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上市公司喊话式增持,兜底式增持层出不穷。然而,这种方式真的能够让这些股票迎来春天吗?今天,就来看一些案例吧。
来源:道达号(微信号:daoda1997)
又是下跌的一天!
今天,沪深两市多头继续溃败,沪指下跌75.19点,以2486.42点报收,跌幅达2.94%,这也是沪指在2014年11月24日之后首次报收于2500点之下。同时,深成指、创业板指数、上证50指数、沪深300指数跌幅均超过2%。
有一个现象值得关注,那就是近期上市公司喊话式增持,兜底式增持层出不穷。然而,这样的花样翻新力挺股价的方式,真的能够让这些股票迎来春天吗?
昨天,A股市场好不容易反弹了一下,结果今天,大盘的下跌变本加厉,不仅跌破了昨日盘中的低点2517点,还跌破了2500点整数关,最终创下了近4年新低的2485.62点。更糟糕的是,今天沪指的日K线,竟然几乎就是一根光头光脚的中阴线,开盘点位即是最高点,而收盘点位只比最低点高了不到1个点。这种形态的日K线,后市会如何走,确实非常难料。
从盘面看,今天跌停个股数量超过100只,但真正对指数形成打击的,却是前段时间的功臣——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今天,中国石油突然放量大跌7.92%。要知道,中国石油上一次出现如此大的跌幅,则是2015年的8月25日,当天中国石油跌停,而沪指在当天大跌7.63%,随后“国家队”入场救市,市场缓了几个月。而在2016年初的熔断行情中,中国石油也都没有出现过如此大的跌幅。另外,中国石化今日也大跌4.02%,10月以来累计跌幅也达到12.78%。
而在“两桶油”大跌的背景下,今日“中字头”个股全线遭遇重挫,几乎一个都没跑掉,中国交建、中国铁建、中国神华、中国化学等个股都有不小的跌幅。
再来说说上市公司的喊话式增持。
昨日,利亚德董事长高调倡议员工增持,股价出现涨停,今天继续逆势上涨4.11%,似乎这种“花式”力挺股价还有些作用。于是,喊话式增持的案例越来越多,但是其他公司究竟效果如何,却很不好说。
先说近期舆论的焦点华大基因,昨晚公布了一个高管增持计划的进展公告。结果,截至10月16日,累计增持股份数量仅为10.76万股,增持金额不到80万元。而原本公告的增持计划是增持金额不低于1.9亿元,这个差距实在是太大。而在10月15日,华大基因公告,股东深圳前海华大基因投资企业(有限合伙)准备减持的数量是1200万股。
再看另外一家公司,东土科技日前发布公告,倡议员工增持并兜底。结果,今天股价大跌5.92%并创了阶段新低。再看看东土科技的走势图,9月27日之后就一路大跌,股价从11元多跌到7元多。如果你是该公司的员工,这种兜底式增持你敢上吗?
更有意思的是,就在9月27日当天,东土科技发了个公告,称公司实控人、董事长原计划自2017年10月23日起进行增持,增持金额不低于1亿元。然而在今年初,该董事长增持了2430.63万元之后,由于无法筹措到增持的资金,于是申请终止履行未实施部分的增持计划。给人的感觉就是,董事长钱不够了,现在倡议员工来增持。
还有一家公司也有意思,花园生物10月15日公布了倡议员工增持的进展,截至9月28日共有114名员工合计增持了266.99万股,增持均价14.73元/股,增持金额约4041.3万元。结果,昨天和今天,花园生物连续两个跌停,今天报收于11.79元,响应倡议的员工相当于已经亏了20%。
看了这些案例,不知道以后遇到这些喊话式增持的公司,是否真的还能起到维护股价的效果。
最后再说一个消息,这个消息与“国家队”有关。
据报道,五只“国家队”基金净值时隔多日再变动,这种情况疑似入场救市。经查询数据发现,10月17日,“国家队”基金之一华夏新经济灵活配置单位净值为0.954元,较前一日下跌0.1%。18日,华夏新经济净值进一步下跌0.29%至0.9512元。此外,其余四只“国家队”基金易方达瑞惠、嘉实新机遇、招商丰庆混合A、南方消费活力净值也均于今日下跌0.29%。
值得注意但的是,华夏新经济自今年9月21日起净值停止变化,停在0.955元,其余四只“国家队”基金国庆前后单位净值相继停止波动。基金的单位净值如果停止波动,原因很简单,那就是基金在国庆节前逢高清仓了。应该说,上述这些“国家队”基金的这一波逢高精准清仓的操作实在是牛。而现在,这些基金的单位净值再次开始波动,说明他们又重新开始入场了,此时大盘跌破2500点,这一举动确实值得引起大家的关注。
沪深300指数仓位参考
日期:2018年10月18日
今日仓位:五成
明日仓位计划:五成
一、本仓位是结合趋势研究,设置的非实盘仓位参考,不作为买卖依据,请注意投资风险。
二、本仓位跟踪标的为沪深300指数,以实现对指数量化跟踪,避免持仓个股差异影响效果。
(张道达)
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的最新规定,本手记不涉及任何操作建议,入市风险自担。
(本文封面图片来源于摄图网)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