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央行强调,将继续实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不搞大水漫灌,注重定向调控,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针对此次降准,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表示,降准有助于改善市场风险偏好改善民营企业融资条件;前海开源基金杨德龙表示,此次降准有助于促进提高经济创新活力和韧性,增强内生经济增长动力,推动实体经济健康发展,同时大幅提升股市信心,有利于“红十月”行情展开,进而四季度启动中级反弹行情。
每经编辑|李语涵
10月7日,中国央行宣布10月15日起下调部分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以置换当日到期的中期借贷便利(MLF)。除去此部分,降准还可再释放增量资金约7500亿元。
中国央行强调,将继续实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不搞大水漫灌,注重定向调控,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为高质量发展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一、针对此次降准,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表示,降准有助于改善市场风险偏好改善民营企业融资条件:
再度降准置换MLF,保持了总量不变,体现了稳健中性;但拉长了期限结构,有助于压缩期限利差;持续的降准,最终会有助于改善市场风险偏好,压缩信用利差,改善民营企业融资条件。
二、西南宏观团队认为,在外部利率攀升,美国国债利率达到近7年高位,而美元再度升值环境下,央行继续降准,显示央行政策已经明确的以稳定国内经济和金融市场为主。在实体经济持续走弱环境下,宽松的货币环境不会发生变化。
三、经济学家马光远认为,降准可以稳预期,稳房价:
降准是对的,降准可以稳预期,稳经济,特别是稳房价。当然,降准也意味着去杠杆政策其实已经退出,货币政策回归现实,企业的流动性枯竭问题得到缓解。
四、中国社科院世经政所研究员、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张明还提到,本次央行降准反映的另一个问题,是央行并不认为短期内通胀会成为重大威胁:
1、这是今年以来第三次降准。2018年4月与6月,央行分别降低准备金100与50个基点,本次央行再次降准100个基点。今年以来,已经累计下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250个基点。本次降准之后,大型与中小型存款类金融机构的准备金率分别为14.5%与12.5%。本次降准大约释放资金1.2万亿元,其中用于偿还10月15日到期的MLF4500亿元,此外还能释放7500亿元的资金。根据央行官方表态,这次降准的目的在于,一是通过降低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二是优化商业银行和金融机构的流动性结构。
2、本次降准的宏观背景,是实体经济增速的进一步放缓。不出意外的话,2018年第3季度中国GDP同比增速将回落至6.6%,而第四季度可能进一步回落至6.4%左右。中美贸易摩擦的加深将会进一步削弱进出口部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一旦出口增速由于贸易摩擦的影响有所回落,这将会影响制造业投资增速。房地产调控的趋严将会导致房地产投资增速逐渐回落。而目前中央政府鼓励地方政府发行专项债以及鼓励商业银行购买专项债的做法,也仅仅只能导致基建投资增速温和反弹。
3、本次降准的金融背景,是中小企业融资难度依然较大。尽管之前央行两次定向降准的目的之一均是促进中小企业融资。然而在金融监管环境趋严、银行资产大量回表的过程中,商业银行通常倾向于削减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过去几个月发生了社会融资总额增速远低于人民币贷款增速、M1增速持续低于M2增速的现象,背后其实均反映了中小企业融资难度可能不降反增。要切实降低中小企业融资难度,一方面需要央行保持合理充裕的流动性供给,另一方面需要监管部门在监管政策方面支持中小企业融资,此外还需要保持股权市场的活跃。如果缺乏后两者的配合,仅靠央行降准是难以实现这一目标的。
4、本次央行降准反映的另一个问题,是央行并不认为短期内通胀会成为重大威胁。前一段时间,包括油价上涨、寿光水灾、非洲猪疫、中美贸易摩擦、一线城市房租上涨等事件,都提振了市场关于经济滞胀的预期。但正如我们之前在报告中所指出的,上述这些通胀事件均属于供给侧冲击,如果没有需求侧配合,短期内对通胀的影响不会太大。CPI同比增速的中枢水平未来一年内有望从2.0%提升至2.5%左右,但继续上升的空间不大。通胀虽有远虑(受粮食价格反弹驱动),但没有近忧。
5、在本次降准的同时,央行也强调,降准不会使得人民币汇率面临显著贬值压力。事实上,在美联储继续加息的背景下,中国货币政策的放松将会继续压缩中美利差,使得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在基本面上面临贬值压力。央行的上述表态,一方面说明央行认为国内目标要优先于对外目标,另一方面也说明央行有意愿与能力将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维持在特定水平上。逆周期因子的重新引入加强了央行影响中间价的能力、资本外流的各种管制措施仍在继续加强,此外央行还保留着外汇储备干预与离岸市场干预的能力。有鉴于此,我们认为,今年年底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破7的概率极小。
6、本次央行能够降准的另一个背景,是房地产市场已经得到基本控制。目前受棚户区改造规模下降影响,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市场已经开始回落。受房地产调控趋严以及银行信贷控制影响,部分二线城市房地产市场加快回落,而一线城市房地产保持价格阴跌、成交量收缩的冰封状态。此外,关于房产税的讨论也在影响市场相关主体的预期。只要房地产市场调控不松,央行降准预计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非常有限。房地产企业仍应做好过冬的准备。
7、本次降准之后,我们预计,央行在今年年内继续降准的概率较小,下一次降准可能会放到明年年初春节之前。
五、中行研究员高玉伟表示,这次降准与上一次降准的规模一致,为市场释放了一部分资金规模,为稳定经济发展起到了一定作用。预计未来还会继续降准多次。未来既要继续管好货币供给总闸门,坚定做好去杠杆工作,又要把握好监管政策实施的力度和节奏。一是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力度,引导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二是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引导资金向小微企业、绿色经济等国民经济的薄弱环节流动。适度调低地方债券风险权重,引导金融机构增配地方债,解决好基建投资的资金来源不足问题。此外,预计银行贷款利率将稳中有降。货币市场利率不断下行推动银行资金成本趋于下降,这有利于银行下调贷款利率。
六、前海开源基金杨德龙表示,央行此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释放约7500亿元增量资金,这可以增加金融机构支持小微企业、民营企业和创新型企业的资金来源,促进提高经济创新活力和韧性,增强内生经济增长动力,推动实体经济健康发展,同时大幅提升股市信心,有利于“红十月”行情展开,进而四季度启动中级反弹行情。
七、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降准不改货币政策稳健基调,有利于金融机构加大实体经济支持力度。
本次降准1个百分点,释放资金1.2万亿元人民币,其中4500亿元对冲到期的中期借贷便利(MLF),另外新增的7500亿元也会和缴税形成对冲,因此,在流动性总量保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有助于优化流动性结构,一方面相对于MLF工具而言,降准可以使金融机构获得稳定的长期资金,做好资产负债管理;另一方面降准后有利于降低金融机构资金成本,进而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体现了货币政策继续保持稳健中性的基调。当前,我国国际收支状况总体平衡,降准不会对人民币汇率形成贬值压力,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仍将呈现在均衡合理水平上的双向波动。下一阶段,金融机构继续落实《关于进一步深化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意见》的相关要求,加大对小微企业、民营企业、创新型企业支持力度,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八、海通姜超认为,央行再度降准,资金依旧充裕。
9月27日凌晨,美联储如期加息25BP,但我国央行未跟随加息,符合市场预期。国庆期间,央行宣布10月15日再度降准1%,在替换掉到期的4500亿MLF之后,释放的基础货币大约7500亿,这意味着短期流动性将保持在极其充裕的状态。
九、华泰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李超分析称,本次降准开启了央行降准通道,未来大概率会有后续降准操作。
他表示,央行发布公告时间点值得市场重视,央行选择在国庆假期最后一天发布公告,能够较好的应对因为我国长假期间外围市场资产价格的波动所带来的预期冲击,体现了央行更加重视市场的预期管理。
李超认为,本次降准对汇率影响有限。美联储加息操作以及人民币汇率贬值压力不会成为制约央行货币政策转向的决定性因素。央行未来有望进入连续降准通道,汇率贬值不会成为核心制约因素。
持续更新中......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综合华尔街见闻和机构公开消息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