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高湘山 每经编辑 刘琳
达叔打掉星爷手中的盒饭,啐之,“死跑龙套的!”
星爷默默离去,走出几步,还是回过头,“我是一个演员。”
小人物的梦想,是星爷永远要表达的诉求。
毕竟,“一个人没有了梦想,那和咸鱼有什么区别?”
这个梦想,可以是做一名演员,或弘扬少林功夫,也可以是其它。
之前,以西安鞋匠刘贵峰为主角,一篇名为《一位进城务工者的生活变迁:从农民工到“准市民”》的报道在本地媒体刊出。
刘贵峰红了,恶意网评亦随之而来……
刘与妻子至今介怀:都是在西安打工,修鞋匠想攒钱买房有什么错?“人活着就不能有想法吗?”
关于行业的明天,他有着自己的坚持,“手艺这东西急不得,要把根基扎好,才能发展壮大。”
一
从1990年算起,45岁的刘贵锋已在西安“混迹”多年。
十里铺、龙首村、东大街、李家村、韩森寨、土门……刘贵锋离开老家咸阳旬邑来到西安,28年间不断在这座城市变换着落脚点,也不断变换着自己的打工身份,并在此期间娶妻、生子。
这是一个男人的成长史,也是一个农民工到“准市民”的融入过程。
在刘贵锋自己看来,这么多年干了不少行当,可都没干出啥名堂。
他原先想过买辆车去贩菜做生意,为此还专门考了驾照,但随后的一次家庭会议,让他打消了决定——开修鞋店以3:1的高票通过。
为何选择修鞋行业,并非冲动。
刘贵锋的弟弟早于八九年前在西安开了一家修鞋店,并安家买房。在当哥的看来,踏踏实实干门手艺,也不失为站稳脚跟的一种方式。
这两年,刘贵锋的妻儿都跟他留在了西安,一家人就租住在离店不远的建东街上。除了老家旬邑,西安已然变成了他们的另一个家。
刘贵锋的观念很传统,买套属于自己的房子心里才踏实。这不光是在城市早日扎根的问题,还牵扯到孩子们以后的发展。
当然,至于能否如弟弟一般以后也在西安买套房,刘贵锋很坦然。“人活着就不能有想法吗?”刘妻念叨了一句。那一边,刘贵锋放下手上的活计,“有想法才是梦想不是?”一应一答间颇有些夫妻同心的默契。
总要给生活一点奔头,活着才有劲儿。
二
2016年11月6日,刘贵锋接手了太乙路上的一家修鞋店,开启了鞋匠生涯。
出乎意料的是,这个看似没落的行业,在西安的竞争竟然很激烈。
彼时,不算流动地摊,西安兼顾皮具修理保养的修鞋店面已有600多家。作为千百鞋匠中的一员,刘贵锋同样面临着市场的竞争变动。
刘贵锋并未埋头在那十多平方米的天地里,既然要做,好歹做个大概的调研。据他观察,除了各叫各名,西安修鞋店的品牌主打,大多还是香港的“鞋博士”和沈阳的“翰皇”。600多家修鞋店里,叫“鞋博士”的就占了一半还多,虽然大都与这个品牌无关系。
老百姓在修鞋保养这件事上,很难逃脱对品牌的追求。所以从接手修鞋店开始,刘贵锋并未更换门口“鞋博士”的标识,虽然在他看来,这一行只有凭“本事”说话才是硬道理。
如今他店里的常客,大多是周围的街坊邻居。以半径两公里来算,其实都称得上是熟人生意,要是做不好,小生意显然难以存活。
如今正是9月,西安的夏季还没有完全过去。在刘贵锋这些鞋匠人的眼中,7、8、9这三个月是“淡季”,不过正好可以趁机学习充电,“光会修布鞋皮鞋肯定不行,很多东西都得学。”
“淡季”一来,刘贵锋就会去一些培训班上三个月的课。
从太乙路到位于火车站附近的培训班,来回约莫40多分钟。刘贵锋总喜欢骑着自行车去,平时备货也一样。每月14到16号三天时间,一年9次系统培训,入行时间虽短,他一次也没落下。
从擦鞋洗鞋起步,再到单一的皮鞋修补和保养,一个鞋匠所能提供的服务,已经不再被鞋子一个品类所禁锢。无论是鞋子还是皮衣和皮包,甚至是汽车上沙发皮具护理,刘贵锋都有所涉猎。
在他看来,什么事情都得慢慢来。手艺这东西急不得,要把根基扎好,才能发展壮大。
三
守着一方小天地,刘贵锋有着自己的盘算。
据其回忆,不到两年时间里,修鞋店的“邻居”已经换了四次。
他记得,最初那家店是卖水盆羊肉的馆子,后来换了面馆、纸包鱼,再后来是如今的泡馍。人是换得勤了点,但店面总有人开。
有了参照,有时候他也会感叹自己入对了行。除了有个遮风挡雨的地方和营生,修鞋匠的生活总归是“慢”一些的。
互联网快速发展所带来的商业变革,让实体店经济遭受了冲击。相比其他餐饮和服装行业的门可罗雀,社区店的服务性质,加上小本生意的低投入,刘贵锋的修鞋店受到的波及相对要小得多。
他信奉“一分价钱一分货”的老道理。
以店里鞋面贴补的收费来说,分40、80、160三种不同标准,对应的原材成本分别是22、50、120。除了上色和换鞋底的项目不打折外,他还不时推出7折优惠。
至于鞋破了小口补个胶类似的简单处理,刘贵锋觉得收钱“难看”,也都不多计较。
和街边鞋摊相比,门店除了租金的压力,在原材选择和手工技术上,利润空间也受到了制衡。可刘贵锋坚信一条,人家信任你才到店里来,付了什么价钱就要按什么标准来,“做生意不能一锤子买卖,要细水长流。”
“心态好,心术正”,是刘贵锋的做人信条。比起年轻时候的闯荡,如今的他更享受安定下来的那份稳,守着精工出细活的理念,守着他的修鞋小店。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