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海科会引进海外人才563名:成都尽显国际高端人才吸引力

    每日经济新闻 2018-09-13 11:30

    本届“海科会”共促成563名海外人才与省内179家高等学校、科研院所、重点企业及产业园区签订了引才引智协议,较去年增长37%。

    每经记者 黄名扬    每经编辑 官远星    

    “早在中国改革开放之初,海外华侨华人就积极参与到中国的经济建设当中,40年来,他们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之一。”

    全球化智库(CCG)理事长、西南财经大学发展研究院院长王辉耀,在第十七届“海科会”海外华侨华人创新发展论坛上指出,6000万海外华侨华人是连接中国与世界最天然的“粘合剂”。

    9月12日,为期三天的第十七届中国西部海外高科技人才洽谈会(以下简称海科会)在成都正式落幕。本届海科会共有约800名海内外嘉宾出席,其中包括5名国际知名诺贝尔奖获得者,18名海内外院士,148个海外创新团队等。

    高端国际人才齐聚的海科会,引得众多海外华侨华人“凤还巢”,更吸引了不少外籍人才“择‘成都’栖”。

    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本届“海科会”共促成563名海外人才与省内179家高等学校、科研院所、重点企业及产业园区签订了引才引智协议,较去年增长37%。截至9月10日,共达成签约项目64个、签约金额377.18亿元。

    签约项目377.18亿

    “据我所知,一直熊猫的生长周期,一般是6年左右就成年了。而我,正是7年前正式来到成都工作的。”

    在2018“千人计划”专家创新创业论坛上,国家和四川省“千人计划”专家、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孔哲文先生(Keith Kendrick),用熊猫的生长周期与自己到成都之后的事业发展做了一个形象的类比。

    上个世纪80年代,国际知名脑神经科学家、英国生物学会会员孔哲文教授,突破性地发现催产素对绵羊的亲社会作用,奠定了科学界催产素亲社会性研究发展的基础。2011年,孔哲文作为四川引入的第一位非华裔国家“千人计划”人才,开始在电子科技大学全职工作。

    事实上,择“成都”而栖的高端国际人才数量,在孔哲文之后还在快速增长。

    据四川省委组织部高端人才中心主任杨瑛透露,海科会在其创办20多年来,就已累计引进海外高端人才1712人、科技项目1000多个,投资金额达2160亿元。

    四川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省人才办主任陈冠松,在11日的“海科会”海外人才引进暨项目合作签约成果发布会上介绍,经过前期各方对接,本届“海科会”又最新促成563名海外人才与省内179家高等学校、科研院所、重点企业及产业园区签订了引才引智协议,较去年增长37%。

    其中:博士474人,约占84%;来川创业62人,全职来川工作392人,来川短期服务或开展合作109人;到高校、科研院所、医疗机构工作173人,到企业工作390人。9月11日成果发布会现场签约的有106人。

    此外,一批合作项目也在洽谈会期间成功签约。截至9月10日,本届“海科会”达成签约项目64个、签约金额377.18亿元。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海外科技项目落户四川,海外人才项目与资本融合,又迈出可喜的一步。

    成都人才吸引力巨大

    事实上近年来,成都主动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积极参与全球人才竞争成效颇丰。

    猎聘大数据研究院《2018中高端人才攻略报告:透过大数据解析抢人大战中的赢家》显示,在全国人才净流入率排名前20的城市中,成都排名全国第4,人才净流入率8.23%。另据杨瑛介绍,截至2017年,四川人才资源总量已达715.54万人,比2012年增长30.7%。

    而成都巨大的人才吸引力,背后无疑是城市本身魅力与其经济发展情况的综合体现。

    “美国加州无论是生态环境还是生活氛围都举世闻名,我在那里生活了十多年,而成都的魅力丝毫不逊于加州,让我忍不住想要在这里长久地生活”。国家和省“千人计划”专家、西南交通大学教授罗胜年在会上如此说。

    而孔哲文也发出了类似的感慨,“这里的环境、美食、民风和生活方式,在我看来都是成都最大的特色”他认为成都对于人才最大的吸引力,莫过于成都的“软实力”,“我选择在这里工作生活的原因用最简单的一句话来概括,可以说就是应了那句话:‘成都是一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

    “我第一次来成都是在去年,但转眼间,这已是我第六次造访这座城市”,他笑道,“所以你就知道我对成都的印象有多好了。”在美国高级科学促进会院士洪明奇看来,成都的人才吸引力,离不开其科研创新环境的优良,环境的宜居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也是功不可没。

    而除了成都本身的魅力,在罗胜年更是指出,“成都的人才吸引力优势还有很多”。在他看来,成都拥有四川大学、西南财经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众多著名高校,本身的人力资源极其丰富。

    其次,“成都的产业集群状况非常好,这也是成都不仅能够‘吸引’人,更能‘留住’人的重要原因”。罗胜年对于成都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产业的发展情况表示了极大的肯定。

    除此之外,他认为包括高端人才引进、重大技术支持等在内的政策支持也至关重要。

    实际上, “千人计划”“天府高端引智计划”等重大人才工程,以及扩大用人单位人事自主权“10条政策”、激励科技人员创新创业“16条政策”、出入境政策措施“13条”等配套服务政策,确实为聚天下英才助川发展带来了显著成效。

    以“千人计划”为例,数据显示,自其2009年实施以来,四川财政累计投入10亿余元资金,分九批资助引进省“千人计划”专家1008名、顶尖创新创业团队92个。其中,296人入选国家“千人计划”,居西部第一、全国第七。

    在“千人计划”示范带动下,2009年以来,四川留学回国人员数量每年呈40%以上递增;省留学人员服务中心办理海外学历学位认证人数累计达1.7万人,每年呈25%以上递增。目前,每年到川工作、交流、访问的各类外国专家,已超过1.2万人次,位列中西部第一。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中方向世贸组织申请对美实施每年约70亿美元贸易报复

    下一篇

    中信集团联合中信信托设立消费金融公司获批 中信信托持股34.9%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