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百色扶贫“近身战”

    2018-10-23 21:56

    改变山区贫困落后面貌从来没有捷径可走。以各级政府为主导,建立东西部扶贫协作机制,北京、上海、广东等发达地区,均承担了对口扶贫任务。同时,民营企业也积极投身其中,作为政府扶贫工作的有益补充,积极促进贫困地区产业及机制发展。

    自1980年代启动社会扶贫机制以来,中国已有超过7亿农村人口实现脱贫,占世界总人口的十分之一。事实上,改变山区贫困落后面貌从来没有捷径可走。如今剩下需要攻坚的贫困地区,不少是位于自然条件恶劣、交通极不方便的区域,脱贫难度极大。

    以各级政府为主导,建立东西部扶贫协作机制,北京、上海、广东等发达地区,均承担了对口扶贫任务。同时,民营企业也积极投身其中,作为政府扶贫工作的有益补充,积极促进贫困地区产业及机制发展。

    苗木之路

    广西百色田阳县地处山区,草木幽深,山路崎岖。负责跟进碧桂园田阳县苗木产业精准扶贫项目的扶贫干部毛雁对广西人的质朴和纯粹有着深刻的认识,“在山里,他们追求的幸福很简单。”乡土内部的心理结构和文化原型仍然保持着一种随心意味,即使日子过得很苦。

    田阳县央律村村民杨色永的家里,最值钱的物件就是他脚边的一台除草机了,花了600百块。他所住的这幢房子,外墙上没有任何涂料,红砖混着水泥裸露在外,从一楼的边缘的墙角上能看到上面破碎的瓦洞里透过来的光。

    但这并不是一座年久失修的房子,而是老房子倒塌后,杨色永2008年以来慢慢砌起的新房。不过只有一层的小房子根本不够家里人住,十年了,第二层房子也还没能有钱修起来。他一个人住在进门的左手边搭起来的简陋的小木床上,里面的两间房留给妻子和女儿们。

    他要养活五口之家:妻子患有脑膜炎,大女儿21岁了,二女儿15岁,智力残疾,在县城上特殊教育学校,小女儿6岁,还在上小学。家里通往二楼露天平台的栏杆就是他们的衣柜,搭满了衣服。

    2016年碧桂园扶贫团队刚来到了村里,租了三百多亩地搞苗木产业,在村里宣传给贫困户承包种植的机会,村民一开始并不看好。但这笔账在杨色永心里算得很明白,反正日子横竖都难,他愿意试试。这是碧桂园在全国的第二个扶贫苗木基地,第一个在广东英德的树山村。

    碧桂园不仅教村民修剪、扦插、装袋等种植技术,还帮着他们找苗木销售的路子—区内的住宅项目、市政需求。以田阳县央律村苗木产业扶贫项目为例,今年苗木丰收,用于南宁、柳州、玉林、北海等10个地级市超过30个碧桂园新苑区园林建设。田东扶贫农场预计于年底出苗,其所生产的苗木也将用于小区建设,以及政府建设的老乡家园移民安置点等。

    承包了两亩地的杨色永很快就挣钱了,2017年5月出苗,到年底就挣了两万出头,挣钱后他给自己家里修了一个厨房。第一批贫困户承包苗木地挣钱后,更多的人开始关注起村里的苗木产业。

    杨色永不善表达,用夹杂着壮语的口音重复了多次,“碧桂园帮我盖第二层”。杨色永是寄希望于碧桂园今年承包给他的四亩地—那里种着2700棵苗木,包括花叶女贞、红继木、黄金叶、金边连翘。他的最大愿望就是这些苗木能顺利出货卖出好价钱继续修房子。

    广西苗木产业并不发达,由于起步晚,技术、管理等方面的经验不足,区内市场都被珠三角地区的和西南地区的企业占领了。但碧桂园认为,广西有自己发展苗木产业的潜力,同时城市和新农村环境建设,广西园林苗木需求旺盛。毛雁表示,“如果将本土的苗木产业发展起来,在技术管理上下功夫,有交通运输成本的优势,谁还会去外省进货呢?”

    田阳县的三百亩地是碧桂园苗木产业在广西的开始,紧接着隔壁的田东县也开始发展起来,模式上还相比田阳县更进一步。在田阳县,是碧桂园把地租下来打造苗木产业基地,分给贫困户管护,但在田东县是村集体把地租下来,村集体以土地带资入股,村集体层面来组织成员劳作、宣传村民参与,每年给村集体的固定分红。田东县政府还设有相关投入,所产生的利润还可以设置基金账户在全县进行分配,直接解决了贫困村产业覆盖面小的问题。

    从2017年1月正式开始进苗以来,截至2018年10月9日,田阳县苗木产业精准扶贫项目共销售苗木162批次,销售金额336.40万元,获利154.74万元。目前,有32户贫困户受益,户均增收超4万元,其中已有30户收入超过2万元,有4户达到3万元,10户达到4万元,最高的1户达到了8万元。

    很多贫困户因孩子上学、生病、残疾、无劳动力致贫,外出打工并不现实,而村里的产业给了他们更多的可能。打零工也好,承包土地也好,都能方便这些只有一个劳动力的贫困户照顾家庭,不用涌向城市,背井离乡。

    一技傍身

    当然,还有许多渴望寻求一技之能走出大山打工脱贫的村民,与因自身条件致贫的农户不同,面对因市场因素致贫的农户,“人的提升”是扶贫的核心目标之一,重点在于对他们进行技能和创业培训,帮助他们解决就业的问题。

    通过高强度的组织动员,对贫困户建档立卡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如今已经基本完成,为精准识别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目前中国的扶贫培训模式主要仍以政府为主导,田东县县委常委、副县长张国栋表示,“开展技能培训就是让贫困户掌握一技之长,提升自我发展能力,拓宽就业创业增收渠道,进一步激发内生动力,实现有尊严、可持续脱贫。”

    不过政府侧重于贫困户,但事实上非贫困户如果不学技术,年纪大了以后体力跟不上,也会存在返贫的可能性。同时,有些贫困户与非贫困户之间评分标准非常接近,若非贫困户过分地缺失机会,难免让人有不公平之感。并且,政府做培训的标准比较严格,要有百分之五十以上的贫困户参加,才能申请国家财政资金支持的专项培训。

    相比之下,民营企业办的培训班就更加灵活,对政府的扶贫工作起到了补充作用。目前,碧桂园集团已在田东、田阳的各个镇都设点开展了育婴师、电工、养老家政等精准扶贫技能培训就业班,贫困户和非贫困户都可以免费报名参加,还能“以奖代补”。考过相关的资格证后,贫困户每人奖励200块,非贫困户奖励100块,可以免费推荐至发达地区就业,增强贫困家庭内生发展动力。

    “你不得不佩服企业在有些方面做得是比政府好,它能够把握这个市场的这些基本的规律,碧桂园开展的养老、月嫂等培训非常有用,在东部需求很大,大家积极性很高。”田阳县县委常委、副县长唐敏红表示。

    “母乳是可以在冰箱里保存起来的,加热以后可以给宝宝食用,抱宝宝的时候动作一定要轻。”在碧桂园的培训教室里,月嫂培训老师以假人模特在讲台上示范,底下坐着附近村子里聚集的二十来位学员。有些村民还带着孩子来上课,孩子们在教室外面嬉闹追逐。

    截至2018年10月9日,碧桂园田东县技能培训精准扶贫项目已在5个乡镇开设18期34个班,1651名农村劳动力参加培训,其中建档立卡户345人;846人取得职业资格证,295人已参加鉴定等待成绩,就业752人,其中贫困户占214人。碧桂园联合深圳市坪山区在田东县举办的专场招聘会,共36家企业提供2500多个招聘岗位,共有1000多位村民参加面试。

    值得一提的是,碧桂园将依托筑梦公司SSGF绿建技术,在田东建设“智慧建筑科技产业(扶贫)基地”。SSGF是碧桂园首创的建筑工业化新型工艺体系,具有精品质、高速度、绿色环保等优势。碧桂园将为符合条件的中青年提供免费的技能培训,把他们培训为新一代SSGF铝模产业工人。

    民企责任

    以前的扶贫思路是扶植龙头企业,贫困县通常每年都能从国家获得上千万元的扶贫贴息贷款,在县里找农业项目,今年种姜,明年养兔,扶植的那些龙头企业既不了解市场,也不具备应对市场波动的能力,农户并不能得到实惠。

    来自东部的民营企业,在粤桂扶贫协作中,正好发挥了它最大的作用—了解市场和拥有实力。改革开放40年来,民营企业已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对GDP的贡献超过60%、解决就业超过80%、纳税超过50%。

    发达国家的顶级企业家走在了慈善前列,比如盖茨、巴菲特、扎克伯格等等。随着民营企业不断做大做强,国家也赋予了民营企业更多期望。当然,扶贫不是施舍,而是企业的社会责任,是现代公司治理的本质要求,也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要义。

    央律村的村民或许体会不到碧桂园这家世界五百强民营企业的实际形象,但通过碧桂园带来的这些苗木产业和技能培训,却能让他们真切感受到生活慢慢好起来。

    真金白银,投入巨大,碧桂园的扶贫不是输血而是造血,扶贫的项目和模式也颇具成效。将脱贫工作作为一家民营企业的主业来做,体现了其发展观念。一个企业的发展,不仅仅是表现为经济效率的提升和营业收入的增加,更体现为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和关怀。这种关怀不是“雨过地皮湿”的表面效果,而是一种落实的责任。

    2018年5月,碧桂园更是积极响应党和国家战略号召,在国务院扶贫办公室等政府机构的支持和指导下,从全国选取甘肃省临夏州东乡族自治县、陕西省安康市宁陕县、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等13个贫困县进行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结对帮扶。截至目前,碧桂园已在全国9省14县展开结对帮扶工作,面向超33.6万未脱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

    “是国家免了我7块钱的学费,还给了我2块钱的助学金,我才得以完成学业。”这是碧桂园集团创始人杨国强经常挂在嘴边的话,“我也穷过,我知道贫困是怎么一回事。”这也恰恰是杨国强以及碧桂园这么多年来为什么积极投身公益的底因。

    他曾提出建议,青年应满二十周岁才允许出来工作,务必使他们在工作前得到良好的职业培训或高等教育。他不想看到现在的年轻人跟曾经的他一样,对每天赚5毛钱深感绝望。所以他率先投入4.5亿元创办了一所全免费的大学——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想让社会知道接受良好职业教育的人,也能找到好工作过上好生活。

    如今,杨国强已在扶贫路上走了21年。在不少人的思维中,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然而,正如一开始不被村民看好的苗木产业一样,不忘初心,踏实做事,终究会被信任。

    来源:南风窗

    上一篇

    *ST凯迪违约债务已达56亿元 新增一家生物质电厂恢复运营

    下一篇

    夜读 | 2018年最受欢迎的生活方式,都藏在这几件事里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