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坚持调入调出并重 推进市(县)域内公立医疗机构带量集采

    每日经济新闻 2018-09-19 22:51

    9月19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意见》,意见要求,坚持调入和调出并重,优先调入有效性和安全性证据明确、成本效益比显著的药品品种;重点调出已退市的,发生严重不良反应较多、经评估不宜再作为基本药物的,以及有风险效益比或成本效益比更优的品种替代的药品。

    每经记者 周程程    每经编辑 陈星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9月19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提出,基本药物目录定期评估、动态调整,调整周期原则上不超过3年。对新审批上市、疗效较已上市药品有显著改善且价格合理的药品,可适时启动调入程序。

    2012年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发布至今已经6年,北京鼎臣医药管理咨询创始人史立臣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目前,患者层面的需求也有所改变,药物已经无法满足临床中的需要。 

    意见要求,坚持调入和调出并重,优先调入有效性和安全性证据明确、成本效益比显著的药品品种;重点调出已退市的,发生严重不良反应较多、经评估不宜再作为基本药物的,以及有风险效益比或成本效益比更优的品种替代的药品。

    符合条件药品优先纳入医保 

    所谓基本药物,指的是适应基本医疗卫生需求,剂型适宜,价格合理,能够保障供应,公众可公平获得的药品。国家基本药物目录是各级医疗卫生机构配备使用药品的依据。

    8月30日举行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此次调整在覆盖临床主要病种的基础上,重点聚焦癌症、儿科、慢性病等病种,调入有效性和安全性明确、成本效益比显著的187种中西药,其中肿瘤用药12种、临床急需儿童药品22种,均比原目录显著增加。调整后基本药物目录总品种扩充到685种。

    尽管调整后的国家基本药物目录还未正式公布,但从意见中可得知这些药品的特征。意见明确,对新审批上市、疗效较已上市药品有显著改善且价格合理的药品,可适时启动调入程序。坚持调入和调出并重,优先调入有效性和安全性证据明确、成本效益比显著的药品品种。

    对于新增的12种抗肿瘤药,国家卫生健康委药政司副司长张锋表示,很多都是肿瘤靶向药,已经进入医保目录的比较多。

    意见也明确,完善医保支付政策,对于基本药物目录内的治疗性药品,医保部门在调整医保目录时,按程序将符合条件的优先纳入目录范围或调整甲乙分类。对于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和抗艾滋病、结核病、寄生虫病等重大公共卫生防治的基本药物,加大政府投入,降低群众用药负担。

    而调出方面,记者从国务院例行吹风会上获悉,共调出22种药品。

    值得注意的是,针对此前存在的有些对地方基药目录进行大量增补,给权利寻租留下空间的情况,此次意见明确,原则上各地不增补药品,少数民族地区可增补少量民族药。

    加大力度惩处垄断原料市场行为

    药品进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后,意见提出,做好上下级医疗机构用药衔接,推进市(县)域内公立医疗机构集中带量采购,推动降药价,规范基本药物采购的品种、剂型、规格,满足群众需求。鼓励肿瘤等专科医院开展跨区域联合采购。

    史立臣表示,公立医疗机构集中带量采购既能够降低药价,同时能够促进解决企业对于廉价药生产动力不足的问题,解决药品短缺问题。

    此次意见也明确,全面配备优先使用。药品集中采购平台和医疗机构信息系统应对基本药物进行标注,提示医疗机构优先采购、医生优先使用。将基本药物使用情况作为处方点评的重点内容,对无正当理由不首选基本药物的予以通报。

    并且,还要建立优先使用激励机制。将基本药物使用情况与基层实施基本药物制度补助资金的拨付挂钩。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建立健全医保经办机构与医疗机构间“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的激励和风险分担机制。通过制定药品医保支付标准等方式,引导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合理诊疗、合理用药。

    有医药行业人士对记者表示,优先使用基本药物能够更好落实,需要加快仿制药一致性评价进程。此前医生不愿意使用价格低的基本药物,而使用高昂的进口药物,既有出于创收的考虑,也有国产仿制药质量参差不齐的原因。在目前降低药占比、按病种付费等政策执行下,创收这一环被遏制,但是出于质量担忧不愿意使用的情况仍然存在。应加快仿制药一致性评价,让医生愿意优先使用基本药物。

    集中带量采购以及优先使用,能够提升企业生产积极性,一定程度上解决一些药品的短缺问题。但同时需要注意的是,一些垄断原料药进行限产提价以及企业串谋抬价的行为,也是造成药品短缺的原因之一。

    对此,意见明确,对垄断原料市场和推高药价导致药品短缺,涉嫌构成垄断协议和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的,依法开展反垄断调查,加大惩处力度。

    还要建立健全全国短缺药品监测预警系统,加强药品研发、生产、流通、使用等多源信息采集,加快实现各级医疗机构短缺药品信息网络直报,跟踪监测原料药货源、企业库存和市场交易行为等情况,综合研判潜在短缺因素和趋势,尽早发现短缺风险,针对不同短缺原因分类应对。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美国当周EIA原油库存变动低于预期

    下一篇

    2018“广州之夜”闪耀达沃斯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