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的魅力有多大?对于有些人来说,是通往奇遇人生道路的钥匙。康可米,一个美国姑娘,汉语的传承之桥“孔子学院”带给了她一场奇遇之旅。
12月4日,第十三届孔子学院大会在成都正式拉开帷幕,来自150多个国家的大学校长,孔子学院(课堂)代表,以及国内有关国家部委、地方教育主管部门、中方承办高校代表等1500多人齐聚一堂,围绕“改革创新促发展,携手同心创未来”的主题,为中国与世界的友好交流献计献策。
每经记者 余佩颖 每经编辑 张杨运
有人连接跳动的音符唱一首人生,有人将看到的世界画成一幅画,通往奇遇人生的道路总是多样的。对于12岁的康可米,这位在美国圣地亚哥州立大学孔子学院学习汉语的小女孩而言,语言正是开启她通往奇遇人生道路的那把钥匙。这一次,康可米的奇遇之旅来到了成都。
12月4日,第十三届孔子学院大会在成都正式拉开帷幕,来自150多个国家的大学校长,孔子学院(课堂)代表,以及国内有关国家部委、地方教育主管部门、中方承办高校代表等1500多人齐聚一堂,围绕“改革创新促发展,携手同心创未来”的主题,为中国与世界的友好交流献计献策。
作为此次大会上年纪最小的发言嘉宾,康可米讲道,“孔院是一个大家庭,我们每一个人都在这个家庭里不断成长,能认识新朋友,学到新知识”。
美国圣地亚哥州立大学孔子学院下设孔子课堂学生、“孔子学院校友中国行”团组成员 康可米(Kamila Carter)每经记者 张建 摄
康可米出身在一个聋人家庭,为了和父母交流,小小年纪的她已经能够流利使用两种手语。她会用西语手语和妈妈聊天,用美语手语和爸爸沟通,而在加入孔子学院学习汉语之后,她现在还在学习中文手语。
这个12岁的女孩是一个语言小天才,除了3种手语之外,她会和祖母朱迪讲英语,和墨西哥洛斯莫奇斯市的外祖父母讲西语。在康可米小学五年级那一年,她还获得了“汉语桥”竞赛的冠军。
大会开幕式上,尽管台下高朋满座,康可米却毫不怯场,自信地用中文流利地讲道,“我的爸爸和妈妈都是聋人,听不见,所以需要用手语进行交流。在这样的环境里,我特别能体会到语言的重要。我是幸运的,因为从小爸爸妈妈就鼓励我学习各种语言,如英语、西班牙语、英文手语等;我是幸运的,因为有了孔院,我也能开始学习中文和中文手语“。
学习不同的语言,了解不同的文化,和不同的人交流,语言就如一叶扁舟,载着康可米从大洋的一端来到另一端,载着她游走浸润在多样的文化中。尽管她才12岁,她却已经比大多数同龄的孩子更多地体验了人生的奇遇。
“父母失聪,学习手语可以了解他们的世界;学习西班牙语,又可以了解世界的一部分,而学习汉语又可以了解世界的另一部分”,这个12岁的小女孩向记者说道。
当被问到同学们知道她在孔子学院学习汉语后,都如何反应时,康可米略带激动地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我的朋友都觉得这很酷,我想他们很多人可能知道汉语,但是却并不了解中国文化”。当谈起梦想,康可米说无论做什么,她都会为中美之间的交流献出自己的力量,让更多人了解汉语了解中国。
康可米(Kamila Carter)每经记者 张建 摄
着一身红色旗袍,亭亭玉立,康可米在大会现场的书法教室写下“持之以恒”四个汉字,人生往往坚持才能看见风雨过后的彩虹。
6岁那年,康可米的父母了解到加州湖滨的河景小学能够提供汉语沉浸式课程,父母带着她前往,那段路程就是一次通往东方文化的奇遇之旅。“当我生平第一次听人说汉语时,我倍感震撼”,康可米说,正是在那的孔子学院她第一次听到了汉语。
三年级时,康可米通过圣地亚哥州立大学孔子学院第一次参加了“汉语桥”比赛,然而那个时候她并未获胜。一路跌跌撞撞,她都持之以恒,两年后康可米又一次得到了参加“汉语桥”竞赛的机会,这一次她用中文手语表演了《感恩的心》,大获满堂彩,拿下冠军,她激动地说,“这可能是我人生中最大的惊喜了”。
康可米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孔子学院学习给了我很多机会去做许多事情,它让我意识到了沟通的重要性。”
在孔子学院,康可米学会了讲中文,不止如此,圣地亚哥州立大学孔子学院还资助了康可米的第一次中国语言文化之行,带她游略中国河山体验中国文化。这个夏天,她登上了万里长城,住进了临沂的中国家庭。
孔子学院也一直守护着这个小女孩的快乐,“孔子学院的老师们一直鼓励我不怕困难,勇敢快乐地迎接每一天。我也看到许多人从孔子学院获得无私的帮助,其中不少和我的父母一样有着这样和那样的困难”,康可米在会上向所有来宾分享道。
这趟成都之行还未结束,康可米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与父母分享,“我这次旅行结束之后,一定会有很多很多故事和爸爸妈妈说,他们一定会非常开心。我期待看到他们美丽的笑容,因为那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事情”,站在台上,这个12岁的女孩洋溢着无比快乐的笑容。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