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已有浙江、深圳、山东等20余个省市设立了上市公司纾困基金。纾困,旨在针对融资难和股权质押风险等问题的民营上市公司,暂时化解流动性危机。
每经记者 梁宏亮 每经编辑 杨欢
图片来源:摄图网
纾困上市公司股权质押风险的举措仍在进行中。
10月29日当地媒体报道,成都建立100亿元上市公司帮扶基金,采取股权、债权等方式向上市公司及实际控制人提供资金支持,化解上市公司或实际控制人流动性风险。
就在刚刚,又有媒体爆出“湖南驰援方案已由财信金控牵头在近日上交省政府,湖南省内驰援总资金规模或将超过百亿元。”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已有浙江、深圳、山东等20余个省市设立了上市公司纾困基金。纾困,旨在针对融资难和股权质押风险等问题的民营上市公司,暂时化解流动性危机。
从年初至今,大盘目前的累计跌幅一度创下了2008年以来的最大年度跌幅记录,“跌跌不休”不仅影响着上市公司的市值,还令进行了股权质押的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处于被平仓的风险中。
Wind数据显示,截止10月17日,两市共有2422家上市公司大股东存在股权质押未解押,占全部A股68.2%。质押总股数5984.73亿股,较2018年初总质押4197.03亿股出现增长。一旦强平,不仅会对二级市场股价形成直接冲击,还会造成公司管理层的变更,市场的信心也会更加削弱。
股票质押风险性加剧,高层重视,地方驰援。
初招:国资接盘民企
今年开始,广东、四川、河南、福建、北京等省级国资平台,通过产业资本的方式入股、控股民营上市公司。
早些时候,四川国资平台公司接手了盛运环保和新筑股份,深圳国资平台公司大比例入手科陆电子、梦网集团、怡亚通等上市公司股权,受到市场广泛关注。
浙江国资平台公司拟以战投身份入股英唐智控,山东省和江西省的国资平台公司则分别“拿下”了当代东方和国旅联合。近几个月,河南国资平台也频频出手。
国资平台接手上市公司控股权、出手买壳,标志着国资监管从“管资产"向"管资本"转变。
除了省级国资平台,部分市县级国资公司也纷纷进场A股。北京海淀区国资公司继持有翠微股份29.71%股权、三聚环保33.96%股权之后,又拿下了金一文化的控股权。天海防务控股股东则将控股权转让给扬中市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针对这种地方国资大规模入股民营上市企业的行为,有一些声音认为,国资是在“抄底”收购公司。
对此,国务院国资委副秘书长、新闻发言人彭华岗在央企前三季度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这只是在当前环境下国企和民企的一种正常的市场化行为,是国企和民企互惠共赢的一种市场选择,不存在谁进谁退的问题。”
纾困:基金新打法
地方国资平台公司援助上市公司后,十月的A股,整体行情依然保持着下跌趋势。于是,各地开始尝试新的、更为主动也更为全面的“营救策略”,这就是建立“纾困基金”。
出手最快的,是民营上市公司云集地——深圳。
10月13日左右爆出消息,深圳市政府出台了促进上市公司健康稳定发展的若干措施,已安排数百亿的专项资金,从债权和股权两个方面入手,降低深圳A股上市公司股票质押风险。
从深圳此次政策的亮点来看,是股权质押率十分优惠。深圳市高新投的专项资金利率,不超过9%,股权质押率为6-7折,而目前券商质押比例平均为3.5折。
继深圳之后,广州、佛山、江门等市先后发布了国资驰援上市公司相关政策。
不只是这些广东的城市,北京的海淀区、西城区也相继发起设立100亿规模的“纾困基金”,帮助民营上市公司化解股票质押风险。
目前来看,这些基金主要投向专注实体经营、业绩良好、出现暂时流动性危机的优质民营上市公司。采取股权、可转债等方式向上市公司提供资金支持,纾解上市公司或实际控制人流动性风险。据了解,该基金的设立不谋求控股权,不干预企业正常经营活动,一旦企业化解流动性危机后将适时退出。
浙江成立的纾困基金目标规模同样是100亿元。浙江还明确表示,收购股份原则上不以控股“拿壳”为目的,不改变实际控制人对上市公司的控制权,根据投前约定协议实现资本退出。目的在于缓解上市公司阶段性现金流紧张和大股东股质融资平仓压力。
在中西部地区中,成都率先采取措施驰援上市公司,出台上市公司纾困帮扶八条政策措施,同样也建立100亿元上市公司帮扶基金。
不同的是,成都的“帮扶基金”会以市场化的形式运行——政府相当于中介机构,为金融机构和上市公司之间搭建桥梁,经过筛选后,再将相关上市公司推荐给机构。
效果:还需市场检验
深圳宣布驰援上市公司次日,深圳板块掀起了涨停潮。10月15日,沪指低开震动下行,午盘时三大股指全线飘绿,而深圳板块却逆势上扬,成为当日市场最大亮点。
不过,对于各地政府组建“纾困基金”的做法,各种声音的反应不一。
在深圳拿出百亿资金改善上市公司流动性之际,《证券时报》编委办主任储著胜撰文指出,
需要有一股外部力量来打破由股权质押等多因素所导致的上市公司流动性不足的恶性循环。由地方国资出手,来改善上市公司的流动性,这种做法是可取的。
在储著胜看来,由国资平台用市场化的方式进行运作,既有利于被施救的上市公司得到有效救助,又能确保政府部门不滥用公众资源。并且,所选择的上市公司都是行业属性好、质地优良、有较好发展前景的公司,保证了国资平台的资金投入,不管采取的是过桥贷款、委托贷款的形式,还是债权收购、股权收购形式,都是一种投资行为,而不仅仅是一种救助行为。
新京报快评则指出了一个不得不考虑的问题:从长远来看,这会不会鼓励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在未来更加冒险?
因此,这篇文章认为,要根本解决问题,还得靠改善上市公司生存、发展的环境,改善经济发展的整体环境。
城叔认为,此次地方政府驰援上市公司,不单单是“接盘”股票,而是直接将资金注入到了公司里,帮助改善公司的经营情况。在目前复杂的经济环境下,这种打法也许更加能够起到“治本” 的作用。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