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民营企业贷款的“一二五”目标引起市场广泛热议,上海证券报记者从监管人士处获悉,“一二五”并非硬性考核指标,信贷标准并没有放松。
图片来源:摄图网
业内专家分析,从长远看,支持服务好民营企业,与银行本身稳健发展、防控风险,目标是一致的。
经梳理,目前市场对于“一二五”可能存在三个认识误区,与银行业内人士、监管人士沟通后,记者先帮你一一扫除这些误读,正确认识“一二五”。
【误区一】“一二五”是硬性监管指标,每家银行都要达到这个目标。
正确认识:“一二五”是整体方向性指标,并非监管考核指标,并非要求每一家银行一定要达到这个目标。
各家银行的市场定位、目标客户是不一样的,比如浙江泰隆银行绝大部分客户都是民营,有的银行则国有客户比例相对高一些。每家银行要根据客户情况来进行业务的逐步调整,从长远来看,做到整个银行业对民营企业的贷款支持契合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相应比重。监管部门也根据市场环境变化,因时因地制宜,充分跟市场沟通,积极稳妥推进,保持政策的方向性和灵活性的统一。
而且,值得提醒的是,“一二五”针对的是新增公司类贷款,千万不要搞错分母。
图片来源:摄图网
【误区二】以“一二五”为目标,加大对民营企业授信,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会飙升。
正确认识:
1、信贷标准并没有放松,监管也会有信贷标准指引。
银行应该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公司治理完善、负债水平合理、履约记录良好的民营企业提供和国有企业同样的信贷支持。
2、业内在不同情境下做过内部测试,提高对民营企业的授信比例,不会对银行的不良贷款产生明显的影响。
而且,我国目前有一些中小型商业银行,客户以民营企业为主,形成了自己的经营特色,不良贷款率并不高。
3、服务民营企业,与银行本身稳健发展、防控风险,目标是一致的。
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举足轻重,贡献了60%的GDP、80%的就业,民营企业是银行的战略性客户资源。如果民营企业发展好了,有利于银行防控风险;如果民营企业出现倒闭潮,那银行也会出现大规模不良。
从长期角度看,民营企业贷款增加,有利于银行不断优化信贷和客户结构,开辟新的业务和利润增长点,实现利润可持续发展。
此外,银行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民营企业是分散化多元化的决策,有利于银行分散风险,有助于风险防控。如果仍然把信贷资源集中到房地产和大型企业,更不可持续。
4、加大对民营企业的金融服务,并非对什么企业都要放贷款。
一位大型商业银行深圳分行的行长告诉记者,无论在什么大环境下,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公司治理良好、负债水平合理的民营企业,肯定是商业银行追逐的对象。盲目多元化经营、加杠杆的民营企业,永远不会是银行青睐的对象。
在现在的大环境下,对于困难的民营企业尤其需要“一企一策”。例如对于暂时遇到困难财报表现不好,但是主业突出、公司治理好的企业,银行不要盲目断贷,要扶持;对于不是真正做企业的,则另当别论。
人民银行党委书记、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也强调,银保监会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决不能搞简单化“一刀切”,要客观对待民营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
【误区三】“一二五”执行后,监管对于银行贷款的风险容忍度会上升。
正确认识:监管对于银行贷款一直都没有风险容忍度的概念,这是市场的误解。
业内资深专家告诉记者,监管对于银行进行风险评价,资产质量只是其中的一方面,从未设定过具体的硬性的不良贷款目标。因为经济有不同的周期,所以不良贷款率是动态变化的,设定一个恒定的目标意义并不大。监管会根据外部经济情况、整个行业的不良贷款率平均水平,来评价单家银行的风险状况。
来源:中国证券网(ID:www_cnstock_com) 记者:李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