久的中国汽车市场显出疲态。在我国汽车市场增速减缓的大背景下,传统汽车企业面临转型压力,纷纷布局出行市场,出行市场大战已经打响。

    图片来源:摄图网

    多家车企入局出行市场

    在广州车展前夕,大众汽车集团对外宣布集团将致力于引领塑造移动出行新时代的战略举措。在沟通会上,大众汽车集团管理董事会成员、大众汽车集团(中国)总裁兼CEO海兹曼教授表示:“大众汽车集团将一如既往,致力于在未来移动出行领域持续保持领先地位。”还展示了向移动出行服务提供者转型的重要载体、旗下的移动出行服务公司——逸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在数字化、互联互通和人工智能应用领域的进展。

    目前,已有不少大型车企在向移动出行服务领域进行转型。其中,吉利的曹操专车,首汽出行等企业已经形成一定规模;还有的仍在战略阶段,比如大众的逸驾智能,上汽集团推出的“享道出行”,以及获得中国首张外资网约车牌照的宝马出行将于12月14日起正式在成都运营的网约车业务。

    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12月,中国仅网约专车和快车用户规模已超2亿,整体增速迅猛。其中,网约车用户(不含网约出租车)规模增长了40.6%,网约出租车用户规模增长了27.5%。网约车成为越来越多的用户日常出行选择。2019年中国网约车市场的交易规模将达到3212亿元,2022年有望突破5000亿元。

    面对庞大的出行市场,车企纷纷抢占这块蛋糕,向滴滴这样的互联网出行企业发起挑战。

    目前,最具规模出行品牌是吉利集团旗下的曹操专车。曹操专车采用B2C运营模式,也是国内首家新能源汽车共享出行服务平台。据了解,曹操专车已经在全国28个城市投放超过2.9万辆纯电动汽车,拥有超过1700万注册用户,APP应用端日均活跃用户超过100万,每日实际成交单量超36万单。

    值得一提的是,曹操专车的野心不止于中国市场。2018年10月24日,戴姆勒出行服务有限责任公司与浙江吉利控股集团管理的吉利集团(新业务)有限公司宣布,双方将在华组建合资公司,提供高端专车出行服务。双方合作意图也十分明显,戴姆勒出行希望借助吉利特别是曹操专车全面介入中国出行市场,而曹操专车则可以借助戴姆勒出行的优势,加快布局全球市场。

    11月12日,上汽集团推出移动出行战略品牌“享道出行”,提供包括技术平台、运营车辆、维修保养、金融信贷、专业保险等在内的网约车业务整体解决方案。据了解,“享道出行”是一个高端商务出行服务平台,定位中高端客户群体,使用自营新能源车,11月18日已开始试运营。

    力帆汽车投资的盼达用车2015年就在重庆率先开展分时租赁业务。据报道,盼达用车是国内最大的新能源分时租赁运营商之一,目前,盼达用车投入过万辆新能源汽车,布局城市横跨东西南北,累计用户也在去年突破了210万。

    盼达用车也有着自身的特色,是行业首个实现以第三方征信授权免押金用车的共享出行平台。同时,盼达用车在广州运营的车辆采用了多家厂商不同型号的新能源车辆,并非单一的汽车品牌。

    北汽集团去年4月成立了全新的出行服务平台华夏出行,以北汽新能源汽车为基础涵盖网约车、出租车、智慧穿梭巴士、共享物流车等业务类型。华夏出行着力打造的分时租赁产品“摩范出行”,为用户提供了多种出行方式选择。

    长安汽车也推出了互联网+智能出行平台“长安出行”,开展分时租赁和长短租业务。据了解,长安出行初期在重庆市进行运营,计划今年完成1万辆车辆的投放,2020年达到40座城市、5万辆车的规模。

    长城汽车8月宣布推出出行服务品牌“欧拉出行”,也是定位互联网+新能源出行的服务平台,先期在保定市进行运营车辆的投放。

    今年国庆期间,江淮汽车也上线 “和行约车”网约车平台,采用自家生产的新能源车型,计划年内投放2000辆专车,目前已经在合肥市上线。

    德勤中国汽车行业管理咨询领导合伙人周令坤看来,车企扎堆儿布局出行,并非纯粹跟风,而是一场顺应市场的战略布局。一方面,整车企业转型出行市场,正是看重网约车版块成为眼下最接近于盈利的业务。另一方面,面对有限的网约车牌照资源,尤其是北、上、广、深这样的一线城市,只有尽早拿到网约车牌照,才能继续开展相关业务。

    难与滴滴相抗衡

    从自身来看,传统车企转型移动出行市场有着先天的优势。汽车出行领域分析师张强(化名)告诉记者,传统车企有着充足的资金和强大的产销能力,能够保重充分供给,且能够有效盘活车辆存量资源。

    业内人士表示,移动出行需要四大竞争要素:车辆、运营、体验服务、金融支持。从传统车企的角度来看,车辆和金融支持是其占据的两大重要竞争优势。与互联网出行企业竞争过程中,运营优势和体验服务似乎要处于弱势地位。

    “滴滴已经对用户形成了教育效应,人们已经习惯打开滴滴出行app,传统车企的出行公司获客成本会显著提高。其次,滴滴出行高效的运营效率,使得其在在补贴争夺战中,获得司机支持的概率会处于有利地位。”张强说道。

    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滴滴出行以14.95%牢牢占据网约车App渗透率首位,而其他网约车平台App渗透率均不到2%,难以与其抗衡。在传统车企版块,尽管曹操专车经过三年的积淀,已经成为仅次于滴滴的第二大网约车平台,但其与滴滴的实力依旧相去甚远。

    前期滴滴顺风车事件引起轩然大波,网约车的监管更是严上加严,这意味着出行企业入局门槛更高、技术要求更严、责罚标准更严格,想以较快速度抢占市场,就需要投入更多资源,转型移动出行难度将会更大。

    张强表示,传统出行企业目前基本同处起步阶段,虽然国内各大车企在出行领域的布局时间早晚不同,但是究竟谁会成为行业佼佼者,暂时还难分伯仲,目前还未能真正给企业带来实际的利润回报,大多数从事移动出行业务的企业还处于入不敷出的状态。

    走差异化市场或许是出路

    传统车企涉足移动出行领域,成立重资产的公司不可避免。不可否认,传统车企对汽车研发、制造、销售和售后的丰富经验足以让其在转型过程中获得一定的优势。再通过汽车金融的加持,可使用户能够获得更低的出行成本。

    移动出行市场需求在不断扩大,传统车企转型做移动出行服务还是拥有一定的机会。但如何创新模式,如何在滴滴等先行者打造的重重壁垒之中,打造一个全新的可盈利、可持续的发展模式是重中之重。

    汽车产品和移动出行,本质上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商业逻辑。前者的核心是为了提供环保、科技、舒适的智能交通工具,后者的核心是为了实现人与车的实时用需连接。张强说:“就好像苹果公司永远成为不了谷歌,华为也永远成为不了腾讯,是一个道理。”

    传统汽车企业的最大优势是车,而在移动出行过程中,车并不至关重要。车企还需要凭借差异化服务塑造自己的优势。无论是服务标准化、流量运营能力、资金实力、用户规模、生态能力上,一般企业都难以跟随和复制滴滴。惟有在区域市场或者细分场景如景区、上下班、上下学等市场精耕细作,在包括车辆设计、数字化内容、个性化服务在内的乘坐体验等角度上寻求差异化,才能争取更大的发展空间。

    上一篇

    5G板块集体走强,铭普光磁涨停

    下一篇

    焦煤期货主力合约涨超2% 创逾一年新高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