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吴晓求:金融创新仍然是中国金融发展的基本动力

    每日经济新闻 2018-11-02 01:00

    每经记者 胡健    每经实习记者 张蕊    每经编辑 陈星    

    当前,我国正处于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的关键时期。总体看,我国金融形势向好。

    11月1日,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吴晓求在2018中国金融年度论坛上表示,中国的金融从市场到监管最近发生了一些变化,反映了这个市场的不成熟。

    科技化带来金融业态多样性

    吴晓求指出,金融有几个基本规律要了解。首先就是金融创新仍然是中国金融发展的基本动力。“中国金融创新的道路还很漫长,不能把金融风险全部归结为金融创新,金融创新本质是实体经济需要新的金融工具满足需求。”他强调。特别是中国经济发展到今天,规模很大,同时市场化程度也很高,在这种条件下,就要求金融要进行持续不断的创新。

    金融创新主要表现在几方面,吴晓求认为,一是金融工具的多元性,融资者需要多元化的融资工具。他说:“金融工具的多元性因为科技的渗透将会表现得非常强烈。”

    二是金融的科技化带来了金融业态的多样性。他指出,金融业态多样化是以数字化为基本特征的,从一元到二元再到多元,现在数字化支付已经成了基本的发展方式。“目前数字化还没有充分建立起来,所以要把握住金融创新的要点。”他说。

    “结构性变化是金融未来重要的特征,在中国尤为突出。”吴晓求提到,金融结构性的变革主要表现在资产结构上,未来要满足社会多元的资产管理需求,也要满足金融财富管理的转型。

    实际上金融资产会逐步提升,这将大大改善中国的金融功能,也会日益满足我们对财务管理的需求,这是核心的制度发展。“债券市场、股票市场的波动非常正常,在一个国家的现代化过程中,市场的波动不要看得太重要。”

    在国际化方面,吴晓求认为,中国进入国际化与中国的大国地位相匹配,这一“国际化”包含了两个非常重要的关键点:一是人民币的国际化,二是金融市场的国际化。

    监管是金融发展的重要基础

    “每一次全球的金融风险其实都验证了一个真理,金融监管是金融发展的重要基础,金融法制建设是我们必须积极推动的,所有人都应该致力于遵守法规、秩序。”北京市金融工作局党组书记、局长霍学文在论坛上表示,金融业的发展一定是建立在法制、规范、有序的基础上。金融的活动一定要依法、有序进行。任何涉及金融的活动,没有有序、没有依法、没有监管,剩下的一定是风险,风险过后很多的参与人、机构都会遭受损失。

    记者注意到,不少与会专家谈到了2008年美国的次贷危机。其中,民生银行副行长李彬认为,次贷危机正是由于包括银行在内的金融机构,在内部治理偏离和外部监管缺位的情况下,受利益驱使而滥用金融创新的结果。因此在全球金融治理推进中,金融机构的内部治理和外部监管是微观和中观层面最为重要的问题。

    而在外部监管方面,李彬提到,金融机构的外部监管是金融体系稳定的基石,有效的监管制度应该具备三个特征:

    一是目标清晰,实现发展与监管职能分离,保持监管独立性。二是统筹协调适应金融机构综合经营的发展趋势。在综合经营的背景下,金融风险有跨部门、跨领域、跨行业传染放大的风险,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超出了单个领域监管部门的能力范围,因此由统一的机构从全局角度制定监管规则,统筹协调监管才能有效防范系统性风险。三是方法得当,监管机构要区分内部治理和外部监管的边界,不直接干涉金融机构内部治理领域,同时对金融机构内部治理的政策、执行结果进行评估,并对实质性缺陷采取有效改进措施和手段。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重视融资收缩趋势 信贷增速可适当加快

    下一篇

    “五好”成都亮相北京金博会 西部金融中心建设不断提速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