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范文清
7月盛夏,车市萧条,最受伤的是自主品牌。
中汽协最新数据显示,7月我国乘用车共销售158.95万辆,环比下降15.19%,同比下降5.3%,创近十年来最大单月跌幅。其中自主品牌乘用车7月共计销售63.77万辆,环比下降15.68%,同比下降6.11%,跑输大盘。
SUV“神勇”不再,是不少自主车企销量下滑的主要原因之一。数据显示,7月SUV销量为63.27万辆,同比下降8.24%。这已是国内SUV市场连续四个月出现销量下滑,那些倚重SUV发展的自主车企受此影响颇深。
一个最明显的例子是,SUV“神车”哈弗H6月销量已从高峰状态的7万辆,下滑到月均2.5万辆左右。但即便如此,哈弗H6依然占据着7月SUV销量榜首之位,因为该市场当月销量前十名中,有5款车出现了同比负增长情况,这5款车都是自主品牌。
在SUV狂飙突进的前几年,有多少自主车企希望借此大势摆脱企业困境,然而没有人想到幻影破灭来得如此之快。不少自主车企重金押宝的SUV产品上市不足一年,便从月销破万下滑到不足千辆。曾经的高举高打,变成了如今的聚焦精品。狂热的理想终究抵不过现实的沉重一击。
SUV红利消退,自主车企也失去了最后一个“避风港”。微车市场早已急剧萎缩,三四线市场合资品牌也已重兵进驻,新能源汽车市场政策红利在消退,2019年主流合资品牌都将导入电动车,即便是下滑中的SUV市场,大众丰田们都在全力布局……放眼望去,自主车企已经没有“舒适区”,唯有全力搏击才能拼出一个未来。
事实上,不仅是自主车企,今年一些合资品牌也开始出现焦虑情绪。在国内车市进入微增长的常态下,被汽车消费教育多年的中国用户已经对品牌有了自己的认知,于是“马太效应”在今年上半年的中国车市中表现得特别明显。大众依然傲视群雄,德系三强依然占据国内豪车市场过半份额,吉利开始向一线合资品牌发起挑战。
但这并不意味着其他品牌没有“弯道超车”的机会。随着“90后”成为新的消费主力,电动、智能、互联等新元素正成为吸引年轻人买车的新动力。抓住新潮流的上汽乘用车,借势实现逆势增长,成为今年上半年吉利之外,另一个增速较快的自主车企。
其他自主品牌也关注到这一现象,纷纷在新品中加注智能、互联功能;造车新势力们更是希望借此在车市中找到立足之地。消费新潮流下的新尝试,能否给自主车企带来惊喜?当前的答案尚不明显,反正互联网、房企等圈外人士热情分外高涨,对此充满信心。
在此背景下,包容务实的成都,成为众车企决战2018年“下半场”的开幕之地。7月车市已跌破业内的心理预期,“金九银十”会不会触底反弹?将走过21个年头的成都车展,希望能成为今年车市的转折点。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