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交通之变”成华样本:从满足工业生产到实现城市互联互通

    成都日报“锦观” 2018-11-29 14:26

    成华交通之变折射出城市之变,也体现出市民出行方式、生活质量之变。成华区通过实施“交通畅行”工程,构建7环13射骨架路网体系,架设现代化城区的城市脊梁,促使城市发展格局由建设路片区单一的“点中心”向多维发展的“轴中心”演变。

    红光路、国光路、前锋路、航天路……这里有最多的以大中型企业名称命名道路;有全省最多的高速公路起始点;有成都市第一座立交桥;有成都“最纠结”五岔路口;还有穿越铁轨最多的公路隧道。

    成华区,作为成都市中心五城区中面积最大的城区,这里曾经是“老工业基地”,在改革开放初期,这里的一切都是围绕服务于工业生产,道路交通自然也不例外。后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成华区抢抓东调、北改、中优等发展机遇,紧紧围绕“文旅成华”发展定位,趟出一条由“生产”区向“宜居”城的转型发展之路。

    尤其进入新世纪以来,面对断头路多、丁字路多、梗阻点多、专用铁轨多、循环性差、路网密度低等现实,成华区坚持把加强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放在首位,大力实施“交通畅行”工程,积极构建内畅外联的交通格局。其中,自2013年以来,该区先后启动了175个市区两级道路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建成道路120余条,新增里程90余公里,路网密度提升至6.75公里/平方公里。

    成华交通之变折射出城市之变,也体现出市民出行方式、生活质量之变。成华区通过实施“交通畅行”工程,构建7环13射骨架路网体系,架设现代化城区的城市脊梁,促使城市发展格局由建设路片区单一的“点中心”向多维发展的“轴中心”演变。

    畅通堵点

    14座跨线桥提速干道通行

    成华区曾是有名的“东半城”,众多大型工厂各自为“阵”,将成华区划分成一个个块状且相对封闭的区域。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这样的格局严重制约了成华区的升级发展,更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生活需求,改变势在必行。

    1987年8月,成都市第一座立交桥——府青路立交桥动工开建,这是为一环路扩建工程修建的,也是目前为止最老的转盘式立交桥。随着时间的推移,通过府青路进出城北的车辆越来越多,堵车成了这里每天都要上演的戏码。为缓解交通拥堵,2015年,府青路立交转盘上,新修了一座长1021米、宽16米、双向4车道纵跨一环路的跨线桥。2016年建成通车后,该桥成功将红星路与北二环外连成一片,通过这里可直接上成绵高速,一条快速出城通道完美亮相。

    “以前的道路交通,简单但拥堵。现在新建道路桥梁都是经过了科学的设计,实用性很强。”成华区交通市政局局长周海云这样讲到,例如新建成的成洛路建材路跨线桥,这座足有三层的立体式交通,如空中“十字路口”有效的改善了该地的交通现状。这座双跨桥最上面是建材路跨线桥,双向4车道,全长1202米,通过该桥从成都东站到东郊记忆开车仅需10分钟;下面一层是成洛路跨线桥,双向6车道,全长779米,通过这里可直接上到成安渝高速,这是成华区又一条重要出城通道。

    通过建材路跨线桥,仅5分钟就来到成都理工大学正门前的被称作“最纠结路口”。这里曾经让每个经过此地的司机头痛不已,现在已经大变了样,上跨立交可以迅速帮助司机们从崔家店路直达中环的二仙桥东路,下穿隧道又可以让进出成南高速的车辆快速进城,直接走上新成华大道杉板桥路,真正意义上实现立体式交错互通的交通模式。

    据统计,目前成华区域内已先后在主要交通节点建成14座跨线桥,有效缓解了出入城主干道的车辆拥堵,较好地发挥了多条高速公路集散地的作用。其中,贯穿成华区中心腹地的中环路上就新建了8座跨线桥,大大方便了市民出行,提高了道路通行能力。

    打破分割

    7个下穿隧道助推连片发展

    二仙桥片区是成华区变化非常明显的区域,过去仓库、工厂、铁路各种错综复杂,将它零散的分开了,统一的规划布局几乎没有。近年来,随着 “北改”“中优”等重大战略工程的实施,这里早已是另一番景象。

    不久前,穿越铁轨最多的致力路下穿隧道正式通车,从此结束青龙场与八里庄、二仙桥片只能“隔轨相望”的历史,更是为这里增添了活力,下一步人民塘路下穿和蜀龙路的开通,三条相对平行的道路,从根本上改变了南北割裂的格局。周海云说:“之前由于众多铁路线的分隔,沿线居民想到对面去,只能从中环路青龙立交或川陕路驷马桥绕行,费时又费力。”说着,他用手在地图上比划了一条弧线,现实中这条弧线将近7公里的绕行距离,如果再遇到堵车,路上至少浪费近半个小时。“如今下穿通了,青龙到二仙也就5、6分钟,等到蜀龙路通了,从东郊记忆到熊猫基地也就15分钟。”

    青龙街道党工委书记罗幼琴形容这条道路,是青龙人的“幸福之路”,更是青龙片区发展的“经济之路”、“信息之路”。由于铁路的阻隔,曾经青龙被“遗落”在角落,现在路通了,青龙场与八里庄、二仙桥都连起来了,除了市民出行的便利也带来了商机。罗幼琴还透露,“我们正在着手打造‘青龙记忆5811铁路印记’,届时这里将成为成都市又一网红打卡地。”

    在成华区已建成的6个公路下穿隧道中,成南高速至杉板桥路的下穿隧道是目前车流量最大的一条隧道。通过这个下穿隧道,从高速公路来蓉的游客可能很快捷到达东郊音乐公园、沙河城市公园,甚至天府熊猫塔、成华公园等多个旅游景点。

    打通断点

    全力构建“15分钟交通圈”

    因受专用铁轨的分割,建设南路到红枫岭小区外就成了断头路,附近居民前往中环路二仙桥东路必须绕行新成华大道。为打通建设南路至二仙桥东路的断头路,经过成华区多次与成都铁路局沟通协调,拆除了影响该片区规划道路实施的12公里废旧铁轨,并于2016年9月正式启动枫丹路建设,目前这条全长700米的道路基本修建完毕,成功串联了中环路和东效记忆片区,为市民出行提供了便利,更是将周围7平方公里的土地盘活。

    “由于受大厂大院以及专用铁路线的影响,致使区内断头路较多,‘毛细血管’不畅,严重制约城市规划发展。”周海云告诉记者,成华区一直把路网建设作为城市有机更新的突破点,采用打通干道“大动脉”+疏通社区“毛细血管”,全面加强以道路为核心的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推进城市升级发展的重要举措,持续实施了打通“断头路”工程。万科魅力之城片区近十万居民盼望已久的万科路最近也即将开工建设。这条“断头路”打通后,不仅可以改善该片区居民出行问题,还能促进该片区与龙泉驿区大面街道在社会、经济等多方面的沟通交流。

    截至目前,成华区先后打通了枫丹路、建兴路、双成五路路等21个“断头路”,万科路正加紧实施。同时,成华区还加快推进城市道路黑化整治工程建设,对城区内老旧道路进行“小手术、微整形”提升城市形象和路面品质,进一步降低车辆行驶噪音,减少扬尘,提高道路通行能力。

    近年来,成华区按照成都市新一轮城市规划布局,大力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实施“交通畅行”工程,以路网完善为抓手、以品质提升为突破、以交通配套为支撑,全面构建“对内贯通、对外连通”的路网格局,7环13射骨架路网架构逐步成型。预计到2021年,该区路网密度将达到10公里/平方公里,在全区范围内基本形成“15分钟交通圈”。

    上一篇

    最高1000万元补助 成都青羊区出台“楼宇十条”

    下一篇

    医药行业投融资并购规模不断扩张 生物制药领域渐受青睐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