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今年整体车市遇冷,梅赛德斯-奔驰在中国市场仍保持了优异的表现。2018年10月,梅赛德斯-奔驰及smart品牌在中国内地售出约5.16万辆新车,同比增长8%;1~10月,梅赛德斯-奔驰及smart品牌累计售出约56.49万辆新车,同比增长11%。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制造,专属中国”车型占据了奔驰总销量的70%。北京梅赛德斯-奔驰销售服务有限公司高级执行副总裁张焱在广州车展现场发布会上表示:“我加入奔驰的11年期间,北京奔驰生产的车型从最初的一款E级车,到今天由 5款车型组成的强大阵容,其中还包括了为中国客户量身打造的4款长轴距车型,这些国产车型占据了奔驰在华超过70%的销量。”
事实上,梅赛德斯-奔驰优异的市场表现得益于其在中国市场上强有力的产品攻势。在今年的广州车展上,以全新梅赛德斯-奔驰长轴距A级轿车、全新梅赛德斯-AMG GT四门跑车以及新一代梅赛德斯-奔驰C级跑车及旅行轿车在内的梅赛德斯-奔驰四大品牌共37款车型纷纷亮相,全面覆盖了豪华车各细分市场,阵容强大。
此前,梅赛德斯-奔驰也一直在有序推进新车型的上市。10月17日,梅赛德斯-奔驰首款长轴距SUV及第四款国产长轴距车型——新梅赛德斯-奔驰长轴距GLC SUV正式上市;10月25日,新一代梅赛德斯-奔驰C级车正式上市。梅赛德斯-奔驰正以一场炫目盛宴展示自己在豪华车市场的绝对实力。
持续推进中国市场的可持续发展
“奔驰拥有非常完善的产品阵容,比如从我们的梅赛德斯-迈巴赫车型、梅赛德斯-AMG车型到新生代车型等,为客户提供丰富、个性化的选择。”张焱称。
据了解,2018年,梅赛德斯-奔驰向中国市场引入超过12款全新或改款车型,以丰富的产品组合满足用户需求:包括已经发布的全新CLS四门轿跑车、新长轴距GLC SUV、新一代C级车,以及即将上市的全新长轴距A级轿车等。
作为梅赛德斯-奔驰即将推出的重磅车型,全新长轴距A级轿车是该品牌在新时代下深耕中国豪华车市场的体现之一。张焱强调:“从产品上讲,我们的每一款国产车型都是针对中国客户量身设计的。以大家都非常期待的全新梅赛德斯-奔驰长轴距A级轿车来说,它是一款“中国制造,专属中国,为中国而设计”的产品,融入了很多能够满足中国客户需求的元素。”
据张焱介绍,全新梅赛德斯-奔驰长轴距A级轿车是新生代豪华轿车细分市场中唯一的一款长轴距车型,树立了同级别车型的新标杆。这款车型上市之后,将为奔驰的在华销量添砖加瓦。
除此之外,新能源领域也成为梅赛德斯-奔驰接下来在华重点发力的领域。作为梅赛德斯-奔驰EQ品牌下的首款量产纯电动SUV,EQC将成为奔驰首款采用国产电芯系统并在北京奔驰进行本土化生产的纯电动汽车,并将于明年年底推向市场。
“到2022年,梅赛德斯-奔驰在全球将有10余款纯电动车型,其中许多车型将在中国生产。到2025年,纯电动车型在梅赛德斯-奔驰总销量中的占比将达到15%至25%。”张焱称。
数字化营销打造消费者全新体验
面对多元化市场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梅赛德斯-奔驰在不断强化核心业务的同时,也在持续深化“瞰思未来(C.A.S.E.)”战略的布局。面向未来,梅赛德斯-奔驰将秉承高质量发展的原则,携手本土化伙伴带来更多超越用户期待的产品与服务,推进中国市场健康、盈利、可持续的长期发展,积极实现从领先汽车制造商向新一代出行服务提供商的转型。
在线下体验方面,Mercedes me三里屯体验店和Mercedes me外滩体验店自开业以来,已吸引了众多消费者到店。此外,Mercedes me车主俱乐部,以及针对女性客户独创的She's Mercedes平台,都为客户举办了多场线下品鉴交流活动,打造了一个相互交流、激发灵感的专属空间。
与此同时,在数字化客户体验方面,梅赛德斯-奔驰天猫旗舰店和电子商务(MBE)已经为梅赛德斯-奔驰带来了业务量的增长,并对体验、互动、配置和预订服务提供支持。而主打线上智能互联的Mercedes me目前已经可以为客户提供40余项创新服务,其中10余项专属中国市场。据悉,截至目前,已经有110多万辆奔驰汽车激活Mercedes me互联。
在经销商层面,梅赛德斯-奔驰经销网络发展正逐步由“品质网络”迈入提升客户体验的“智慧网络”阶段。据张焱介绍:“为了保证我们的车辆、服务能够达到目标客户,我们打造了足够的网络覆盖,这个阶段可以说是打造品质网络。在网点达到一定数量之后,我们开始着重推动数字化展厅的布局,以帮助经销商实现智能化的展厅管理,可以说是打造智能网络。”
张焱称,行业和客户都在发生着变化,“智慧网络”概念的提出,是以不断了解、满足、甚至超越客户期待为目标,以“2020 网络升级计划”为平台,基于大数据营造的无缝交互客户体验。未来,梅赛德斯-奔驰的零售网络将实现从“市场导向”到“客户导向”的过渡。
文/林风霁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