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邹磊:进博会助力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

    每日经济新闻 2018-10-09 23:11

    眼下距离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下称“进博会”)的正式开幕时间已不到一个月,上海市各部门都在加紧筹备中。作为世界上第一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博览会,它是我国推动新一轮高水平开放的标志性工程,是深化“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重要平台,也是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举措。

    每经记者 夏冰    每经编辑 祝裕

    首届进博会逐渐从无到有,迅速从中国倡议发展为世界机遇。在进博会进入最后关键倒计时之际,《每日经济新闻》就进博会对当前世界经济的影响,对经济全球化的影响等问题专访了上海市委党校副教授、复旦大学宗教与中国国家安全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邹磊。 

    为贸易战阴影下的世界经济提供积极预期

    NBD: 在贸易战升温的背景下,举办进口博览会对中国的进一步意义?

    邹磊教授:进博会包括国家贸易投资综合展、企业商业展和虹桥国际经贸论坛三个部分,集展示、交易和论坛于一体,相当于世博会、广交会、博鳌论坛的三合一,在世界贸易史上亦没有先例可循,是名副其实的中国方案。

    在贸易战升温的背景下,以举办进博会为契机主动扩大进口,中国为支持贸易自由化、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提供了公共产品,体现了责任担当。

    NBD:举办进博会对在贸易战阴影下的世界经济有什么影响?

    邹磊教授:进博会的举办,可以说为贸易战阴影下的世界经济提供积极预期。当前,全球政治经济格局正经历快速转型重组,逆全球化、贸易保护主义、经济民族主义和民粹主义等思潮抬头。贸易战加剧了全球市场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焦虑和恐慌,使二战以后形成发展起来的国际多边贸易体制和规则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经过四十年的改革开放,中国深度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二大进口市场、第二大对外投资国。在2018年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习近平主席向世界明确承诺中国将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创造更有吸引力的投资环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主动扩大进口,与世界各国分享中国市场的巨大红利,让共建“一带一路”更好造福各国人民。

    据商务部统计,从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至2017年,中国货物贸易进口额累计达20万亿美元,年均增长13.5%,是全球平均水平的2倍;服务贸易进口额累计达3.7万亿美元,年均增长16.7%,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7倍。我国拥有近14亿人口的广阔市场空间,已形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中等收入群体,仍有极其庞大的进口潜力有待挖掘,需求有待满足。过去10年,我国年均进口额约7500亿美元;未来5年,我国预计将进口8万亿美元的商品;未来15年,进口商品金额预计将达到24万亿美元。因此,中国以举办进博会为契机主动扩大进口,将为正面临巨大不确定性的世界经济尤其是广大发展中经济体提供积极预期,并带来长期、可持续的发展机遇。

    为促进全球普惠包容发展搭建合作载体

    NBD:举办进博会,对当前经济全球化创造了哪些机会?同时,其为促进全球普惠包容发展提供了怎样的助力作用?

    邹磊教授:经济全球化既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成果,也产生并加剧了发展赤字与南北鸿沟。当前,世界经济总需求不足,复苏乏力。三分之二的发展中国家严重依赖初级产品出口,近年来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下跌使其获利空间出现严重萎缩,一些国家出现了“出口萎缩—财政危机—货币贬值—社会动荡—政治危机”的恶性连锁反应。有的主要大国接连“退群”,有的多边性经贸合作与治理框架面临着被削弱乃至边缘化的前景。

    相应的,近年来中国接连向国际社会提供了“一带一路”、亚投行、中欧班列等一系列旨在促进全球普惠包容发展的公共产品。进博会正是中国以扩大本国市场开放为切入点,主动分享中国发展红利的开放型贸易合作载体,为解决全球经济治理赤字提供了新的制度安排和公共产品。在这个平台上,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有了更多展示本国发展成就和市场机遇的机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有了更多推介优质商品和服务的渠道,普通中国百姓也拥有了更多购买优质消费品的选择。据中国国际进口博览局统计,目前共有80个国家和3个国际组织确认参加国家展,其中发达国家21个,发展中国家50个,最不发达国家9个;来自五大洲130多个国家和地区、2800多家企业(全部来自境外)确认参展,预计到会国内外采购商将超过15万人。

    值得指出的是,中国不仅为参展的国家和企业提供帮助和支持,还向每个参会的最不发达国家免费提供了2个标准展位,用以展示服装及日用消费品、食品及农产品、保健品等最富本国特色的优质产品以及当地丰富旅游资源和人文特色,并为其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供需对接会、洽谈会、投资说明会等配套经贸活动。这将使最不发达国家有更多机会参与到全球经贸合作和产业分工中,通过扩大出口提升自主发展能力,进而为顺利实现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创造条件。

    为各国优质商品进入中国市场降低成本

    NBD:伴随着国内的产业升级和消费升级趋势,中国的进口需求迅速扩大,在全球进口贸易份额中所占比重也持续攀升。举办进博会,为各国优质商品进入中国市场将起到怎样的作用?

    邹磊教授:据世界银行统计,2011年-2016年,中国进口货物和服务总额占全球进口市场的份额由8.4%增至9.7%,提高1.3个百分点,而同期美国、欧元区和日本三大发达经济体的进口份额下降了0.4个百分点。但与此同时,许多进口商品在进入中国市场时仍面临不少交易成本和制度成本,推高了国内外价格差,这也在客观上导致了近年来中国大陆游客在境外消费屡创新高。

    举办进博会不是中国降低进口成本的开始,而是致力推动贸易便利化的集中体现。一方面,围绕进博会,中方搭建了与之配套的线上与线下、综合与专业相结合的“6天+365天”一站式交易服务平台,积极推进覆盖展前、展中、展后的供需对接,为各国优质商品和服务进入中国市场提供多渠道、多模式、多元化服务,建立起和中国消费者之间便捷的绿色通道。另一方面,与进口博览会同步,我国持续下调部分汽车、抗癌药物、日用消费品进口关税,在审批、通关、检验检疫等多个进口环节进行制度创新,进一步减少流程、压缩时间,持续降低制度性成本。仅2018年7月1日起实施的降低日用消费品进口关税,涉及税目多达1449个,是前4次日用消费品降税税目总数的7倍。对外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和商品而言,这些举措有助于提升其在中国市场的知晓度和竞争力。对我国普通消费者来说,未来在家门口就能买遍全球,到货时间将大大缩短,支付价格也将持续降低,国内外价差有望不断缩小,对高品质生活的需求将得到更大程度地满足。

    为加强国际经贸政策沟通构筑对话平台

    NBD: 举办进博会对当前的国际经贸政策有什么直接影响?

    邹磊教授:当前,世界经济已走到了一个充满不确定的十字路口。一方面,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深入推进,各国经贸和产业纽带早已紧密联结,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交互格局。另一方面,新的发展动能尚未形成,地缘政治热点此起彼伏,各国经贸货币政策分歧扩大,由某些国家挑起的贸易摩擦乃至贸易战有升级趋势。要对话还是要对抗,要共发展还是要贸易战,要扩大开放还是要保护主义,这些都是各国决策者必须直面的重大抉择。在此背景下,需要通过高规格的多边性交流对话平台,加强国际经贸领域的政策沟通与协调。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2017年达沃斯论坛和2018年博鳌亚洲论坛上,习近平主席先后向世界阐述了中方坚定支持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扩大对外开放的立场主张,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

    根据安排,在首届进口博览会期间,中国将和世界贸易组织、联合国贸发会议、联合国工发组织等一道举办虹桥国际经贸论坛。虹桥国际经贸论坛相当于经贸领域的博鳌论坛或中国版达沃斯论坛,各方将围绕国际经贸重大、热点问题开展深度对话和探讨,就国际经贸发展新趋势、新变化、新动态展开思想碰撞,为新时期世界经济发展大计贡献智慧和方案。在这个平台上,以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新型经济全球化理念有望得到重申,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诉求和主张也将有更多机会得到表达,各方也将从中国新一轮扩大开放进程中寻找到新机遇。

    简言之,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不是一般性的会展,而是中国主动扩大市场开放的政策宣示和助力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公共产品。它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唱,而是世界各国的大合唱。在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之际,进博会也向国际社会展现了中国与各方在“新时代,共享未来”的愿景与行动。

    专家简介

    上海市委党校副教授、复旦大学宗教与中国国家安全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邹磊

    邹磊,现任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副教授,主要从事“一带一路”、中国经济外交、中国周边安全等方面的教学研究工作。目前已独立出版三部“一带一路”学术专著,主持多项国家和省部级“一带一路”研究课题。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金玛集团主体信用等级被下调 实控人王延和对外担保金额已超30亿

    下一篇

    诺奖得主警告美股已现大萧条崩盘影子,A股将走向何方?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