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在北京,找对象和找便利店哪个更难?

    每日经济新闻 2018-10-25 17:12

    10月18日,北京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便利店发展的若干措施》,计划用三年左右时间,使连锁便利店门店数量达到6000家以上,实现每个社区有两个连锁便利店的目标。

    每经记者 黄名扬    每经编辑 杨欢

    北京的便利店行业再一次迎来了地方政府的重磅政策支持。


    10月18日,北京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便利店发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措施”),计划用三年左右时间,使连锁便利店门店数量达到6000家以上,实现每个社区有两个连锁便利店的目标。

    而就在去年年底,北京也曾发布相关措施,想通过开店优惠等方式增加市内便利店数量,计划到 2020 年将便利店数量扩充到 3000 家。

    时隔不到一年,数量翻了一倍,北京这么着急,为什么?

    找便利店比找对象还难


    图片来源:摄图网

    “在北京,找便利店比找对象还难。”这样的吐槽在社交网络上几乎随处可见。

    作为一个特大型消费城市,早在2015年,北京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就已突破一万亿元,但在生活性服务业设施规划和建设方面,比如生活便利店数量、覆盖率以及社区商业的服务水平上却一直不尽人意。

    此前有软件工程师通过软件获取了2017年4月北京地图上的便利店数量,并与上海进行对比。数据显示,北京便利店数量为6848家,上海12193家,“北京面积是上海2倍,便利店却仅有上海一半多”。

    按照哈里斯国际市场营销机构(HIM)和7-11连锁便利店品牌的联合调查数据,每3000人拥有一家便利店,这被看作是便利店密度高低的分界线。

    例如东京,有近3700万人,几大便利店品牌的总数超过了4万家。北京的常住人口在2008年就已经突破了2000万人,照此计算,北京至少需要6700家便利店。

    而根据北京市商务委今年初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北京的连锁便利店数量为1500家左右。

    北京的朋友们在忍受群嘲的同时,也孜孜不倦地寻找问题的根源。

    知乎上,对于北京便利店贫瘠的解释,被顶到最高的答案是三个“半”——季节原因造成的“半年的生意”,城市规划带来的“半条马路的生意”,生活习惯只能做“半天的生意”。

    北方的数九寒天,或许确实影响了北京便利店下半年的生意。2017中国城市便利店发展指数报告数据显示,24小时营业便利店的区域性特点很明显,南方地区城市的24小时便利店比例,普遍高于北方地区。

    除了季节原因和生活习惯带来的南北差异之外,还有一部分问题可能来自北京这座城市本身。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的相关负责人曾提到,在城市基础设施上,北京的道路比较宽,行人穿行不便,这就使部分店面的辐射范围有限。

    再加之,北京自明代以来就是政治文化中心,长时间形成的城市基础和市民观念决定了大而全的综合商业项目比较容易落地,而适合便利店的地方却不多。

    针对这些问题,此次的《措施》中提到:“按居住项目规划10-20平方米/千人的标准预留便利店业态空间”的配置指标,以及利用疏解整治腾退出的空间资源引入品牌连锁便利店。同时,将开放公共服务单位所属空间资源,在学校、体育场馆、医院、公园、地铁、科技园区等单位引入品牌连锁便利店,优化便民服务网点布局。

    或许,我们可以将北京这一连串的政策视为补短板的开始。

    便利店是城市之光


    图片来源:摄图网

    读书人常说,书店是城市之光。而对于都市生活的群体来说,那些小小的、24小时营业的便利店,也许更贴近他们心中的城市之光。

    “你能想象,离国贸站直线距离只有三公里、全是中高层公寓、纵深达三四公里的大社区,却只有两家连电池都买不到的‘小卖部’吗?”

    曾在北京工作三年,现已“南飞”上海两年的王敏达无奈地耸耸肩。如今,再回忆那段“北漂”的日子,他仍忍不住感慨:“当时的生活,不方便得简直有些不可思议”。

    当生活在大城市的人们,对于高额的房价和激烈的竞争习以为常之后,这些生活中琐碎的小事反而成了城市印象的试金石。

    早几年,从香港过来北京出差的Ashley没有想到,她对北京的印象会毁在便利店上,没有隐形眼镜盒和药水、没有手机充值卡也没有现冲的咖啡……“下次再出差到北京,我一定不会再这么马虎了,该带的东西务必要带上,因为你不能指望这里的便利店能解救自己。”她这样告诫自己。

    有着30年零售经验的台湾人林财添,在被问及对北京便利店的印象时,也曾直言不讳地说:“在北京我从来没有逛便利店的欲望,因为产品不够丰富,便利性也实在不够。”

    便利店的发达程度,可以看作一个城市服务功能配套的先进合理程度。在《大西洋月刊》中提到:“连锁便利店是城市价值的构成部分,是舒适的主要来源,在这个系统的支持下,城市文化的多样性得到了更真实、更健康的体现。”

    早在2015年7月,北京就在《北京市提高生活性服务业品质行动计划》里提出,要“加快推进本市生活性服务业规范化、连锁化、便利化、品牌化、特色化发展”。“美好生活”、“和谐宜居之都”是政策目标中的关键词。

    一年之后,北京对症下药,又紧接着出台了专门的《关于进一步促进连锁经营发展的意见》。到2017年年底,北京将目标进一步量化,出台《进一步优化连锁便利店发展环境的工作方案》。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2016年中国城市便利店发展指数”显示,北京市便利店的增速确实达到了23.5%,“成为便利店发展的明星区域”。第二年,北京增长势头依然强劲。数据表明,2017年,该增速保持在了20.7%,是一线城市中发展最快的。

    而现如今,眼见着给便利店打的强心针效果明显,趁热打铁,北京索性再追加一剂肾上腺素。新一轮的《措施》将鼓励便利店内新增多项便民服务,并改革经营许可。

    比如,允许便利店扩大简餐类经营品种,改进机制饮品制售项目许可限制,允许连锁便利店企业开展乙类非处方药品零售等。支持便利店搭载出版物、音像制品、代收代缴等综合便民服务功能,并提出“支持连锁便利店门店申请成为离境退税定点商店”等内容。

    也许除了数量翻倍之外,这次新政所带来的还将是质的变化。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16家银行授信 一汽系上市公司股价飙涨

    下一篇

    欧洲议会通过“限塑令”:到2021年禁止使用有替代品的一次性塑料产品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