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纯医药医疗领域二级市场私募基金,森瑞投资对行业颇有发言权。董事长林存在专访中谈到一个“重医轻药”的概念,他认为:因为创新药研发还需要很长的过程,而且仿制药又处于一个降价的大环境里,所以我们对药品的配置不高,但是整个医疗器械、医疗服务投得多。
每经记者 刘玲 每经编辑 文多
森瑞投资董事长林存 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2007年,拥有十多年股票投资经验的林存创办了深圳市森瑞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森瑞投资)。在公司成立之初,林存就树立了价值投资理念,森瑞投资的目光也聚焦在了医药医疗产业。从2016年起,森瑞投资更是直接转型成纯医药医疗领域的二级市场私募基金。
据了解,近十年来,森瑞投资的产品累计收益率超过30倍,且在医药行业基金排名里名列前茅。在由每日经济新闻主办的“2018中国医药资本论坛”召开之际,记者专访了森瑞投资董事长林存,深入了解其二十多年的投资、创业经历,成功穿越“牛熊”的投资逻辑以及对中国医药大健康产业未来发展的独特见解。
NBD:你1991年开始做股票投资,97年后进入君安证券,十年后(2007年)创立了森瑞投资,能否谈谈当时是一个什么样的契机和原因,让你创立了这家公司?
林存:那个时候我们在君安证券做研究,可是研究工作,无论你是用嘴说出来,还是用报告写出来,客户的理解效率并不高。只有亲自去做,才能把自己的想法更好地体现出来,客户也能够真正跟得上,所以我觉得动嘴动笔不如自己做私募基金,这样更能实现价值。我们从2001年左右就开始进入投资理财行业,但是那个时候还不存在私募基金,所以到2007年才注册森瑞投资。
NBD:A股市场中,新概念、新热点不断涌现,你为什么会一直在坚定地投资医药健康产业呢?
林存:2007、2008年的金融海啸,让我们深刻地认识到,中国的很多周期性行业,或者说制造业还面临着很多的不确定性和波动性。而我们观察到医药医疗行业对经济环境不敏感,能够出现长期的复利增长,特别是那些研发能力领先、产品质量优秀的公司,呈现出越做越大的趋势。
再加上现在开始进入老龄化的加速阶段,大病高发。我们认为,在医药医疗行业进行长期的投资,可以获得超常规的回报,所以我们从2010年以后就不断地加码研究医药,直到2016年,我们对外宣称,森瑞投资已经是纯医药行业的私募基金了。
NBD:从你多年对医药大健康行业的研究来看,中国的医药行业有几个大的趋势?
林存:第一,中国医药行业正在向寡头格局不断靠拢或者说形成这种趋势。小的医药公司在竞争上处于劣势,因为很多产品(需要的)研发投入巨大,加上品牌的信任度等等都对小公司不利;相反,大公司不仅研发规模更大,资金充沛,而且抗风险能力强。如果一个创新药需要6到8年的开发,又需要收益资金的话,很多小企业最终都可能被拖垮,而大企业就能够在长期竞争中不断形成优势。
第二个趋势就是,中国的医药研发正迅速地追赶国际上的先进同行。例如,美国强生的市值达到3500亿元,折合人民币约2万亿,而我国的医药龙头恒瑞医药只有2500亿元市值。但是随着研发的不断深入、人才的引入以及一级市场各种创投资金的不断投入,我觉得未来几年我国医药研发水平一定会不断地进步,不断推出很多自己首创的产品。
NBD:从行业来看,你认为今年我国医药健康行业有哪些热点?行业内有哪些值得关注的点?
林存:实际上整个医药产业都有很多亮点,例如医疗器械、诊断、试剂耗材、基因检测等领域发展都非常快。今年的一部电影引发了大众对抗癌药的关注,实际上体现的是中国医药工业的短板,那么我们就应该在这方面奋起直追,其实不仅是药厂在努力,政府也在努力。所以,可以看到社保支付的覆盖面不断地扩大,保障范围也在不断加强,这同样也给很多医药产品带来了发展的机遇。
生物医药的话,我们目前关注疫苗、血制品、胰岛素、成长激素等,这几个产业的发展都特别好,毛利率平均都在90%以上。
NBD:你认为,国家在资本市场政策方面对生物医药企业有哪些影响?
林存:生物科技企业上市已经有很多利好的政策,在近两年A股市场大扩容的背景下,我们注意到一个现象,医药板块新上市的股票占新股比例为15%;再加上港交所允许未盈利或无营收的生物科技企业赴港上市……大量的创新医药公司有了在香港上市的机会。
林存拥有十多年股票投资经验 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NBD:你如何看待我国医药创新方面的行业现状?以及医药创新未来的发展?
林存:正如前面所说,从大环境来看,整个资本市场都非常欢迎医药股。而在一级市场,很多医药项目往往刚进入一期、二期临床,估值就非常高了,所以整个医药领域不缺热点、不缺钱。在创新药方面,的确许多研发都还在路上,但追赶得很快,我国目前的创新药立项有500项以上,我估计从2019、2020年以后就会陆续开花结果。
NBD:公司目前投资了哪些细分行业或公司,投资逻辑是什么?
林存:因为创新药毕竟还在路上,投资风险大、资金消耗也大,所以我们公司更加主张做创新药的“卖水者”。我们现在认为CRO(新药研发合同外包服务机构)行业的增长才最靠谱,利润来得最快。整个CRO板块现在都增长得非常靓丽。所以,在创新药领域的投资,我们主张先对药进行观察和跟踪,要投先投为创新药“卖水”的CRO领域。
其次,我们还有一个想法就是“重医轻药”。因为创新药研发还需要很长的过程,而且仿制药又处于一个降价的大环境里,所以我们对药品的配置不高,但是整个医疗器械、医疗服务投得多,在2019年的投资上我们会更关注确定性高的领域。在“2018中国医药资本论坛”上,我重点提出了“重医轻药”的概念。
NBD:近5年印象比较深刻的投资案例是?
林存:近5年来看,应该是迪安诊断。迪安诊断是个典型的医疗服务商,为医院进行代理检验服务的公司,我们投了他5年的时间,头三年收益翻了整整17倍,但是后来因为竞争、政策等问题,它的业务增长开始明显放缓,股价又出现下跌,最后我们只赚了5倍出局。这个项目虽然对我们来讲存有很大的遗憾,但是从各个方面也丰富了我们的投资知识,增加了一些投资的经验。
NBD:从迪安诊断这个投资案例来看,公司总结了哪些投资的经验呢?
林存:投资的经验有两点,第一,在选择品种的时候,要把投资的逻辑想得更长一点,可能三年时间都不能够证明你就是对的,即使这三年可能业务发展很好,但作为私募基金,应该要把企业更长的周期看明白,才会避免中途发生的意外转折。
第二个就是说,对于动态的估值还是要做一个紧密的跟踪和评价。迪安诊断当年涨17倍的时候,动态估值就达到了200多倍,那个时候还是应该有一定的激流勇退。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