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户籍人口不断增加、早期来深圳特区创业的“拓荒牛”成批退休、随迁老人持续增多,人口老龄化问题也日益突出。深圳市官方甚至预计,将在2023年进入老龄化社会。换言之,“距离老龄化社会只有五年的时间了”,因此必须未雨绸缪,前瞻性地解决养老难题。
每经编辑 赵云
作为一座移民城市,深圳总是给人留下“年轻”的印象。有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深圳全市户籍老年人共28.87万人,仅占户籍总人口的6.6%。
今年上半年,QQ大数据发布的《2018全国城市年轻指数》中,深圳也以87分的“年轻指数”,首次逊位于贵阳排在第二,但仍连续三年蝉联“最年轻的一线城市”。
图片来源:腾讯科技
然而,这并不代表深圳就没有老龄化社会的隐忧。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户籍人口不断增加、早期来深圳特区创业的“拓荒牛”成批退休、随迁老人持续增多,人口老龄化问题也日益突出。
深圳市官方甚至预计,将在2023年进入老龄化社会。换言之,“距离老龄化社会只有五年的时间了”,因此必须未雨绸缪,前瞻性地解决养老难题。
日前,由深圳市民政局起草的《深圳经济特区养老服务条例(送审稿)》(以下简称《条例》)公布并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征求意见截至11月15日。
图片来源:截自深圳政府法制信息网
根据关于《条例》的说明,截至2017年底,深圳全市户籍老年人为28.87万人,占户籍总人口的6.6%;如果按照常住人口统计,则大约有90万老年人,再加上内地来深投靠子女和“候鸟”型老年人,实际上有超过120万老年人。
每经小编(微信号:nbdnews)注意到,有媒体梳理各地2017年统计公报发现,不少地区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在10%之上。按常住人口计算(90万/1252.83万),深圳老年人的占比约为7.18%,同样比大多数地区“年轻”。
图片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制图
然而深圳市民政局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预计深圳将在2023年进入老龄化社会。
虽然目前深圳老龄人口占常住人口的比例相对较小,但深圳的人口规模大,且仍呈增长态势,与深圳狭小地域相比人口密度非常大,因此必须未雨绸缪,提前规划布局养老事业,否则将在资源承载、产业发展等方面陷入完全被动。
另一方面,目前深圳养老制度建设滞后,国家也尚未出台专门的法律或行政法规,养老服务与现行社保等制度也衔接不顺,亟须通过立法解决现存问题。“要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必须建立与特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养老服务保障体系,即‘1336’工程。”
据该负责人解释,“‘1336’工程”即建立全市统一的智慧化养老服务管理平台,建立全市域养老服务网络(1张网),凝聚政府、市场、社会公益力量(3股力量),提供政府基本保障、居家社区联动、机构养老服务(3种服务方式),构建市、区、街道、社区、小区、家庭养老服务体系(6个层级)。
养老规划不足,养老用地难以落实,以及随之带来的养老服务设施建设不足尤其是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不足等问题,是深圳养老服务工作面对的主要问题。
每经小编(微信号:nbdnews)注意到,《条例》就养老基本保障作了一些硬性规定。例如:社区养老服务用房按照每二万人不少于750平方米建筑面积配置建设;新建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应占总床位的80%以上。
据深圳本地媒体报道,昨日(10月16日)上午,深圳市宝安区养老院工程正式开工建设,该项目为深圳市单体规模最大、设计标准最高、功能最完善的区级公办养老机构,2022年建成投入使用后,将为宝安市民提供1000张高品质养老床位。
资料图(图文无关,来源:视觉中国)
在养老体系建设方面,《条例》还规定对养老机构予以各方面的优惠。
公益性、非营利性养老服务设施建设项目,按照规定减免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征地管理费、水土保持补偿费、排污费、监测服务费、易地建设费等;养老机构使用水、电、燃气等,按照居民生活类价格标准收费;
对非营利性养老机构建设免征行政事业性收费,对经营性养老机构建设减半征收行政事业性收费;
鼓励商业银行加大对养老服务业的信贷支持,创新抵押担保方式,开发适应养老服务业发展需求的金融产品和担保方式。
而在法律责任上,如果新建住宅区未按照有关规定配建养老服务设施,由区住房建设部门责令建设单位限期修建;逾期不修建的,处应建面积市场评估价的罚款,并按照公共信用信息管理有关规定,记入个人信用档案。
深圳市民政局表示,在调研过程中,从各地碰到的问题来看,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是立法要解决的重点之一。为了提供持续稳定的护理保障,《条例》规定,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为参保的失能人员提供基本生活照料和与基本生活密切相关的医疗护理所需费用;鼓励商业保险机构参与提供长期护理保险相关的产品和服务。具体办法由市政府另行制定。
与此同时,针对养老人才短缺的普遍问题,《条例》拟规定,通过购买服务方式设立社区养老专员,负责提供养老政策咨询、办事指南、服务推荐,并为有需要的老年人形成养老服务清单,养老专员与常住老年人的配备比例不低于1∶500。
图片来源:截自《深圳经济特区养老服务条例(送审稿)》
深圳市政府也将支持特区内高等学校、职业学校和技工学校开设养老及其老年医学、中医药健康养老、康复、护理、社会工作等相关专业或培训项目;鼓励卫生专业技术人才转岗养老行业,鼓励家政服务人员、医院护工和深圳城镇就业困难人员从事养老服务,并将提供灵活就业补贴。
深圳市民政局还透露,拟将养老护理员的工资待遇标准参照医疗机构同类岗位人员确定,其住房需求纳入深圳公共租赁住房保障范围。
资料图(来源:视觉中国)
值得注意的是,《条例》提出,建立养老志愿服务“时间银行”,志愿者或者其直系亲属进入老龄后根据其养老志愿服务时间储蓄、志愿服务积分等,优先、优惠享受养老服务。有观点称,这一机制有望能够很好地鼓励志愿者,尤其是年轻人参与养老服务。
每经小编(微信号:nbdnews)梳理发现,此前已有部分城市推出类似的“时间银行”服务。据媒体报道:
2005年,南京就已开始尝试时间银行养老服务模式,截至2017年12月,全市已经招募了5069名时间银行志愿者,其中老年人志愿者3310名,大大缓解了专业养老护理员队伍不足的矛盾。志愿者“存储”的志愿服务时间,既可以兑换服务,也能兑换物品和现金。
今年1月27日,南昌市东湖区火神庙社区一居民来到社区服务大厅,将一份“时间银行”存折递给社区主任,在存折上记录下存入“一个小时”;
7月28日,一家“时间银行”在成都高新区肖家河街道兴蓉社区正式“开业”……
有观点称,传统的养老志愿服务,倡导的是纯公益性,一般都是无偿付出。而“时间银行”在坚持养老志愿服务公益性不变的大前提下,巧妙地引入奖励机制,让付出者获得实实在在的回报。
如此一来,养老志愿服务不仅帮了别人,还帮了自己,可谓益处多多。在可见的预期下,这种充满激励性质的“时间银行”,只要引领得当,就能发挥“蝴蝶效应”,吸引更多人参与其中,最终形成良性循环。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