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前任总干事:保护过去的文化遗产才会有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每日经济新闻 2018-09-08 11:36

    2018年9月7日至9日,第二届“太和文明论坛”在北京举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前任总干事伊琳娜•博科娃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可持续发展与文化遗产保护就像是硬币的两面一样,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没有文化遗产的保护就不会有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文化遗产关系到一个民族和国家的荣誉感与凝聚力。

    每经记者 谢陶    每经编辑 步静    

    2018年9月7日至9日,由太和智库发起主办、每日经济新闻战略合作的第二届“太和文明论坛”在北京举行。

    作为此次论坛的联席主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前任总干事伊琳娜•博科娃在发表主旨演讲后,就文化遗产保护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问题接受了每日经济新闻(以下简称“NBD”)记者的专访。

    图片来源:太和文明论坛

    中国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取得了突出成就 但仍面临挑战

    NBD: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文化、科技、经济等领域取得了许多成就,对你来说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些?

    博科娃:据我所观察,中国一直在投入庞大的资源进行科技创新,促进国民教育水平的提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从根本上震撼到我的还是中国对于文化力量的坚信。文化,不仅仅关于金钱和投资,它应该融入进社会经济的各个部分。文化在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2015年,中国政府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杭州举行了以“文化: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为主题的国际会议,会后发布了《杭州宣言:文化与可持续发展》,呼吁将文化置于可持续发展政策的核心地位。

    近些年,中国加大文化产业的投资,在创造出大量就业岗位的同时,很好地保护和发扬了传统文化。中国还围绕文化遗产,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旅游观光,将保护和发展相结合。

    除了对于文化的重视,中国还是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最大支持者。

    NBD:这些年来,博科娃女士你来中国拜访过许多次。你所看到的中国在文化遗产保护和自然生态保护方面所面临的最大的挑战有哪些?

    博科娃:在我担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期间,我来中国访问过大概20次。

    作为联合国下属的组织,教科文组织一直在文化遗产保护、教育、科技、国际交流等领域“精耕细作”。我们必须意识到,我们生活在高度全球化的今天,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具有高度的联结性。

    中国在国家政策层面,非常重视国际的交流合作。中国对于国际多领域合作的敏感度与理解力常常令我赞叹不已。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促进了许许多多的国际合作,促使了贸易的畅通,彰显了文化的影响力。在21世纪初,中国还制定了“千年发展目标”,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一道,促进全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但中国在文化遗产保护与生态环境保护领域仍面临诸多挑战。这些挑战主要来自于高速发展的社会经济与不断扩张的工业规模。

    我观察到,现在的中国政府在制定经济发展政策的时候态度更加谨慎,在城市设计规划时也更加注重文化遗产的保护。

    中国有许多文物古迹体现了中国古代独具魅力的美学价值以及历史文化价值,我们必须保护好它们。我们必须回顾历史,从中学习反思,为下一代传递更多的价值,这就是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

    另外,除了自然灾害以外,对于文化遗产保护最大的威胁就是全球气候变化。而目前,中国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NBD:你认为“一带一路”倡议在沿线国家的文化遗产保护与文明复兴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

    博科娃:“一带一路”倡议可以盘活这条曾经的香料之路与丝绸之路的现代贸易,可以促进区域间文化的交流。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有越来越多沿线国家的文化遗产得到了更好的宣传与保护。

    201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资料显示,这条“文明之路”的文化遗产数量世界领先。这里有许许多多拥有着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城。

    “一带一路”倡议下,丝绸之路的故事,关于文明交流的故事都被一一挖掘出来。这些故事体现了人类的创造力。

    图片来源:太和文明论坛

    文化遗产与可持续发展是“一体两面”

    NBD:你怎样看待可持续发展和文化遗产保护之间的关系?

    博科娃:可持续发展与文化遗产保护就像是硬币的两面一样,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没有文化遗产的保护就不会有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文化遗产关系到一个民族和国家的荣誉感与凝聚力。

    NBD:你认为,对中国而言,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来高效地培育可持续发展的经济?

    博科娃:中国的经济已经保持很长一段时间的高速发展。现在中国开始更加注重

    经济发展的质量与社会的包容性发展,更着眼于未来。

    现在,我看到中国正转变成为发展新经济的领导者。中国政府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发展绿色经济。我对于中国政府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决策表示赞赏。

    NBD:我们需要怎样的软实力来构建一个经济与文明和谐发展的社会?

    博科娃: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总干事,长期以来,我非常关注软实力的构建。一个社会如果没有众多的“软实力”作为支撑,那么很难实现社会的和谐与可持续发展。任何国家的软实力,教育、文化、科技、国际的沟通交流都是与人息息相关的。我认为必须把对于人的关照放在“软实力”的中心位置,否则一切的“软实力”都会崩塌。

    同时,我还特别关注科技进步革新对于人类的影响。科技的革新只有真正地关注人的切身利益,解决人的问题,我们才能应对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面临的诸多挑战。

    NBD:国际社会需要怎样做才能求同存异,才能保护文明的多样性?

    博科娃:保护文明的多样性是目前人类社会面临的最大难题之一。保护文明的多样性,对于可持续发展尤为重要。并不是经济发展了,金融发达了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高度的全球化将人与人之间的物理距离缩短了,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仿佛变难了。

    我们应当重视知识的传播,文化的交流与文学的熏陶。世界不同的文明需要相互倾听,相互尊重,更多地交流。

    NBD:那些辉煌灿烂的古代文明对于今天的人们,今天的社会发展意味着什么?

    博科娃:展望未来与回顾过去是一体的。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不重视过去,那么它很难有未来。历史交给我们许多宝贵的经验还给我们带来文化的自信。

    我们的祖先建造辉煌的殿堂楼宇,拥有许多伟大的创造发明。我们有义务将文明传承给下一代。

    一方面,它关乎一个民族和国家的荣耀。另一方面,这些文明能够带给人高度的文化认同与身份认同,而这是一个民族和国家发展的基石。

    就我的经验而言,如果一个人有自己的文化认同并且尊重文化认同,那么他或她对于别的文明将会有更高的包容度。

    培育创新文化教育先行艺术不可或缺

    NBD: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正致力于打造创新的文化。您认为怎样才能培育出创新的文化?

    博科娃:创新意味着与众不同,创新意味着跳脱出固定的思维模式,创新意味着用新颖的视角看待世界。

    毫无疑问,要培育出创新的文化,教育以及教育的质量非常关键,尤其是科技领域的教育。中国是少数几个大力投入资源,投资科技领域,普及科技知识,打造创新文化的国家。我们看到,近些年中国的科技孵化器,科技创业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冒出。

    与此同时,不仅仅要有培育创新文化的想法,想法实现的环境也很重要。为此,中国制定了许多鼓励创新的政策。中国也越来越重视对于专利的保护。

    除此之外,我认为艺术对于年轻的一代培养创新思维很重要。艺术可以帮助年轻人打开新的世界,创造出新的想象力空间。

    NBD:在文化教育领域,你对于下一代有什么样的期待?

    博科娃:我们不是向年轻人机械地传授知识,而是要传递一种价值观—在全球化的时代,年轻人要学会怎样做全球公民。

    年轻人必须掌握足够多的文化知识,要关注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还要关注文学,更为重要的是要培养终生学习的能力。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海关总署:前8月原油、天然气进口量增加,大豆进口量减少

    下一篇

    降错了!印度载136人飞机降落到在建跑道 轮胎报废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