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唱起《春天的故事》——怎么让公司、个体更多更好的赚到钱?
每经记者 舍瓦 每经编辑 刘琳
西安唱起《春天的故事》——怎么让公司、个体更多更好的赚到钱?
1992年,蒋开儒凑够两千块钱,火车驰骋70多个小时,南下深圳。
那时候,有位老人刚刚在仙湖植物园种下一株高山榕,这种植物适宜各种造型,有很大的发挥空间。全国创业大军感召而来,蒋触景生情,谱歌一曲,就是后来那首唱遍大江南北的《春天的故事》。
26年后,50位民营企业家获奖。
那是在刚刚落幕的西安市对外开放暨民营经济发展大会上,他们心里,飘荡着同样的旋律。
梳理这一年,70多万人奔赴西安而来;权威机构给出的营商环境排名,仅次深北上蓉广;投资体量万亿计;主导产业转向“硬科技+新经济”;时隔三十年,GDP重回全国二十强……
在内部讲话中,主政者对同僚们讲,学习深圳的路子!
那扇“门”打开了
《春天的故事》好唱,开放的故事不好讲。
创业潮卷裹着蒋开儒奔赴深圳,大家成了深圳人。而西安直到2016年仍奉行户籍收紧政策,公安口线的一位同志对粉巷君讲,在魏民洲的认知里,外来人口会摊薄城市公共福利……
可惜,封闭的山沟里注定是穷汉!
当一座城市关起门来过日子,排斥新鲜血液注入,不考虑续航发展的动力问题,后果是相当可怕的。相关教训在全球范围内屡见不鲜。
极端案例,如布宜诺斯艾利斯,20世纪初著名的国际化城市,到处可见来自欧洲的企业家。
后来阿根廷关闭了它的边境,城市很快凋零,只剩下那些精美建筑,向游客诉说着国际化的过去。
人口战略为西安打开了一扇门,开放意识逐渐蔓延。
狂飙突进的“长安号”,如果不是放开机制,让更多市场化平台参与进来,货运量何以增长5倍不止?对比之下,死抱着一家国资或民资平台的城市中欧班列,仍在为封闭买单。
最近的“拆墙透绿”也很有意思。
把过去收费的好东西,如今拿出来免费共享,这是深入人心的民生工程,政府胸襟的体现。
尽管短期内会增加财政投入和管理难度,但请别忽略了它的经济逻辑,以及之于商业的友好态度。
仔细想一想,景区没了围墙,势必会刺激周边商业,倒逼全域旅游改革,进而税收再匹配。长期而言,参见杭州西湖等案例,溢出效应是相当可观的。
拆墙,实则是拆掉了思想上的“墙”。
当有形无形的条条框框不断被打破,当政府能够快速接收公众批评意见并及时反应,当70多万“蒋开儒”、万亿计投资奔赴西安,当有能力的企业、个体不再向现实低头,是否听到了那首歌的前奏?
“大洗牌”时代的西安路径
打开门过日子,让西安颇多受益。
前三季度的全国副省级城市里,西安GDP增速排名第二。
用吴晓波的话说,水大鱼大——GDP增速提升,不仅意味着更多公司赚到了钱,也意味着更多公司愿意来西安赚钱。这座城市,也才有更多高薪职位。
但就经济基本盘而言,问题也不是没有。
西安的经济结构是三产独大,GDP占比65%(比较受关注的金融业占比11.1%,房地产占比7.9%);而二产占比仅31.8%,较于其它中心城市,这个比例低了一截。
众所周知,工业不仅提供更多财税收入,更多就业岗位,对一、三产业的拉动亦不容小觑,妥妥的“一业定乾坤”。我们现在讨论西安的“后路”,工业成长路径是一个很好的观测点。
常规而言,难有奇迹。
但探讨问题,不能忽略了时代背景——当下中国经济两大变量:一是发展路径大洗牌,从中央到地方,都在追求高质量发展;二是向西推进的意志与动作愈发坚定。
对于一些先进地区,因为原有路径依赖,转型升级的包袱反而更重;西部地区则迎来双重利好。
这里面,西安颇多受益。
“起点”的意义无须赘述,加之国家中心城市等机遇,巨头们抢滩登陆布局总部,正在用脚投票。
另一方面,错失上一轮全国产业布局机遇的西安,在“高端产业”高质量发展这条赛道上,早早端起了饭碗。
不妨回忆一下,打造“硬科技之都”,西安是去年率先在全国提出来的,包括一系列产业机制政策的调理,在人才争夺战中成为赢家,频频举办硬科技大会、西商大会等资源资金聚集的会展活动等等,实际上已经在悄然布局。
这也是人力资源、科技资源、军工资源密集区的后发优势,注定了要瞄准全球产业链制高点。
最关键的一场硬仗
历史的机遇,少不了“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如是之于城市,亦之于投资者、创业者,生活于此的每一个人。
现在回过头看,新的局面已经打开,“后路”已经明晰,接下来就是怎么乘胜追击的问题。
最关键的一场硬仗,还在于机遇、人才、资源、政策、资本汇集的当下,怎么更充分的化合反应?
或者说,多年以前,深圳被冠以“中国旧金山”,多年以后,西安唱起《春天的故事》,怎么让公司、个体更多更好的赚到钱?
这显然涉及到营商环境的话题范畴。
过去一年多来,西安打开门过日子,将营商环境上升到头号改革工程,大会小会官员居企业家之后,大梗塞疏通不少,权威机构给出排名,亦仅次深北上蓉广——进步值得肯定,但毕竟前面还有几位。
不怕问题,就怕看不到问题。
今年的一次内部会议上,王永康号召同僚们学习深圳高质量发展的路子,同时抛出了打造中国民营经济之都的雄心。
讲话中,对制约民间投资的问题,一针见血。
“重点解决好支持政策看得见但兑现难的‘玻璃门’问题,解决好明规则放行单潜规则挡道的‘旋转门’问题,解决好初期准入后又被各种门槛卡下来的‘弹簧门’问题……”
诚意之深,决心之坚,直观反映在舆论层面,西安官方如今乐见各种批评意见,有问题摊开来说来解决——有形无形的墙不断被推倒,让城市更“通透”了。
有了营商环境这桶润滑剂,沿着高质量发展路径,当下及未来的城市经济活力便是有了保障。
历史的辉煌,不应是西安唯一的辉煌!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