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的Uber自动驾驶伤亡事故不仅将Uber置于舆论的风口浪尖,也给自动驾驶产业发展蒙上了一层不信任的阴影,同时让全球数一数二的汽车巨头——大众集团萌生了结盟共定行业规则的想法。
近日,《欧洲汽车新闻》援引一位大众集团匿名高管的话称,大众集团希望与其他汽车制造商结盟,为自动驾驶技术创建行业标准。大众认为,在自动驾驶事故发生后,此举将为企业提供更好的法律保护。这位高管透露,大众正与包括车企在内的15家以上的企业讨论结盟事宜,预计最早将于下月提交给大众集团管理委员会审批。
定规则保护企业?
这位高管表示,大众与一众企业的谈判涉及成本分担、风险分担和其他责任问题。至于结盟的初衷,首先是保护公司免受潜在法律问题的影响。 近两年,包括Uber和特斯拉在内,行业内已经发生了数起自动驾驶技术和高级驾驶辅助系统失败的案例,导致了一些人员伤亡和极端负面的宣传。由于自动驾驶解决方案仍在开发中,未来几年可能会出现更多事故。
“当卷入一场事故时,如果能证明你的车满足最新的技术标准,在法庭上胜诉的可能性会更大。”这位高管表示,“如何创建行业标准?理想情况下是让其他人使用相同的传感器和软件,因此车企间的全面合作是我们正在讨论的选项之一。问题是,如何将产品推向市场,同时确保我们自己尽量不成为索赔目标?”
虽然这话听起来好像有点自私,但统一的行业标准无疑有助于创造一个更公平的竞争环境,让汽车制造商能够告诉监管机构和法庭,他们遵循商定的规则,而不是逃避责任。
目前,全球自动驾驶开发如火如荼,汽车制造商、零部件供应商、科技巨头等争先恐后,各企业全自动驾驶和半自动驾驶汽车的上路时间表也陆续公布,任其自由发展,不可避免会带来很多监管和责任问题。而现在,汽车制造商和普通民众都缺乏明确的法律保护。“相关律师事务所已经处在起步阶段。”这位高管透露。
技术开源
当被问及大众想要组建的自动驾驶行业联盟是否与德国汽车制造商组建的Here高清地图联盟或电动汽车快速充电联盟Ionity类似时,这位高管表示,自动驾驶汽车“复杂性完全在另外一个层次”。
与Here和Ionity不同,自动驾驶系统被认为是未来汽车智能的核心,且让竞争对手的工程师们一起工作无疑是更加复杂的事情。合作的关键点之一是技术开源,这意味着合作参与方使用技术时不受限制。这也有助于确保测试具有可比性,来自一方的验证数据适用于所有参与方。此举有助于简化开发流程。
事实上,一些企业已经接洽过大众,希望为其提供直接替代方案。但大众认为,它必须获得人工智能方方面面的专业技术,直至自动驾驶汽车的路径规划,简单地将供应商的“黑匣子”集成到车辆中而不获得背后的技术是不可接受的。
虽然大众关于联盟的设想很好,但知名汽车网站The Truth About Cars指出,要想将一项依赖无数系统(其中许多是专有系统)的技术实现标准化并不容易,让每个成员都遵守条款也很困难,尤其是一些成员是自动驾驶革命的领导者,而有些则是新生儿。
当然,彼此分享一些自动驾驶汽车相关的法律教训或许是值得的。“我认为不止是我们在问自己,是否真的想冒这种风险。”这位大众高管表示,“没有人希望Uber的事故重演。”
在今年3月的日内瓦车展上,大众品牌展示了I.D.Vizzion自动驾驶概念车。在去年法兰克福车展上,奥迪发布了Aicon概念车,据称可以实现L5级自动驾驶。大众集团计划到2022年投入340亿欧元用于打造未来出行科技,涵盖自动驾驶、电动化、数字化等。
自动驾驶标准争夺战
目前,全球自动驾驶汽车开发还在进行中,尚无统一的国际标准。为了抢占自动驾驶技术标准和立法的制高点,各国陆续公布了一些相关标准及指导方针。
去年5月,德国发布全球首部自动驾驶法律,允许自动驾驶系统未来在特定条件下代替人类驾驶。
去年9月,美国交通部发布升级版的自动驾驶汽车指南《自动驾驶系统:安全愿景2.0》,确定了12项安全性能自评标准,这些标准是非强制的,企业可以据此提交安全评估报告。同期,美国众议院通过了《自动驾驶法案》,允许无人驾驶的自动驾驶汽车上路行驶,但由于一些议员提出安全方面的担忧,法案并未立刻付诸实施。
日本也希望能主导国际话语权。今年3月,日本政府提出一项基本方针,即由车主承担自动驾驶汽车发生的交通事故责任。今年9月中旬,日本发布《自动驾驶汽车安全技术指南》,明确规定了L3、L4级自动驾驶汽车所必须满足的10大安全条件。针对自动驾驶将带来的行车变化,日本还提出将于2020年前修订《道路交通法》。
今年9月11日,中国工信部对外公布了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6219号建议的答复,表示将积极研究自动驾驶领域的法律问题,积极推动与自动驾驶密切相关的《道路交通安全法》《公路法》《测绘法》《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公路安全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修订工作,推动完善自动驾驶立法,为自动驾驶发展提供必要的法律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