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副所长王东明看来,我国高铁的快速发展,推动了铁路乃至综合运输体系技术水平与服务能级的全面提升,大幅缩短了区域之间的时空距离,带动了沿线城市和地区经济的发展,提升了全社会的效率。
每经记者 靳水平 每经编辑 张海妮
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副所长王东明 每经记者 靳水平 摄
“有着广袤关联产业链的中国高铁发展所引发的‘引进来、走出去’技术交流及市场开拓需求,加速了其产业体系与国际先进技术水平的深度合作,推动战略新兴产业全面成长。”今日(10月13日)上午,在西南交通大学举办的第六届中国高铁“走出去”战略论坛上,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副所长王东明如是表示。
会后,王东明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指出,高铁走出去,不能看作是劳务输出,也非初级技术输出,而是一种高端的合作。
近几年来,中国高铁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王东明表示, 2012年中国高铁营业里程为0.94万公里,仅用了5年时间,2017年就达到了2.5万公里,位居世界第一。
公开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每天指挥运行动车组5200多列;2008~2017年,动车组旅客发送量从1.3亿人次增加至17.16亿人次,累计旅客发送量达到74.8亿人次。2008~2017年,我国动车组列车站旅客发送量的比重由8.9%增长至56.5%,期间动车组列车单日最高发送人数达796万。我国高铁的运量增长速度十分惊人。
“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高铁发展最快、系统技术最全、集成能力最强、运营速度最高、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2018年高铁营业里程有望突破3万公里。”王东明说。
在王东明看来,我国高铁的快速发展,推动了铁路乃至综合运输体系技术水平与服务能级的全面提升,大幅缩短了区域之间的时空距离,带动了沿线城市和地区经济的发展,提升了全社会的效率。
王东明认为,高铁建设的推动,对促进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加速产业体系整体技术改进升级乃至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意义十分重大。
实际上,高铁产生的巨大社会和经济效益也是不言而喻的。由于自身的运量优势,高铁的运营产生巨大的”人气”和”汇聚效应”,加快了城市化进程。京沪高铁、武广高铁、沪宁沪杭高铁、京津城际铁路等,共同构成了中国三大经济圈之间及经济圈内部的高速循环系统。高铁沿线,出现新城区新工业区,带动了高铁沿线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
近年来,伴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互联互通显得尤为关键。而高铁就充当了”先导者”的角色。王东明认为,在”一带一路”倡议下,通达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中国高铁”走出去”即是中国铁路”走出去”。
王东明表示,中国高铁”走出去”不是简单的劳务输出,更不是简单的技术输出,而是属于高端合作。
但不容忽视的是,中国高铁”走出去”也面临着一些挑战,诸如国际地缘政治风险上升,面临市场准入和技术壁垒,国际铁路市场竞争激烈,企业竞争能力有待提升等问题。
王东明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也坦言,我国高铁发展形势很好,但高铁”走出去”也存有挑战,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对象国自身的高铁需求迫切性没有体现出来,没有意识到高铁带来的广大的社会经济效益。高铁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从建设到运营,财力如何保障也十分关键。
“另外,从技术方面来看,我们现在讲的是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到再创新,有一些核心的关键技术实际上还不完全掌握”。王东明称。
王东明同时建议,中国高铁要实现更好地”走出去”,就要做到技术先进、质量上升和产品多样,并且符合当地法规和风俗习惯,加强合作交流和人才培训,以此达到双赢或者多赢。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