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中国迎来第一枚民营运载火箭朱雀一号的发射,这是中国第一枚真正计划将卫星送入轨道的民营航天运载火箭。遗憾的是,所搭载卫星未能入轨。不过这依然可以说是巨大的成功。业内人士表示,随着技术的成熟和进步,未来民营商业航天公司的发挥空间会越来越大,未来国家队会更多担负起国家战略安全的使命和任务,民营商业航天公司则更多探索市场规律和市场行为。
每经记者 张虹蕾 每经编辑 王嘉琦
图片来源:蓝箭航天方面提供
今年初,马斯克用Space X猎鹰重型火箭将自己的特斯拉汽车送上了太空,看得人热血沸腾。
在中国,民营商业航天领域,也涌现出一批以星际荣耀、蓝箭航天、零壹空间为代表的年轻企业。
10月27日,中国迎来第一枚民营运载火箭朱雀一号的发射——这是中国第一枚真正计划将卫星送入轨道的民营航天运载火箭。
不过,遗憾的是,这枚备受关注的火箭在发射过程遭遇挫折——发射后飞行正常,一二级工作正常,整流罩分离正常,但三级出现异常,所搭载卫星未能入轨。
视频来源:腾讯视频
10月27日晚间,北京蓝箭空间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蓝箭航天”)方面向每日经济新闻(微信号:nbdnews)记者提供的情况说明显示,当天16时,朱雀一号(朱雀·南太湖号)运载火箭发射后飞行正常,一二级工作正常,整流罩分离正常,三级出现异常。
蓝箭航天在自己的官方微信上对此次发射进行了说明,同时也在为自己加油鼓劲:
无数前人的尝试,才能换来美好的世界,总有人要身先士卒。而蓝箭,愿意做这个开拓者。
我们笃信,“直接做运载火箭”是正确的决定。
能力链条、供应链条、体系链条、发射链条,四个链条已全部打通……实际上,“朱雀一号”运载火箭在发射之前,他的使命已经全部完成。
未来,蓝箭航天将继续前行。在此,感谢社会各界对蓝箭公司的大力支持,路漫漫其修远兮,我们依然会向着心中的星辰大海进发。
根据蓝箭提供的官方资料,“朱雀一号”火箭总长19米,箭体直径1.35米,起飞重量27吨,起飞时的推力约为45吨。它能够将200公斤的载荷运入500公里高度的太阳同步轨道(SSO),或者是将300公斤的载荷运入200公里高度的绕地轨道
按照蓝箭航天此前披露的信息,“朱雀一号”火箭计划将央视的“未来号”卫星发射至SSO(太阳同步轨道)。本次发射搭载的商业卫星“未来号”是蓝箭航天为央视综合频道《加油!向未来》第三季节目定制的微小卫星,该卫星将满足节目在轨科学实验任务需求,并配有精巧型集成数据回传系统,与空间相机数据共同打包回传地面。这也是我国第一次实现全部由民营企业设计研制、生产制造,并由民营企业运营发射的“纯商业航天”项目。
据虎嗅网消息,根据蓝箭官方现场透露的信息,此次“朱雀一号”的最大速度接近但未能达到第一宇宙速度,所以卫星未能入轨。
按照业界的共识,民营火箭发射分为两种:一为探空火箭,无载荷入轨的能力。无论是此前星际荣耀发布的“双曲线一号S”,还是零壹空间发射的“重庆两江之星”都是其中的代表。
另一个则是运载火箭,是用于将人造地球卫星、载人飞船、空间站、空间探测器等有效载荷送入预定轨道。运载火箭的结构也更为复杂。
图片来源:蓝箭航天方面提供
从技术路径分析,“朱雀一号”相比此前的“双曲线一号S”和“重庆两江之星”更进一步,结构更为复杂,作为三级火箭(就是火箭分成3段,依次分离点燃),级间分离和飞行中发动机点燃都需要具备十分关键的核心技术。
从商业价值来看,相比没有入轨能力的探空火箭,“朱雀一号”能够把卫星送入空间轨道,具有更加广阔的商业前景。
对于运载火箭研制的难点,航天技术专家黄志澄认为“难在既要有强大的动力,又要有控制其运动轨迹的能力。”
一位航天从业者对每日经济新闻(微信号:nbdnews)记者表示,作为一个高风险的行业,航天一向都是伴着失败在成长。由于从地面到太空轨道经历环境异常复杂且难以捉摸,有时候即便此前经过多重情况的假设、测试及考虑,但仍会在发射的过程中遭遇到意想不到的情况。
这种说法在现实中亦有印证。梳理行业案例可以发现,此前,业界备受瞩目的Space X的“猎鹰9号”(Falcon 9)也曾出现过问题。2010年6月,猎鹰9号首飞,在近8年的发射历史上经历了两次失败:
第一次发生在2015年6月,猎鹰9号当时搭载“龙”飞船为国际空间站运送补给,结果火箭在空中解体;
第二次是在2016年9月,猎鹰9号在进行发射前的例行测试时发生爆炸。
航天业就是如此,每一次发射都伴随着高风险,但每一次事故也可以帮助人们排除一些问题,让火箭变得更安全。
另外一位从业者则对每日经济新闻(微信号:nbdnews)记者表示,相较而言火箭和卫星的起飞并不难,难点在于入轨的精度和准确性,正所谓“失之毫厘谬以千里”,这也是很多民营火箭企业在选择路径上一开始尝试发射没有入轨能力的火箭的原因。
“如果真想做火箭并且把这个行业持续做下去,还是要有自己的生产基地。”一位航天界的专家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微信号:nbdnews)记者采访时表示,必须有自己的制造基地,才能够控制产品、进度、质量和成本,将民营火箭真正推入市场。
一位在航天界深耕多年的管理者曾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在他看来,随着技术的成熟和进步,未来民营商业航天公司的发挥空间会越来越大,未来国家队会更多担负起国家战略安全的使命和任务,民营商业航天公司则更多探索市场规律和市场行为。
从去年开始,民营火箭企业们就争相在发射场上“首秀”,今年的动作更是密集:
4月5日,星际荣耀发射飞行高度为108公里的亚轨道探空火箭;
5月17日,零壹空间完成一枚飞行高度为38公里的探空火箭发射。
9月5日,民营商业航天企业星际荣耀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一枚代号为双曲线1Z(以下简称SQX-1Z)的固体亚轨道探空火箭。
9月7日,由零壹空间自主研发的第二枚商用亚轨道火箭——OS-X1火箭暨“重庆两江之星”在西北某国家发射场成功点火升空。
多家民营企业抢滩航天领域,背后是巨大的市场空间和经济价值。
据美国航天基金会发布的报告统计,全球航天经济总量约3300亿美元,其中商业航天产业占比高达76%。原本由政府主导的航天产业正逐渐走向大众消费时代,并最终走向寻常百姓家。另一方面,微小卫星组网的需求进一步刺激了民营火箭创业。根据SIA(美国卫星工业协会)的数据,2014年、2015年和2016年,商业卫星发射服务市场规模分别为62亿美元、54亿美元、55亿美元。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