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猫眼专业版显示,暑期档过后的今年9月票房大盘只有31亿元,10月票房也只有36亿元,这两月的表现只接近7月(69亿元),8月(68亿元)的一半。
每经记者 张春楠 每经实习编辑 杜毅
春夏之后,中国电影票房似乎直接进入了冬天。
根据猫眼专业版显示,暑期档过后的今年9月票房大盘只有31亿元,10月票房也只有36亿元,这两月的表现只接近7月(69亿元),8月(68亿元)的一半。
大盘越冷,头部的热度似乎就显得越烫。11月9日上映的《毒液》首周末挤占了大盘超过8成的票房,头部电影依然是票房的主要拉动力。
今年中国电影票房的表现是否达到行业预期?现实主义题材已经成为爆款新“标配”?11月21日在2018中国文娱创新峰会的圆桌论坛上,《我不是药神》出品方坏猴子影业王易冰、《西虹市首富》出品方新丽传媒李宁等“爆款”俱乐部成员聚在一起聊了聊。
今年票房像过山车大起大落,但观众“更多选择更多欢乐”
“如果说问我对2018年票房有什么感受的话,我觉得像过山车一样大起大落。”王易冰开场时首先讲道。虽然坏猴子影业出品的《我不是药神》最终累计票房将近31亿元,位列今年票房三甲,成为当之无愧的爆款,但王易冰坦言还是受到了市场的影响,“所有市场表现出的好的现象和不好的现象都会触动我们每个人”。
相比往年,今年大盘表现似乎有些特殊。“2018年这一年开头很好,第一季度就拿下200亿来,如果单纯做数字游戏,全年能拿到800亿了,但事实是现在我们还挣扎在600亿上。”作为电影业的神经末梢,院线对于票房冷热最为敏感,近日有经营院线多年的资深人士甚至对每经记者称院线已经进入市场冰河期。
图文无关(图片来源:摄图网)
对此,李宁依然保持乐观,认为中国电影观众正在逐渐成熟。“前段时间为什么每天只有三千万票房?就是因为片子不好,没有观众想看。”李宁称。
在李宁看来,今年中国电影市场有个可喜的变化就是出现了大量前所未有的类型。“从《红海行动》那样刚硬的大制作,到《无双》这样加入了悬疑和反转的港片,再到现在口碑逆袭的《无名之辈》,市场类型更加多样性和丰富化。”李宁称这为最后这一个多月票房冲击600亿,乃至明年的票房展望都提供了更多的信心。
着眼于中美电影交流贸易的美国电影协会亚太区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裁冯伟觉得今年电影市场带给他的最大惊喜则是合拍片《巨齿鲨》的成功。他提到《巨齿鲨》的制片人和编剧曾在中国生活了5、6年的时间。“我觉得打造爆款更多的是不能急功近利,需要付出艰辛来达成文化的认同,还有磨合学习彼此的制作理念。”冯伟表示《巨齿鲨》的成功让更多的中美合拍片看到了希望。
现实主义成新趋势?王易冰:如果你拍的不够好,那就是你离得不够近
回看今年的爆款,从《我不是药神》讲述小人物的血泪故事洞察人性,到《西虹市首富》用反讽戏谑的方式反思金钱和人的关系,这似乎反映出现实主义题材行情看涨。
“虽然今年一些现实主义电影变成爆款,但工夫肯定不是下在今年,因为每个电影都有比较漫长的周期。”王易冰对这个问题似乎最有发言权,他认为行业对于现实主义题材的关注,其实早在2014年的时候就开始了。
“我们当下生活的这个社会已经够光怪陆离的了,我们每天看着比电影还要精彩的现实,这里面有各种各样的内容都可以抓取出来发展成电影。”王易冰认为现实是电影的沃土。
“战地摄影师罗伯特·卡帕曾说‘如果你拍的不够好,那就是你离得不够近’,我们做电影也是一样的。”王易冰认为对每个观众来讲,最关心的东西是自己的生活,希望在内容里看到的也是自己的生活。“其实我们做的现实主义题材的电影,无外乎就是满足他们的这种需求。”
虽然现实主义被市场看好,但与中国其他电影的境况类似,现实主义题材缺少变现的渠道,除票房收入外,主题乐园等衍生品的开发成为阻碍。票房越是不稳定,IP孵化和衍生就越是中国电影产业链成熟路上无法回避的一步。
谈及此,刚被阅文集团收购,试水更多IP变现渠道的新丽传媒李宁却觉得从内容方看来,做IP有些力不从心。
“从剧集来讲,我们拍摄网剧售卖给网络平台和电视台,是B2B的生意,而电影是直接售卖给观众的,是B2C的生意。”李宁表示现在电影前期的成本越来越高,风险越来越大,“制作和发行已经耗掉我们全部精力,根本没有人力、财力和物力来拓展IP衍生”。
虽然之前新丽的《妖猫传》也曾经和京东合作过。“但对于互联网商业来讲,电影目前的整个体量还是微乎其微的。”李宁表示反观好莱坞,从电影项目孵化到最后开发主题乐园已经形成了一个全产业链的成熟配置,不需要一个单纯的影视公司来承担投资风险。
“我们目前都有一些资本的压力,一旦涉足了这个领域,就有资本的风险。我们只能先把票房做好,这就是现在为什么我们电影的回收渠道只有票房。”李宁称在此之前,内容创作者需要提供更多《我不是药神》这样的电影,让观众对中国电影有信心,内容方才有更多资源和精力放在衍生上,“我们只有把蛋糕越做越大之后,才可以稳步地向前推进”。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