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不管这个行业曾是如何的资本汹涌,当下又面临怎样的争议,张艺谋对电影艺术的追求,从未改变。这一天,他亲自来到纪录片点映的现场,感谢为这部电影付出良多的电影人,并分享了在当下市场创作电影的感悟。
每经记者 盖源源 每经编辑 温梦华
9月20日,北京,蓝天白云,阳光明媚。位于东直门香河园路1号的当代MOMA后山艺术空间,正举办一场以《影》为主题的别开生面的品牌体验活动。
《影》是著名导演张艺谋一部中国风的大作,该片于9月7日在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全球首映,并将于9月30日登陆中国院线。
张昭执掌的乐创文娱是《影》的主要出品方,从电影《归来》至今,张艺谋已经与乐创文娱合作了三部电影。《影》讲述了一个替身历经磨难、努力寻回自由的人性故事。
早前,张昭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是一个可以尝试精准定位男性向的作品,因而在这一次张艺谋的电影运作中,乐创文娱植入了自己的“飞轮”商业模式,从漫画、小说、授权定制、周边等多个方向,尝试对《影》的IP进行全衍生开发。
这一天,纪录片《张艺谋和他的“影”》在当代MOMA百老汇电影中心放映。这里是安乐影业总裁江志强在内地投资的第一家艺术影院。
江志强称得上是华语电影圈最低调的老板之一,却是张艺谋首部商业大片《英雄》走向全球市场的引路人。张艺谋选择在这里讲述他和电影的幕后故事,也是颇有缘分。
电影是什么?这是一个宏大的命题。张艺谋用他的作品作答。纪录片记录了500多位电影人是如何辛劳付出,精益求精,将一部艺术动作片《影》呈现给观众。
这部纪录片将于10月5日在院线公映,乐创文娱高级副总裁黄紫燕说:“不是为了票房,是让现在饱受质疑的电影行业认识到,还有那么多在背后默默耕耘的电影工作者,这是我们做这个纪录片的初衷。”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不管这个行业曾是如何的资本汹涌,当下又面临怎样的争议,张艺谋对电影艺术的追求,从未改变。这一天,他亲自来到纪录片点映的现场,感谢为这部电影付出良多的电影人,并分享了在当下市场创作电影的感悟。
▲张艺谋和乐创文娱董事长、CEO张昭(图/主办方供图)
张艺谋的电影,让演员为戏而生
“《影》的剧本送到张艺谋团队手上的时候,还要追溯到2014年。”威秀娱乐集团亚洲公司总裁艾秋兴是一位中文说得挺顺溜的外国人,她回忆说,当张艺谋看到这个剧本的时候,他就决定要拍这部电影。张艺谋用了三年多的时间来打磨剧本,因为他想要在剧本中植入一个替身的故事。
“原来的剧本是朱苏进写的,更像一部正剧。导演想要在里面加入更激烈的冲突,让它变得更与众不同。”张艺谋经纪团队的负责人表示。在张艺谋的创作中,总有一些想法放在内心深处,等着被触动。“每次我拿到一个古装戏的本子的时候,就会想它有没有可能被改编成一个关于替身的故事。”张艺谋说,原剧本有两个人物周瑜和孙权,他俩明争暗斗的戏,写得很有现实主义的扎实和基础,“我把剧本改了,在戏中加入了一个重要角色——‘境州’。”
影片中的境州是沛国都督子虞的替身,两人均由邓超饰演。邓超拍两个角色的戏前后间隔一个月,为了让剧中人物的演出更为真实触动,他在一个月内暴瘦40斤。邓超是张艺谋钦点的男主角,张艺谋看重邓超表演的张力和可塑性强,而为了回报导演的高要求,邓超也在影片中通过饰演面孔一致、心路迥异的两角不断突破戏路。
有时候,张艺谋都认可的表演,邓超还主动要求再来一条。在电影杀青的时候,张艺谋亲自题字赠予邓超,邓超感叹这次的表演就像一次分水岭,感觉到了当导演的心路,而张艺谋笑着说,任何事情都需要磨砺,“我直到拍完《活着》,才明白导演是怎么回事儿。”
▲影片中邓超饰演的子虞(图/官方剧照)
极其优秀的导演,会是演员的领路人。电影中有两位鲜肉演员,关晓彤和吴磊。他们所有的动作都是亲力亲为,吴磊拿着一把很重的长柄大刀,低空旋转掀起水波的画面,他拍摄了数次。两位年轻演员在剧组都非常认真,努力想要完成导演的要求。在张艺谋眼中,关晓彤和吴磊都是会演戏的,但好演员的诞生需要学习和磨练。当时,张艺谋跟吴磊说:“你得要上学。”如今,关晓彤和吴磊都是北京电影学院的学生了。
曾是市场流量号召的鲜肉明星,在严打“天价片酬”的市场环境中,可能沦为鞭挞的对象。然而,对于努力想要演好戏的年轻演员,张艺谋一直鼓励引导着他们,他认为,中国电影的希望还是在年轻人身上,“我一直跟他们说,多多磨炼自己,现在社会上对流量、小鲜肉已经反感了,但真正的演员大家永远欢迎,不用担心大家叫你小鲜肉,哪位演员不是从小鲜肉成长起来的,成长要多磨炼多接触,多提高多学习,演员是这样一步一步诞生出来的。”
张艺谋的电影,是一件精雕细琢的艺术品
张艺谋在《影》的独创,一是在三年多的剧本改造中写入了营造戏剧冲突的替身,其次就是片中的那把设计精妙独特的东吴伞。张艺谋要求,要设计出与东吴伞贴切融合的武打动作。为此,影片的武术总监多次进行排练,并把录下的剪辑动作拿给张艺谋看,直到导演认可,才开始套入演员的表演。
这把张艺谋特别强调的东吴伞,既是武器,又可充当护甲,在现场实拍中又暗藏诸多危险,吴磊说:“片中场面最大的那场大戏,在雨中拍,与那把东吴伞的对垒,需要眼睛盯着雨水,不能眨眼,好几次感觉伞刃就要刮到我的脸上。”
张艺谋对电影的精益求精体现在多个方面。片中大量使用屏风,镶嵌于屏风的丝质纱,颜色、厚度、质地、印染,张艺谋都亲自把关,临到开机前几天,因为纱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制片组不得不星夜再更换。屏风上的笔墨,张艺谋特别提到,需要用草书,与全片的水墨画风相得益彰。
▲9月20日,一场以《影》为主题的别开生面的品牌体验活动(图/主办方供图)
电影在中影摄影基地、湖北襄阳、枣阳三地拍摄,剧组人员最庞大的时候有500多人。纪录片《张艺谋和他的“影”》记录了影片背后众多默默付出的电影人。
影片的造雨师戏称,自己是“最倒霉的那个人”,因为张艺谋对片中的降雨近乎达到了苛求的地步。场面最大的武打戏,不同的角度雨量要求不同,因为顺光逆光还会影响雨在镜头中的表现效果,张艺谋的要求就是,雨必须要达到拍摄的要求,不行就要想办法解决。造雨师为此现场调试了50分钟,摄影赵小丁亲自指导,造雨师回忆说,这是他进剧组以来最苦的一部戏,“但是真的学到很多,在这部电影之后,连有些镜头我都知道了不少。”
影片中的多场戏,都有雨为媒,大雨、小雨、毛毛雨等,都不是电脑做出来的,而是追求真实。张艺谋说,这是特意营造的那种湿漉漉的感觉,“这是一部水墨画似的电影。水墨是什么?只是黑白灰吗?并不完全是。流淌着的水的晕染和黑白灰的结合,人在黑白灰的世界飘逸,就是一种水墨画的感觉。”
▲乐创文娱对电影《影》IP进行全衍生开发(图/主办方供图)
张艺谋的电影,一定有中国文化的根
《影》的全球首映选在了今年的威尼斯国际电影节,算起来,这是张艺谋阔别19年后重返威尼斯国际电影节。这里,对于张艺谋来讲很特别。他早年的电影《秋菊打官司》和《一个都不能少》均获得威尼斯最佳影片“金狮奖”,《大红灯笼高高挂》则获得“银狮奖”。
这一次,威尼斯电影节将2006年开始设立的“电影人荣誉奖”颁给了张艺谋。威尼斯电影节艺术总监阿尔贝·巴贝拉称:“张艺谋是当代举足轻重的导演,他那不拘一格的作品也代表着全球电影语言变化,同时印证着中国电影的惊人发展。正是在这位先锋手中,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得以幻化为银幕上绮丽独绝的形象。”
《影》在威尼斯电影节首映后,张艺谋回忆说:“我很惊讶地发现,外国观众非常喜欢,他们喜欢的程度甚至超过了中国人。中国元素的视觉效果让他们很迷恋,你会觉得,中国传统文化的这些元素是最重要的。”
▲《大红灯笼高高挂》中的民俗民风场景(图/官方剧照)
《影》全片呈现着极具中国画写意色彩的水墨风,在张艺谋眼中,这是中国文化在电影上的独特美学。“很多导演有一个武侠梦,很多导演也有一个水墨梦。 大家都想拍水墨,我自己也尝试这样做。”
从很早的《红高粱》《秋菊打官司》再到《英雄》、以及现在的《影》,张艺谋的电影从未离开中国传统文化的根脉。他坦言,在这一部部电影创作的过程中,“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在加深。”
“一开始我们是第五代导演,拍民俗起家,婚丧嫁娶等各种事情,是很有特点的民俗民风。但那时候其实还不是很主动,只是觉得挺特别、有特点,我们也被它深深吸引。”张艺谋说,几十年走过来到今天,电脑技术这么发达,当题材无所不能的时候,“你会很主动地、很有心地要再去探索这些领域,即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你会觉得这是最重要的。它已经不是要去博人眼球、也不是猎奇,而是你要有自己的源、自己的根,有你自己最正宗的味道,你是跟别人不一样的,所以,这次拍《影》就是这样的一种感受。”
现在,观影人群和电影的创作者们都越来越年轻。张艺谋说,对于年轻人而言,我们的电影要发扬中国文化,“有时候你不一定跟着漫威、超人跑,不一定是西方那套动漫的东西,反而是中国风,特别有意思,特别有自己的特点。拍了这么多年电影,其实这点越来越深,就是还是中国人,还是中国文化,我觉得这点永远不能丢。”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