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香港媒体报道,《明报》创办人金庸(本名查良镛)于2018年10月30日逝世,享年94岁。金庸虽然走了,但关于江湖的爱恨情仇仍在。
每经记者 胥帅 文多 每经实习记者 徐斐 魏官红 每经实习编辑 梁枭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一支肝胆柔情笔,成就一生武侠泰斗梦。
2018年10月30日,据香港媒体报道,《明报》创办人金庸(本名查良镛)逝世,享年94岁。消息一出,不少人感叹“属于我们的武侠时代正式结束了”,阔别了刀光剑影的快意江湖,只道一声“金老爷子,走好”!
金庸创造了一个庞大的江湖,其作品与人物IP每年仍会出现在荧屏上。但他的财富,至今不为外人所知,我们也只能从各路报道中略知一二。
金庸有公司吗?
据央视新闻官方微博,“据香港媒体报道,武侠小说泰斗金庸(本名查良镛)逝世,享年94岁。他的代表作有《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鹿鼎记》等,其作品流行的程度,被誉为‘凡是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金庸的读者’”。
曾几何时,一本又一本武侠小说伴着我们长大,金庸这个名字也成为了一代人甚至几代人心中的“大侠”。
1924年,金庸出生在浙江省海宁市,年少时的他曾有“当一个外交官”的梦想。1937年日军全面侵华,金庸曾回忆“我们家本是相当富裕的,但住宅、园子都被日军烧毁,母亲与弟弟都在战争中死亡”,那时的他立志“要在维护国家尊严上发挥作用”。
1948年金庸移居香港,走上了一条与梦想完全不同的路——成为当代武侠小说作家、新闻学家、企业家、政治评论家、社会活动家,“香港四大才子”之一。
1959年,金庸等人于香港创办《明报》。《明报》刚出版的时候,销量并不大,只有6000份,为了扩大销量,金庸利用自己的名人效应,在《明报》上继续连载自己的武侠小说,运用粉丝效应带动《明报》的发展。
《明报》曾轰动一时,但后来几经易手后由盛转衰。金庸虽有两儿两女,却没有一个人愿意接他的班。90年代初期,金庸以10亿港币的价格卖掉了《明报》,再算上他的小说版权费、出版费,这时金庸的身家已相当可观。
公开资料显示,金庸小说发行1亿册。1992年,他以12亿港币的资产,名列香港百富榜第64位。他是一个成功的报业巨子,更是一个成功的武侠小说创作家;他不仅是现代武侠小说的集大成者,也是中国文学史上不可忽视的一代名家。黄易评价,金庸就像一个“黑洞”,把传统发挥得淋漓尽致,任何人靠近他,就会化为乌有,根本没法比。
随着电影电视的普及,金庸的小说继纸质版后,又以影视的形式给他带来了不少收入。香港最早开始对金庸小说进行影视制作,《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雪山飞狐》等拍一部火一部。
金庸的作品每翻拍一部,进入金庸兜里的版权费就又多一笔,哪怕仅仅是用一下小说里面人物名字金庸也会收获一笔版权费。周星驰当年拍《功夫》的时候里面有一个“小龙女”的人物名,仅仅用一下这个名字,周星驰就付给了金庸6万元的知识版权费。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通过天眼查发现,金庸唯一参股公司便是杭州金庸书友会有限公司。资料显示,这家公司成立于2003年07月16日,主要经营范围为对金庸作品的改编、开发等。事实上,他不仅是杭州金庸书友会有限公司的董事,还是其股东,认缴出资额为75万元人民币。
在股东明细中,还包括了北京吉利国际教育有限公司、杭州文星广告制作有限公司、文汇出版社。值得一提的是,北京吉利国际教育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董事长正是李书福。据人民网报道,2003年7月26日,金庸曾为杭州金庸书友会的成立和《金庸茶馆》杂志(《新读写》增刊号)首发造势。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