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效勤奋的最大误区就是,明明可以创造8分的价值,却要把精力耗费在一件3分的事情上。
小吕毕业以后换了许多份工作,做过电子厂的操作员,做过五金厂的仓管员,还做过服装厂的包装员。
小吕说,在基层徘徊久了,也不想努力了。
但是,当我问起他最想做什么工作,他却答不上来:没兴趣,也没目标,只是感觉自己做什么都没有前途。
不可否认,我们初入社会的时候都会经历一段迷茫的时间,但是,在有了一定的工作经验之后,我们要做的首要事情,就是结合自己的能力与志向做一个清晰的规划。
通往成功的路就好比登山,只要规划好路线,坚持前行,就一定会越爬越高。
图片来源:摄图网
大多数人登山的过程,不过是两种可能:坡度缓一点的那条道,会走得相对久一点;道路短一点的那条道,会爬得相对累一点。
只有一种人会原地踏步,就是没有目标的人,他们在不断变换起点的过程中同时耗费时间和精力,最容易对生活投降。
当然,不知道自己要什么的人,生活也不知道要给他们什么回报。
定下目标,才能专注发力。即使是更换行业,也应是在前一份工作积累的经验上做出的更明智的判断,而不是盲目“抓瞎”。
寻求成长方向是对人生的一次又一次系统升级,而不是一次又一次的关机重启。
有一次与客人开会,我需要打印一份彩色文档。
不巧,办公室的彩色打印机墨盒出了故障。
我在网上输入了打印机的型号和问题,看能不能找到解决的办法。
我按照网络上的指示把清洗磁头、清洁底板等程序全部进行了一次,这下能打印了,但出来的颜色效果不理想。
于是,我继续搜寻,尝试还有什么其它方法能改善。
等我拿着颜色勉强接近的图稿回到会议室,客人已经等不及了,直接用平板电脑传阅完成了会议。
我突然想起曾经在工厂里碰到的一件事。当时一批货物因为品质问题要紧急返工,人手不够,有人建议老板调动业务人员全部上流水线去帮忙,被老板拒绝了。
老板说,他宁愿出点钱请熟练的临时工。业务人员的时间能创造出更多的价值,让他们去做操作员看似是救公司的急,其实是给公司造成了损失。
必要的时候,请专业的人,办专业的事,才是好的捷径。
其实反思自己,我也大可不必把时间浪费在修打印机上面,到楼下打字复印店来回不过五分钟,我却整整浪费了三小时。
低效勤奋的最大误区就是,明明可以创造8分的价值,却要把精力耗费在一件3分的事情上。
我还记得我去年的第一次演讲,很糟糕的一次经历。
起初接到高校演讲的通知,我很想好好表现,希望能让这些年轻人有点收获。
我提前半个月开始准备演讲稿,把尽可能多的内容加进去,还尝试着把它们背下来。
演讲前一天,我收到流程调整通知,演讲的时间需要缩短,演讲稿要进行调整。
这一次调整完全毁掉了我前半个月的努力。上台那天,我拿着修改后的演讲稿,讲得磕磕巴巴,大脑好长时间都一片空白。
后来去另外一所学校演讲,我谨记前一次的教训,没有刻意去背稿子,将更多的心思用在演讲稿的结构上,把稿件的逻辑顺序理得特别清楚,每个观点对应的故事却只记一个梗概。
这一次的演讲,意外的顺利,基本上能做到脱稿。思维很自然地跟着框架走,不用刻意去看稿件,自己能用最轻松的话把内容讲出来。
图片来源:摄图网
前一次的失败,就错在把功夫用在了“记忆”上,只会死记硬背,结果一遇到变动就前功尽弃。
事实证明,蛮干,不如巧干。
每天做很多事情,不代每天做成了很多事情,勤奋的结果如何,是比勤奋的过程更值得关注的事情。
真正的勤奋是:明确目标,并能找准到达目标最恰当的方法,然后持续发力。
曾有读者问:我一直觉得自己很努力,却还是不成功,是不是我努力的程度还不够?
这种怀疑我并不陌生,我也曾这样质疑过自己。但随着自己的成长,我渐渐发现,其实不是我们不努力,只是不知道如何精准发力罢了。
并不是工作学习的时间长任务重就是勤奋。努力的结果如何,跟我们努力的方式有很大的关系。
自今日起,给自己一个明确的方向,不把精力耗在琐事上,每天留一点时间进行自我复盘,将努力的价值最大化。
要勤奋,不要瞎忙。
来源:二次元猫小姐 (每经APP获授权转载)
作者简介:
二次元猫小姐,一个在城市追梦的农村姑娘,心中有暖阳,指尖有光芒。
微信公众号:猫姐能量圈(tqq1214c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