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2018中国城市会展业竞争力指数发布,对各城市的会展业发展情况进行了分析,其中,上海、北京、广州、成都、深圳、杭州等城市入选2017年度“中国最具竞争力会展城市”。
每经记者 谢孟欢 每经编辑 杨欢
每经记者 谢孟欢 摄
再过两天,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将拉开序幕,众人的目光早在几个月之前便落在了这场展会上,会展之于城市的影响力显而易见。
那么,当前中国会展业发展趋势如何?哪些城市的会展实力强?
11月2日,2018中国城市会展业竞争力指数发布,对各城市的会展业发展情况进行了分析,其中,上海、北京、广州、成都、深圳、杭州等城市入选2017年度“中国最具竞争力会展城市”。
“近年来大部分城市会展业整体指数呈现逐年上升趋势,说明全国会展业发展向好。” 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学术指导委员会常务副主任陈泽炎如是表示,素有“城市建设加速器”之称的会展业,也是各大城市的重要发力点。
值得注意的是,在会展业竞争力指数排行上,成都已经连续两年排名全国第四,领跑中西部。“成都在会展业的专业指标中表现较为均衡,尤其在会议国际化合作指标方面在全国表现抢眼。”陈泽炎如是评价。
成都连续两年排名全国第四
无论是以G20声名鹊起的杭州,还是作为博鳌亚洲论坛永久会址的博鳌镇,对于城市发展而言,一场会、一次展的作用不可忽视,可以说,会展业是树立城市形象、优化产业结构、加强企业合作交流的一个前景产业。
“现如今,各大会展城市在政策扶持、立法保障、基础设施建设、会展软环境等方面都有大力投入,支持会展业发展。”陈泽炎告诉记者。
而据介绍,中国城市会展业竞争力指数也从城市会展业整体环境竞争力、城市会展业专业竞争力、城市会展教育竞争力以及城市会展业主管部门服务竞争力四个一级指标出发,对城市会展业竞争力进行了分析、排名。
具体来看,上海以120.52的竞争力指数高居榜首,其次是北京103.128、广州82.981,成都以62.564的指数排名全国第四,深圳则以62.350的成绩紧随其后。
“成都连续两年排名全国第四,可以说成都的会展业稳定发展。”陈泽炎告诉记者,明年成都将举行第100届糖酒会,可见成都在会展业的积淀深厚。
据统计,今年1至10月,成都就举办会展重大会展活动606个,预计年底今年成都会展业的总收入将超过1100亿元,参展参会的人数突破1亿人次。
“成都既要做好会议的承办,又要办好各类展览,做‘全能型’选手。”在成都会展经济发展研究院院长诸丹看来,相对于深圳的“展”强、杭州的“会”强,成都的会展业发展更为均衡。
对于会展业的未来发展,北辰会展集团常务副总经理吴振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未来人才软实力的比拼,是更大城市会展业持续性发展的关键。”成都应加强人才培养。
就在发布会现场,成都大学与北京北辰会展研究院有限公司达成校企地合作并进行签约仪式,进一步加强成都在会展人才“软实力”。
加速会展功能区新探索
作为会展业大国,我国的会展业已经开始了新的探索。
“从综合体到集聚区,从功能区到生态圈,会展业的认知在不断深化,会展业的产业背景也在变化。”陈泽炎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当前,会展业的发展是要考虑如何将城市的产业发展、经济发展联合起来,要成为一个经济发展的“桥头堡”、“集中点”。
于是,在成都加速建设国际会展之都的进程中,“成都国际会展功能区”的建设也提上日程。诸丹表示,“功能区”顾名思义就要以功能体现价值。
他解释到,“一要体现产业集聚功能,以创新的模式将会展产业上下游的产业集聚;二要有交流功能,发挥平台经济的信息、产业、技术、资本的交流作用;三是生态圈功能,各个主体形成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
换句话而言,就是形成“会展+”,+商贸,+金融,+文化,+体育,+演艺赛事,建成全产业链和完整的生态圈。
而事实上,不只是成都,近年来,国内有不少城市,都提出来建设会展聚集区的目标。
在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会长袁再青看来,“这是中国会展业在发展过程当中的一个新的探索,是从我们会展的发展由点到面,由龙头到产业聚合,产业链的聚合发展转变。”
不过,会展功能(集聚)区如何探索?袁再青强调,关键是产业链上的相关的生产要素的聚集和吸引。“包括政府的管理体制、管理机制、管理机构和开发区的相互关系和协调,都是需要考虑的要素。”
当天下午,一场国际会展功能区(集聚区)建设经验交流研讨会也在会场召开,“打造国际会展功能区、构建会展产业生态圈、提升会展产业价值链”成为现场各嘉宾的热议话题。
“不光是成都功能区的探索,也是国内会展聚集区、园区的建设探索,有利于未来中国会展业进一步提高。”袁再青表示。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