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勇对记者表示,“如果文化失去了‘交流’这两个字,它存在的意义是没有的。音乐、画、电影……只要是艺术产品,它一定具备交流的属性”。
每经实习记者 杜毅 每经记者 宋红 每经编辑 宋思艰
中国爵士乐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黄勇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张建 摄
今日(11月13日),由每日经济新闻与美国事件管理学会在成都共同主办的“文化创意与世界城市崛起 2018环球盛事成都峰会”正式举行。会上,众多大文创产业的专家大咖汇聚一堂,与听众分享自己的独到观点。
作为中国爵士乐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黄勇在谈到音乐在文化交流中的作用时认为,当人们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应该去聆听当地的音乐,音乐可以给人们一个足够的想象空间。黄勇表示,音乐其实是一个地方重要的文化符号。
黄勇同时也是中国·中东欧国家文化季专家委员会负责人之一,在谈到中国与国外的音乐交流经验时,黄勇认为,不同国家之前的经济、文化状况各异,文化隔阂是客观存在的,应该彼此尊重,以平等、开放的心态去沟通,让音乐成为国与国之间交流的重要语言。
当《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问及各个国家之间不同风格、不同文化的音乐应如何交流、融合时,黄勇以爵士乐作为范例,“爵士乐就是一种融合的音乐,它的历史只有短短一百多年,是融合世界各地音乐所形成的”。黄勇认为不同音乐之间的交流、融合,是一种无法阻挡的趋势。这种交流、融合在历史上一直在悄然地发生着,这其实也是各个国家之间文化的交流、交融。
“如果文化失去了‘交流’这两个字,它存在的意义是没有的。音乐、画、电影……只要是艺术产品,它一定具备交流的属性”,黄勇对记者如此表示。
对于音乐与城市之间的关系,在会后的专访中,黄勇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城市应该鼓励和支持年轻艺术家在这座城市扎根下来,给年轻音乐人的成长提供肥沃的土壤。
作为一座音乐文化和氛围都很浓重的城市,成都提出要打造“音乐之都”,并在今年划出多个街头艺术表演区域,鼓励街头艺人“持证上岗”。对此,黄勇表示这是成都在推广音乐、推广艺术方面的一次大胆尝试,这也是成都有别于其他城市的地方,成都有一种包容、开放的城市精神,“成都是一座文质彬彬的城市”。
除了相关的政策扶持,人才培养也很重要。黄勇表示,据他了解,成都在音乐人才的培养方面也颇有积淀,甚至许多爵士乐的细分专业也有专门的学校在培养相关人才。黄勇坦言自己十分看好成都未来音乐文化的发展。
“有土壤,有种子,下一步我们要做的,就是让这些种子自然生长,茁壮成长。”最后,黄勇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如此表示。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