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证协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年底,共有30家券商有境外业务收入。从2018年的中报可以看出,龙头券商不仅在内地市场的地位稳定,在海外市场也持续深耕,国际业务收入已经成为收入的重要来源。同时,也有后进券商不断开拓,力图在海外业务上分得一杯羹。
每经记者 刘海军 实习记者 李一玮 每经编辑 谢欣
券商近来裁员、降薪的信息不绝于耳,中证协的数据显示2018年半年行业净利润同比下降41%。在市场波动的情况下,券商多元化的发展策略显得尤为重要,国际业务便是一个重要方面。
根据中证协公布的数据来看,截至2017年年底,共有30家券商有境外业务收入,但是表现不尽相同。龙头券商不仅在内地市场的地位稳定,在海外市场也持续深耕,国际业务收入已经成为收入的重要来源。同时,也有后进券商不断开拓,力图在海外业务上分得一杯羹。
《每日经济新闻》首届券商行业“金鼎奖”也注意到了券商海外业务,特别有针对性地设置了“最具前瞻性海外业务布局”和“最具成长型海外业务布局”两个奖项。欢迎大家关注“火山财富”微信公众号(ID:huoshan5188),为看好的券商投票。
火山君(微信公众号:huoshan5188)翻看海外业务发展良好的券商半年报时注意到,虽然不同的业务所归属的业务条线不同,但是海外市场的先行者无一不是几乎拥有所有常见业务资质,这也为业务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下面,火山君就整理了部分券商海外业务上半年的“成绩单”和亮点表现。
中信里昂证券是中信证券的境外业务品牌,同时全资持有中信证券国际。中信里昂证券2018年的工作重点是投资和多元化,尤其针对企业融资、固定收益和资产管理等重要业务。在投资银行和经纪业务领域,中信里昂证券已经在“一带一路”沿线拥有最广泛的网络和业务。2018年上半年,中信证券国际实现营业收入约合人民币21.87亿元,净利润约合3.23亿元。
海通证券的国际业务平台包括海通国际证券和海通银行。海通国际证券是海通证券“立足亚太、辐射全球”国际化战略的桥头堡,而海通银行在海外市场拥有20多年的经验。2018年上半年,海通国际证券完成了对海通银行英国、美国子公司的收购整合、美国子公司获批纳斯达克会员及做市商资格并完成多个重要项目,IPO项目数量在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所有投行中排名第三,并且完成了在美国市场的首单IPO项目,同时在亚洲(除日本外)高收益美元债券发行承销金额排名也居全球金融机构首位。
2018年上半年,国泰君安国际营业收入同比增长7.58%,金融产品、做市及投资收益3.44亿港元,同比增长98.76%。华泰证券2018年半年报显示,国际业务营收达10.13亿元,同比增长39.32%。华泰证券2016年以7.8亿美元收购美国资产管理软件服务的新兴金融科技企业AssetMark,现在这一平台管理的资产规模达到452.74亿美元,较2017年年底增长约6.8%。同时其在下半年展望中表示,将持续加强AssetMark在技术、产品和客户服务方面的投入,致力于在美国本土市场进一步扩大业务规模并提升盈利能力。
在30余家有境外业务收入的券商中,既有上述几家以及其他布局较早的券商取得了靓丽的业绩,也有近几年开始发力并在境外市场站稳脚跟的。
光大证券以中国香港为平台,多点布局海外,以“光大新鸿基”作为在港运营品牌,2018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5亿元,占公司总营收的11%。其经纪与财富管理业务规模与利润稳步增长,截至6月末,客户资产总值约1406亿港元,客户总数超过13.5万名,同比增长5.37%。
兴业证券子公司兴证国际已在港交所上市,2018年半年报显示,多项业务大幅增长,其中经纪业务收入1.13亿港元,同比增长36.6%;贷款及融资业务收入1.97亿港元,同比增长37.1%;投行业务收入1.29亿港元,同比增长563.7%;资产管理业务收入0.11亿港元,同比增幅为72%。
财通证券则通过全资子公司财通香港及其下属境外子公司开展国际业务。境外证券业务是为境内外客户提供跨境投资、融资、理财等综合服务,正在逐步开始形成较为稳定的盈利模式。2018年上半年,其境外证券业务实现收入0.65亿元,同比增加72.61%。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