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和马化腾同时都提到了互联网的转型,用马化腾的话讲,互联网已经进入了下半场。虽然是公开的竞争对手,但这一次,马云和马化腾、阿里和腾讯却达成了一致的看法。
每经编辑 王嘉琦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武侠小说泰斗金庸去世,全国都在悼念。
今天(10月31日),腾讯官方微信号发布了《谢谢你,给了它名字》一文,文中只有一张腾讯高级执行副总裁、微信事业群总裁张小龙的朋友圈截图。张小龙说,Foxmail的名字就来自“令狐冲”的“狐”。
腾讯感谢金庸给了Foxmail一个名字,而马云则说,“若无先生(金庸),不知是否还会有阿里”。
今天下午,马云在微博上发布了一篇长文,文中写道:
若无先生,不知是否还会有阿里。
要有,也一定不会是今天这样,几万人一起痴痴颠颠——创业,便要做别人做不得之事,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做人,便要至情至性笑傲江湖;朋友,便要肝胆相照至死不渝……
只因先生这样写这样说,我们便这样信了,便这样做了。
怀念金庸,是怀念过去;关于未来,马云和马化腾也先后发声。
作为中国最大的两家互联网企业,阿里和腾讯的未来,很大程度上也决定了中国互联网的未来。
最近两天,马云和马化腾先后发表了公开信。马云的信是在昨天(10月30日)写给全体股东,马化腾的信是今天(10月31日)写给合作伙伴。
其实,致股东信、致合作伙伴信每年都会写,但今年格外受到关注。第一,这是马云最后一次以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身份致信全体股东;第二,马云和马化腾同时都提到了互联网的转型,用马化腾的话讲,互联网已经进入了下半场。虽然是公开的竞争对手,但这一次,马云和马化腾、阿里和腾讯却达成了一致的看法。
马云:
最近,全球经济正在遇到困难,贸易、消费、股市、制造业一切开始变得不确定,中美贸易摩擦也进一步增加了市场的慌乱,阿里巴巴在19年间,已经第三次经历这样的全球性的波折,过去的经历告诉我们,这些波折,焦虑,摩擦背后隐藏着巨大的机会,问题是如何改变自己。没有历史性挑战,何来历史性机遇?阿里巴巴是一家善于把握逆境的公司。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马化腾:
七年时间,我们从“一棵大树”成长为“一片森林”,与合作伙伴共建了一个开放的互联网生态,可以说,我们在移动互联网上半场基本实现了开放战略的目标。
……
我们认为,移动互联网的上半场已经接近尾声,下半场的序幕正在拉开。伴随数字化进程,移动互联网的主战场,正在从上半场的消费互联网,向下半场的产业互联网方向发展。
从文字上看,虽然马云说得更大,提到了目前的全球经济,而马化腾只着眼互联网行业,但从他们的话语中,都透露出一个意思:改变。
要寻求改变,方向是什么?在这一点上,马云马化腾几乎表达了同样的观点。
马云:
制造业也在变革,未来的制造业,是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完美结合,是个性化、定制化和数据化的生产,是整个行业的重生。阿里巴巴不是进军制造业,而是赋能制造业,利用人工智能、区块链和物联网等技术帮助制造业变革,帮助千千万万的制造业企业应对未来的挑战,这是我们和制造业共同的挑战,也是共同的机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马化腾:
腾讯一直说专注做连接,希望连接人与人、人与物以及人与服务。我们越来越发现,除了实现人与人的连接,如果大量的“物”与“服务”不能全面数字化升级,那么“人与物、人与服务的连接”就难以迭代。
要让个人用户获得更好的产品与服务,我们必须让互联网与各行各业深度融合,把数字创新下沉到生产制造的核心地带,将数字化推进到供应链的每一个环节。
没有产业互联网支撑的消费互联网,只会是一个空中楼阁。
接下来,腾讯将扎根消费互联网,拥抱产业互联网。
腾讯并不是要到各行各业的跑道上去赛跑争冠军,而是要立足做好“助手”,帮助实体产业在各自的赛道上成长出更多的世界冠军。
对于互联网企业未来的定位,马云和马化腾不约而同的提到“助手”、“帮助”等词,帮助的对象不仅仅是人,而是企业。也就是说,在他们看来,进入下半场后,互联网关注的不仅仅是消费者,更重要的是企业。
过去几年,马云多次在公开演讲中判断,“未来30年一定不会只是‘互联网公司’的天下,未来30年是‘用好互联网技术’的公司的天下。”这句话,也预示着互联网企业的转型。
互联网争霸进入下半场,双方将拿出怎样的“武器”呢?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马云在昨天的信中,只是泛泛而谈:
阿里巴巴19年来建立起来的丰富繁荣的经济体生态系统,我们近3万名的科技工程人员,我们强大的运营管理人才和每天层出不穷的创新产品和服务,我觉得阿里巴巴正走在一条前所未有的发展道路上,我们需要的是更加坚定的相信未来,相信自己。
但是从阿里巴巴的行动上,可以窥见其发展方向。首先是云计算和大数据;马云将云计算和大数据比作“21世纪的石油”,早在2009年,阿里云就创立了。但是,阿里在移动互联网消费方面的巨大影响力,似乎掩盖了其在云计算和大数据方面的努力。10月30日,阿里巴巴CEO张勇在《致股东的信》中提到,2018财年,阿里云计算收入同比增长101%,达到133.90亿元,实现连续第12个季度规模超过及近翻倍增长。
最近几年,阿里巴巴在“新零售”方面进行了广泛布局,目前已经帮助约1200个品牌客户的超过20万线下门店升级成为了数字化的”智慧门店”。今年5月,阿里巴巴完成了对饿了么的收购,加强了配送网络。
此外,2017年的云栖大会上,阿里巴巴宣布成立实验室“达摩院”,三年内投入1000亿人民币,研究领域包括:量子计算、机器学习、基础算法、网络安全、视觉计算、自然语言处理、下一代人机交互、芯片技术等多个产业领域。
2018年的云栖大会上,阿里巴巴CTO、达摩院院长张建锋宣布,阿里将把此前收购的中天微和达摩院自研芯片业务整合成“平头哥半导体有限公司”,推进云端一体化的芯片布局。
那么,腾讯方面做了什么呢?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张建 摄
10月24日凌晨12点,马化腾突然在知乎上提了一个大问题:
未来十年哪些基础科学突破会影响互联网科技产业?产业互联网和消费互联网融合创新,会带来哪些改变?
时隔六年,马化腾再次在知乎“问诊”,有人认为,这反映了腾讯在转型期的焦虑。可是,在今天的公开信中,马化腾似乎把所有问题都想通了。
最近,腾讯最大的动作莫过于结构大调整。
9月30日,腾讯官方微信宣布启动战略升级,在原有七大事业群(BG)的基础上进行重组整合,七大事业群调整为六大事业群。
图片来源:腾讯官方微信
值得注意的是,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SIG)、平台与内容事业群(PCG)是两个新成立的事业群。同时,马化腾提到,腾讯还将成立腾讯技术委员会。
通过企业结构的调整,腾讯的目标很明确:
接下来,我们要做好“连接器”,为各行各业进入“数字世界”提供最丰富的“数字接口”;
还要做好“工具箱”,提供最完备的“数字工具”;
同时我们更要做好“生态共建者”,提供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型基础设施,激发每个参与者进行数字创新,与各行各业合作伙伴一起共建“数字生态共同体”。
和阿里一样,腾讯也在基础科技领域发力。马化腾说:腾讯正在不断引入各领域的优秀科学家,也希望通过加大基础科学投入、建立公司技术委员会等措施,尽可能为科研工作者和技术人员创造更好的工作氛围和团队文化,真正让“科技创新”与“数字工匠精神”成为更多人追求的方向。
其实,“互联网下半场”的说法早已出现,互联网巨头们的动作也不可谓不大,但是最近两天,马云和马化腾先后在公开信中指明方向,是否可以视作一种“宣言”呢?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