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经济学人智库最新研究显示:碎片化的亚洲食品体系亟需改善

    每日经济新闻 2018-10-09 22:45

    “据预测,到2030年,中国总人口将达到14.5亿的峰值,届时城市化水平将接近70%。高效的食品体系对于中国来说至关重要。我们希望这项报告能够为所有利益相关方提供洞察,共同探寻满足对食品营养和安全日益增长的需求的最有效方法。”

    每经记者 夏冰    每经编辑 祝裕

    近日,经济学人智库(EIU)公布了“修复亚洲食品体系”系列的调研项目。该独立项目由嘉吉委托,对亚洲地区820名食品行业相关的高管进行了调研和专家访谈。该调研项目由五个部分组成,探讨亚洲食品体系的一系列问题,并将在接下来10个月内陆续发布。

    “到2050年,世界需要多生产70%的粮食以供给超过100亿的人口,而主要需求来自亚洲地区”,嘉吉亚太区总裁安博泰(Robert Aspell)表示。“据预测,到2030年,中国总人口将达到14.5亿的峰值,届时城市化水平将接近70%。高效的食品体系对于中国来说至关重要。我们希望这项报告能够为所有利益相关方提供洞察,共同探寻满足对食品营养和安全日益增长的需求的最有效方法。”

    安博泰表示,之所以请经济学人智库做的报告是专门针对亚洲,是因为看到亚洲的人口在膨胀,或者亚洲对食品的需求在不断的增加。而且,嘉吉方面认为这个趋势将会延续很长时间,在短时间内不会放缓,所以,在看到了食品供应方面存在很多的挑战,特别是很多国家要达到自给自足食品的供应,所以,经济学人的报告才能够关注亚洲的问题。

    “我们请EIU以一种全球的观点,以这样的一个视野作出这样的研究,希望通过这样一个研究能够创造一个机会,使得不同的利益相关方,比如政府、农民、消费者能够进行对话和讨论。”安博泰如是指出。

    记者注意到,在该系列报告第一部分,“分桌而食:连接亚洲食品体系”,对六个主要趋势进行了深入研究:城市化、变化中的饮食、营养不良与肥胖的双重负担、农业研发与创新、对透明度和可持续性的需求以及食品体系相关的政治因素。这些趋势描绘出一个碎片化的亚洲食品体系,这一体系因不同力量在多个方向的牵制而备受挑战。

    此研究显示,90%的受访者对所在地的食品体系表示担忧,而高管们也一致认为亚洲的粮食安全急需人们的关注。相应的解决办法包括加强食品安全标准的合作、农民培训以及改善供应链基础设施。

    然而,行业自身推动的解决方案所发挥的作用是有限的。考虑到其他诸多因素,例如法规的不一致、边境政策、税收、饮食文化、自给自足的粮食政策、经济发展的不均衡,亚洲需要更高效率的问题思考方式和政策性的解决方案。专家们认为,亚洲食品体系缺乏连贯一致的的政策、规定和制度,只有解决了这些根本性问题,才能实现所需要的进步。

    值得注意的是,报告针对亚洲当前的问题指出机遇及挑战。报告认为只有更全面地定义食品安全,以应对需求和供给的结构性变化;除此外,还应注意政策制定和溢出效应;另外,提高监测食品体系的能力及通过预测每个市场的变化来制定策略仍是当前的重要方式。

    “随着亚洲人口的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区域合作将进一步提高,更智能、整合、高效的食品供应链势在必行。”经济学人智库(EIU)总编辑拉希米•达蓝(Rashmi Dalai)表示。“然而,这并不容易。亚洲整个生态系统存在很多有分歧的政策和社会问题,这都需要协调统一。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必须就目前的形势达成一致,并认识到解决这些问题的紧迫性。”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美国三大指数目前均上涨,扭转盘初跌势

    下一篇

    巴西总统大选首轮投票后股汇双涨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