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中科创星创始合伙人、联席CEO米磊:“硬科技”聚焦技术创新 抓未来智能化机遇

    每日经济新闻 2018-11-09 00:45

    每经实习记者 高苗    每经编辑 杨军    

    以人工智能和工业4.0为代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即将到来,人类在未来30年将从信息化时代进入智能化时代。

    “这对于中国来说是非常大的机遇,如果能抓住这次科技革命的机遇,我们就能实现重返世界之巅,成为世界强国。”中科创星创始合伙人、联席CEO米磊侃侃而谈。

    作为西安“硬科技”的代言人,米磊向来坚信,西安是发展“硬科技”的“潜力股”。

    “大国的发展,无一不靠科技创新驱动。”米磊强调“硬科技”发展的时代机遇,而他从研究到投资的角色转变,也顺应着产业发展历史的选择。

    转折:从人口红利到创新红利

    回溯“硬科技”理念的提出,米磊将时间线定格在2008年。

    经济危机之后,中国的人口红利逐渐消失。此外,改革开放经过30年的推进,那些发源于模式创新,以赚快钱带来的生财模式,也慢慢显露出一时之快的特质。

    从事科研多年,他看得很明白,多数互联网企业本身并不创造价值,它们解决的只是效率问题,那些由发展科技奠定的根基,才是市场整体繁荣的关键。

    “未来30年,中国要走创新红利,只有把中国的科技成果真正转化出来,才能够驱动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米磊认识到当前市场的创新形态,在人口红利的流失下,互联网公司和制造公司所带来的价值已开始萎缩。

    诚然,互联网历史降速的开始,也是新机遇的拐点。而他率先提出的“硬科技”理念就诞生在这样的新机遇之下。

    依托于西安光机所的科技产业化工作,西安“硬科技”的发展相对较早。米磊坦言:“同北京、上海等地区相比,西安在这一轮的产业革命中拥有一定的先发优势。”

    发展:资本寒冬下的创投新宠

    去年,首届全球硬科技创新大会在西安圆满落幕,“硬科技”俨然成了大西安的新标签。具体到落实层面,围绕打造“硬科技之都”的实践成果也足够丰硕。

    数据显示,2017年,西安全市累计已建成众创载体422个,总面积1389.5万平方米,入孵企业11529家,吸引创业就业人数超过22.9万人,融资达31.7亿元。西安市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839家,实现了“独角兽”企业零的突破,科技小巨人企业1355家。

    在“硬科技八路军”中,集成电路(光电芯片)产业销售飞速破表。其中集成电路设计业增长最快,2017年销售额达到70多亿元,增速为100%以上……

    与此同时,中科创星作为产业孵化器,表现亦是不俗。

    “平台现在已经孵化了240多家公司,以后每年至少还会有六七十家以上的增长。”在孵化成果上,米磊满是自豪,除了在孵化整体中占比一半以上的省内“硬科技”企业,他们和省外企业的合作同样密切。

    可以看到,“硬科技”企业已进入厚积薄发的高速成长和快速整合阶段,而长期重点布局“硬科技”领域,也成为投资人应对市场的必然变化。

    愿景:抓住智能化时代的机遇

    经过一年多的发展,“硬科技”从某种程度上确实起到了聚焦和科普的作用,使社会达成了一种共识。同样,它也和整座城市共同发展、相互作用。

    西安的科技产业和科技工作者,目前接触的都是行业核心技术,俗话说“啃硬骨头”,他们日常接触最多的也是“硬科技”。

    如此一来,原先积累的技术基础,加上陕西人踏实的性格,成就了西安发展“硬科技”的先天优势。同时,也促成了他们把一件事情干到极致的“硬科技精神”。

    西安固然有发展“硬科技”的优势,但在薄弱之处下功夫,才能走得更长远。类比北京、上海等同样发展“硬科技”的城市,西安虽然有非常丰富的技术人才,却仍然缺少具备国际化视野的市场和管理人才。

    另一方面,城市整体创业生态的营造同样重要。就像米磊曾经提到,要把西安打造成中国的“硅谷”,未来任重道远。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陕西强森社区医疗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何海洋:打造“家门口的三甲医院”做行业“星巴克”

    下一篇

    陕西佰美基因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李莉:聚焦精准医疗细分领域 助力西安打造“硬科技之都”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