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9月14日),滴滴出行官方微信发布《滴滴安全大整治阶段汇报暨恢复深夜服务公告》。滴滴方面公布了包括新版一键报警、司机安全审核、全程录音、添加紧急联系人、司机安全培训计划、客服建设及司机防疲劳驾驶等七方面进展。
每经记者 李卓 每经实习记者 刘洋 每经实习编辑 魏官红
继顺风车下线、深夜停服、主动整改、迎接多部门入驻检查之后,今日(9月14日),滴滴出行官方微信发布《滴滴安全大整治阶段汇报暨恢复深夜服务公告》(以下简称《公告》)。
滴滴方面公布了包括新版一键报警、司机安全审核、全程录音、添加紧急联系人、司机安全培训计划、客服建设及司机防疲劳驾驶等七方面进展。
滴滴客服问题,在乐清顺风车“杀人”事件中暴露无疑。甚至有律师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直言,乐清事件中,滴滴的责任更多是在客服体系方面存在问题。
也因此,9月4日,滴滴方面曾表示,将持续投入最优资源到客服体系,年底前自建客服团队将增加至8000人,持续建设安全高级客服团队的力量。5日,滴滴创始人程维进一步透露,平台将新投入1.4亿专项资金加强安全客服团队的建设。
而根据《公告》,9月4日至14日,滴滴方面客服部门的重大安全客服人数已增加3倍,后续持续建设客服团队的专业能力,优化工单流转机制,进一步提升警方调证、安全投诉等处置效率。
值得一提的是,《公告》还提及,从9月15日起,滴滴将按照原计划恢复深夜出行服务,同时将试行深夜运营规则。
9月4日,滴滴方面宣布,将于2018年9月8日23点至9月15日凌晨5点期间在中国大陆地区暂停提供深夜23:00~5:00时间段的出租车、快车、优步、优享、拼车、专车、豪华车服务。
而滴滴也因未能及早公告停运相关事宜,遭受多方质疑。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向滴滴方面求证关于此次试行深夜运营具体规则,不过滴滴方面并未透露更多细节。
不过,《公告》却对深夜服务司机提出具体要求。《公告》显示,试运营期间,快车(含优步、优享)及专车司机在深夜期间(23:00~5:00)需满足注册时间超过半年、安全服务超过1000单等条件才能接单。
附《滴滴安全大整治阶段汇报暨恢复深夜服务公告》全文
在收到交通部和公安部9月10日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网络预约出租汽车和私人小客车合乘安全管理的紧急通知》后,滴滴公司认真组织学习,积极进行自查自纠。同时将尽快启动网约车全面合规工作,积极引导专快车司机报名参加考试及车辆办证。
安全大整治期间,由于需要密集测试并优化各项安全产品功能,我们暂停了除代驾、单车之外的深夜出行服务,给大家的出行带来了不便,在此向所有受到影响的乘客和司机师傅们道歉。过去一周时间,在平台各项安全措施逐步落地和深夜停服多方面的综合影响下,每百万订单车内冲突数由52.2单下降至44.7单。
9月15日起,我们将按原计划恢复深夜出行服务,同时将试行深夜运营规则。试运行期间,快车(含优步、优享)及专车司机在深夜期间(23:00~5:00)需满足注册时间超过半年、安全服务超过1000单等条件才能接单。
安全大整治阶段进展如下:
1、新版一键报警上线后,平均每天有18万人点击进入该页面,其中99%以上的用户以了解功能为主,实际拨打110的为个位数。行程中,乘客使用一键报警功能时会自动发送乘客位置和车辆信息给紧急联系人,但因客观条件限制,暂时无法将信息自动同步给警方,我们正积极与各地公安部门探讨解决方案;
2、持续面向全量司机进行安全审核,要求无犯罪记录、通过三证验真(身份证、驾驶证及行驶证)、每天出车前通过人脸识别后才能接单;
3、全程录音自9月8日试运营,录音文件直接加密保存,保障司乘隐私,无行程纠纷将于7天后自动删除。录音功能试运营后,不仅对潜在的言语性骚扰及不文明行为起到震慑作用,同时也有利于公正解决司乘纠纷;目前录音功能已覆盖全部订单的78.9%,建议尚未更新滴滴APP的用户尽快更新,以增加出行安全保障;
4、9月4日至14日期间,共有698万乘客添加了紧急联系人。为确保亲友在需要时与警方迅速联动并及时获取行程信息,建议用户尽快添加紧急联系人,并使用行程分享功能;
5、9月13日启动了司机安全培训计划,其中安全知识考试覆盖了当天所有上线的司机,考试通过率为99.3%,未通过的司机无法出车接单;
6、自9月4日至14日,客服部门的重大安全客服人数增加3倍,后续将持续建设客服团队的专业能力,优化工单流转机制,进一步提升警方调证、安全投诉等处置效率;
7、司机充足的休息是出行安全的重要保障,目前司机端APP已上线防疲劳驾驶功能。系统触发后,司机必须休息后才能继续提供服务。
随着司机准入门槛的持续提高,安全措施逐步落地,滴滴在保障司乘安全、稳定运力等方面依旧面临较大挑战。我们深深感谢用户和司机伙伴们的谅解。恳请社会各界献计献策参与共建,也希望乘客和司机进一步提高安全意识,积极了解并合理使用以上安全功能,我们将根据大家的反馈和建议,继续落实安全整治工作,并定期向社会公布进展。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