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的一个旨在“合理预警未来熊市风险”指标——牛熊指数现已升至1969年以来最高水平。与此同时摩根士丹利对美股表现持消极看法,称未来2~3个月可能会发生影响市场的重大事件,其中包括北美自贸区的谈判、美联储FOMC会议等。
每经记者 蔡鼎 每经编辑 张杨运
图片来源:摄图网
彭博报道称,高盛的一个基于美股估值、经济增长动能、失业率、通胀、收益率曲线等数据,旨在“合理预警未来熊市风险”的指标——牛熊指数(Bull/Bear Index)现已升至1969年以来最高水平。
虽然该指标现已达到历史上熊市来临前的水平,彼得·奥本海默(Peter Oppenheimer)等高盛策略师在上周的一份报告中称,股市进入一个长期相对低回报状态的可能性或许更大。
道琼斯工业指数历史走势
除了高盛外,著名金融博客“零对冲(ZeroHedge)”撰文称,摩根士丹利(以下简称“大摩”)也再一次表达了自己对美股的担忧。在最近的一份报告中,大摩表示已将美股的配置比例降至0%,并指出正在消除自2017年4月以来,一直存在的对美国股票的积极偏好。尽管摩根士丹利的周期模型仍处于“扩张”阶段,这一阶段的估值在历史上也曾出现过超涨,但该行越来越担心这种“顺境”已经快到头了。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大摩两个月前将美股科技行业调降为“卖出(Sell)”。然而,大摩策略师去年还预测美股有强劲回报,但对今年的回报则抱持更谨慎的态度,部分是源于担心正处于峰值的每股收益(EPS)增长在今年Q2到顶,并将于Q3开始下滑,以及最近的防御性板块表现逐渐强势。
此外,在一周前,大摩就已经下调了对美股的预期,该行认为标普500指数与全球其他风险资产“极度分歧”,未来两个月的企业利润增长达到峰值,以及美联储会议和中期选举都可能是风险事件。
大摩首席股票策略师迈克尔·威尔逊(Michael Wilson)写道,近年来美国的优异表现一直是一个持续的主题,“但面对疲软的信贷、新兴市场风险、意大利政局和铜价等,风险是值得注意的。”
大摩还指出,更需要注意的是,未来2~3个月可能会发生影响市场的重大事件,其中包括北美自贸区的谈判、美联储FOMC会议、意大利预算问题、欧盟关于英国退欧的会议、美国针对伊朗的第二阶段制裁以及美国中期选举等。
除了上述风险事件,大摩还指出了以下三大可能给市场带来风险的长期趋势:
其一,周期指标的变化,将大幅降低所有股票市场的预期回报率。这种转变可能需要劳动力市场的不断恶化和消费者信心的下降。
其二,实际利率上升、金融状况趋紧。如果美国实际利率上升,而经济增长和生产率没有上升,将直接压缩美国和新兴市场股票的风险溢价。而日本利率上升可能会推升日元,给日本股市带来问题。与过去10年相比,欧洲是最具实际利率“缓冲”的市场,这也是欧洲在全球市场中排名前列的原因之一。更高的实际利率,也会增加配置债券的理由。
其三,已出现利润率和EPS增长见顶的迹象。大摩预计,今年Q3将是美国股市每股收益(EPS)增长的峰值。尽管市场预计明年税收会有所放缓,但大摩认为,由于竞争加剧、利润率已经提高以及成本的不断上升,放缓幅度可能会超过预期水平。
综上所述,大摩认为在未来3~6个月里,该行更有可能减少风险敞口。信贷息差在今年2月初触底,根据历史经验,大摩认为美股的平均峰值将出现在今年12月。
图片来源:摄图网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还注意到,就在前述高盛牛熊指数升至近50年来最高水平之际,本周也是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破产十周年,而十年前恰恰就是雷曼兄弟的倒下,引发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这场金融危机后来也促进了金融业的全面改革。然而,现在的问题是,当下的美国银行体系是否比金融危机前要更牢固?
“当然,为了使银行系统更安全,银行体系受到了很多监管。”伦敦政经学院教授、英央行(BoE)前货币政策副行长查尔斯·比恩(Charles Bean)在接受CNBC采访时表示,“因此,与金融危机前相比,银行现在拥有的资本缓冲要大得多,这意味着银行可以承受比危机前更多的损失。”
“许多旨在使银行系统更安全的其他规定,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我仍然认为,这些经过不断修改的规定能否处理一家大型跨国银行的倒闭,还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原则上,规定是存在的,但是如果不去实际尝试是不会知道的。”比恩教授补充道。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也注意到,金融危机后美联储、英央行和欧央行推行的QE都被指在将流动性注入金融市场的同时,导致了资产价格过度膨胀的后果。这也导致了人们对另一场金融危机的担忧。
“QE包括了央行购买资产……主要方式是推高资产价格。这意味着随着货币政策逐渐收紧,人们可能会看见资产价格回落。”比恩教授说道。“我认为QE的一个担忧是,从危机中复苏的时间越长,就会产生分配是否公平的问题。推高资产价格会让那些已经拥有资产的人变得更富有,而这些人往往是老年人,但蒙受损失的却是年轻人,他们需要为资产支付更多的钱。”
如今,欧洲的央行正在逐步收紧货币政策,而美联储则在2015年年底便开始了本轮的渐进式加息周期。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